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是以灌输和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而设计,过于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深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没能把生动、鲜活的自然科学事实引入课堂,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个性发展,学生内在活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缺乏活力.科学探究作为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内在活力发挥的舞台,为课堂注入了活力.本文就教学过程中探究活动的设计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长期的课堂教学是以灌输和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而设计,过于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深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没能把生动、鲜活的物理事实引入课堂,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使学生内在活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课堂缺乏活力。因为,课堂活力来自于学生对物理事实的感受和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和好奇,来自于丰富的猜想和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撞击和辩论,来自于探究过程的困惑和喜悦。科学探究作为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内在活力发挥的舞台,为课堂注入了活力。本文就教学过程中探究活动的设计谈几点认识。一、…  相似文献   

3.
长期的课堂教学是以灌输和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而设计,过于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深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内在活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活力。为了使学生的内在活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就要让学生去进行探究,而老师就要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本文就教学活动中探究问题的设计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长期的课堂教学是以灌输和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而设计,过于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深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内在活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活力.为了使学生的内在活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就要让学生去进行探究,而老师就要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本文就教学活动中探究问题的设计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课常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严重制约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使学生内在活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课堂缺乏活力. 课堂活力来自于学生对物理事实的感受和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和好奇,来自于丰富的猜想和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撞击和辩论,来自于探究过程的困惑和喜悦.科学探究作为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内在活力发挥的舞台,为课堂注入了活力.本文就教学过程中探究活动的设计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情境教学是通过营造一定的课堂情境,创设适宜探究学习的教学环境,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从而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使学生在情感思维中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培养能力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情景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转变(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有哪些策略呢?■1.课堂氛围要宽松、民主、和谐在一个过于严肃、死板,不能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课堂中,学生无法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探索。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真诚尊重他人,学生间相互宽容和理解;培养学生欣赏…  相似文献   

8.
与以往的数学教学只关注学生认知知识发展不同的是,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倡有内容,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长期以来,课堂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0.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张华瑛 《考试周刊》2010,(22):87-87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当存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的功能,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构建新的动态课堂。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已逐步成为教师的共识.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关注知识落实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旨趣、需要.教师要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现生命活力,促进其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4.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纵观传统的德育实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传统的品德教育与生活脱离,教材过于学科化、知识化,课程的设计和编排多采用知识类课程的形态,课堂教学以语言说教为主,道德行为与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家庭、社会割裂;学习过于强调知识记忆和概念认知,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评价方式单一。现行的《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下一个有效的知识。我国课程改革目标也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符合上述要求,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力求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过程,为学生提供动手探究的机会,把“学知”和“学做”紧密结合起来。本文结合立体几何教学实践谈谈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领悟数学的。  相似文献   

17.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课堂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8.
我们现在的课堂大都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鲍燕 《考试周刊》2011,(16):84-84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20.
张立夫 《黑河教育》2014,(12):36-36
正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的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出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