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不知道,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华盛顿是不是拥有常驻外国记者人数最多的。但是,华盛顿的常驻外国记者的队伍是很庞大的——500多人。因此,至少可以说:华盛顿是世界上拥有外国记者最多的城市之一。不过,在美国,它还只居第二位。纽约的常驻外国记者超过了600人。洛杉矶约200人,占第三位。为什么有这么多外国记者常驻美国首都?其原因不难理解。作为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华盛顿,只要你拨一下724—1635这个电话号码,你就能听到一个事先录好的声音,告诉你当天外国记者中心的主要活动和华盛顿各政府机关,民间机构的重要活动以及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外国记者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去采访或找联系人作进一步了解。华盛顿是美国的神经中枢,这里的官方和民间机构几乎天天要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讨论会及其他五花八门的活动。外国记者中心根据美联社、合众社电讯稿提供的活动日程,通过录音电话帮助外国记者及时了解“行情”,掌握这个超级大国政治中心的脉搏。外国记者中心设在有名的全国新闻大楼8层,内  相似文献   

3.
在华盛顿,只要你拨一下724—1635这个电话号码,你就能听到一个事先录好的声音,告诉你当天外国记者中心的主要活动和华盛顿各政府机关、民间机构的重要活动以及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外国记者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去采访或找联系人作进一步了解。华盛顿是美国的神经中枢,这里的官方和民间机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四年五月春暖花开时节,在夏威夷大学新闻系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热情安排下,我随在夏威夷大学学习的中国新闻记者班来到景色宜人的美国首都,访问华盛顿外国记者中心(Foreign Press Center at washington)。规模和设备:讲究实用方便华盛顿外国记者中心座落在华盛顿东隅的F大道与第十四街交界处的全国新闻大厦  相似文献   

5.
上海在整个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是远东地区的新闻中心。当年日本通讯社——同盟社上海支社社长松本重治在他的回忆录《上海时代》中,对当年活跃于上海滩的一些外国记者有一些生动的记述。笔者根据松本重治的记述作一些介绍,供有关人士参考。 查塞纳的“特技” 路透社的查塞纳(据日文音译)是与松本重治关系最密切的西方新闻记者。当时的西方列强中,数英国在上海的势力大,松本重治正是通过查塞纳的介绍,得以进入上海的英国人社会。松本重治在书中对查塞纳有如下回忆:  相似文献   

6.
华盛顿的记者招待会之多大概可居全球之冠:除周末、节假日外,各种形式、不等规模的记者招待会每天总有十几二十起。反正上至总统、下至平民、机关团体、企业个人都可以举行。戏剧性的总统记者招待会美国总统照例每年要不定期地在白宫举行几次大型记者招待会,由电视台现场转播。由于总是在晚上八时至九时这段最佳电视节目时间进行,因此除在(?)参加的数百名国内外记者外,观众数以千万计。为此,他在会前要作充分的准备工作,由其顾问、助手就当时的国内外热门的问题收集材料,准备提纲、问题及答案,然后由其助手充作记者提  相似文献   

7.
与驻地记者或报道组的同行聊业务,常听到他们如此叹息:不怕采访时跑断腿,写稿时熬长夜,只怕辛辛苦苦采访出来的稿子见不了报,或者自认为的精品登出来时却被改得面目全非,连重头稿的边也沾不上。自以为是好稿,编辑却要“枪毙”;自以为是精品,编辑却当次品。这是为...  相似文献   

8.
派驻各地的记者,是战斗在新闻竞争前沿阵地的战士,其主要任务是围绕中央和省一级党委的中心工作,以正面宣传为主,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反映各地的具体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流媒体驻各地记者,担负着独当一面的任务,应随时随地用政治家的思维和眼光来分析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省级党报驻地方记者的大局观,从哪些方面体现呢?要有与中央保持一致的大局观。媒体的记者,尤其是主流媒体的记者,在这一点上,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有促进地方发展的大局观。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实际是局部与全局…  相似文献   

9.
1873年底,国民政府在日军侵入江南后退守汉口,西方新闻界在鼓励和支持中国坚持抗战的同时,也积极拥护国共两党组成的抗日统一战线,对促进中国抗战情绪日益高涨起到了明显的影响。一位西方学者说,“回想起来,这是中国战争年代最罗曼蒂克的时期,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热情应运而生,这种热情没有被严酷的战争现实完全磨灭。外国记者在这里享受到了中国首都里空前绝后的自由空气。”南京失陷后,因武汉作为华中重镇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故政府机关在最后迁都重庆前,这里成为临时陪都。“当时,日蒋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受英美支持的蒋介石也把工作转移到抗战轨道上来,国民政府抗日态度日趋积极。”同时,由于中日矛盾上升,  相似文献   

10.
外国记者与北洋军阀张功臣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从此拉开了由北洋军阀们主演的漫长政坛闹剧的帷幕。就刚刚经历了辛亥革命洗礼的中国社会而言,这一时期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外国势力影响甚至参与中国事务的程度愈加深重,可以说,从民国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记得铁竹伟写的有关陈老总的报告文学中(《霜重色愈浓》)曹有一细节讲到,文革中陈老总读报发现外国记者的眼睛锐利,他们竟然抓住天安门城楼上林彪挥动毛主席语录时持书的姿式做文章,说他是“两指夹书,食指其中”,以示对毛主席的忠诚,似乎时时在读语录,持书时也不忘刚才翻到了哪一页上.事后我们议论这一细节,确实将林彪“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的奸臣相刻画得入木三分,难怪陈老总惊呼:“外国记者的眼睛厉害啊!”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看外国记者写的电讯,也常议论外国记者采写的新闻的优劣。认真研究一下外国记者写作技巧方面的长处,对于改进我们的新闻报道工作,是会有好处的。最近,我们对外国通讯社的某些新闻作了一点粗浅的分析,觉得外国记者采写的新闻,有些特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记者节前夕,借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在长治召开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记者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走进红色革命圣地武乡县,当起演员,体验了太行山的生活和当年八路军的游击战。难得记者们如此轻松,难得他们表演如此到位。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深圳市驻深记者协会经过近两年的运作,近日宣告成立,长年在外的驻站记者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15.
王正庆 《新闻窗》2007,(3):60-60
我任《遵义日报》社驻遵义县记者站专职记者三年多来,有几次采访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采访实践证明,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和思索,驻县记者的稿子是用脚跑出来的,在基层工作苦中有乐,驻县记者采访起来有一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感受,我认为在基层作记者工作也能大有作为。千辛万苦跑基层  相似文献   

16.
17.
截止到1980年12月统计,外国驻京记者为88人,来自29个国家的70家新闻机构。其中美国驻京记者13人(联合通讯社、合众国际社、《巴尔的摩太阳报》、《芝加哥论坛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洛杉矶时报》、《迈阿密先驱报》、《新闻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时代》、《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各1人);英国驻京记者5人(路透社2人,英国广播公司、《泰晤士报》各一人,《每日电讯报》和《星期日电讯报》合1人);日本驻京记者20人(共同通讯社3人,时事通讯社、《朝日新闻》、《每  相似文献   

18.
李辉  令涛 《出版参考》2004,(6):17-17
1942年年初的一天,中国共产党驻重庆办事处来了一群外国记者,他们集体采访了留守这里的中共负责人董必武。  相似文献   

19.
罗建华 《新闻前哨》2005,(12):23-24
真正的缅怀都在不经意间。这个夏日,偶然从电视画面看到斯诺熟悉的身影,一切就被激活了。哦,7月19日,斯诺诞辰100年,一部文献纪录片正在播放,向他表达中国人的怀念。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毛泽东纪念白求恩,而白求恩恰恰是读了《西行漫记》之后走向延安的。斯诺,在共产党人及红军被肆无忌惮地“妖魔化”的时候,凭着新闻良知冲破封锁线,把黄土一样安详、又黄河一样奔腾的中国,推向充满傲慢与偏见  相似文献   

20.
周庆 《传媒》2000,(6):36
读4月24日的人民日报,做了一个小统计:12个版共刊出152篇稿件和照片,其中时间明确是4月23日发生的当日新闻有13篇,占8.55%,大约能凑够一个版。 当日新闻偏少,已有一段时间。本报一位有心人做过另一种统计:1998年4月本报一、二版共发表新闻717条,其中当日、昨日新闻占27.48%。假如这27.48%中当日新闻占一半,也不过百分之十几。717条新闻中时间在10天以上、半年以内占38%,没有时间的占18%,这两项加起来达56%,超过半数,这就使人民日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