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学后教的理论基础 反思当前高中学生中存在的不会阅读文章的情况,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把本应是个性化的、情感化的阅读,纳入到内容分析的轨道;自主发现少,“灌输”、“求同”多,轻视个人体验、理解,往往通过强行灌输,得出结论;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忽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发现读书的方法;教学过程、方法僵化.割断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和大人一起读”是自2017年教材改革后,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新增的教学内容。“和大人一起读”提供的是阅读策略,从字义来看“,大人”泛指成人,在阅读中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父母。本板块是首次将课外阅读融入课内阅读。对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刚入小学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正在培养中,“和大人一起读”既营造了一种阅读环境,也是一种阅读方法。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3.
语文阅读欣赏教学,不是“阅读”与“欣赏”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阅读欣赏,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开阔视野,使之善知、陶情、敏行、崇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那么阅读与欣赏是什么关系呢?阅读是基础,欣赏是深化;阅读是表象,欣赏是本质;阅读是浅层次的。欣赏则是高品位的。阅读与欣赏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有效地开设阅读欣赏课教学,将会事半功倍,收效甚丰。  相似文献   

4.
严红 《广东教育》2006,(9):29-30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建设学校优良的阅读文化,我们学校开展了“奖励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专题研究。在建设“书香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过程中,突出对阅读评价的研究,并将阅读作为一种奖励手段,即除了面向全体学生正常开放图书馆借阅图书外,再设立特别的奖励方式。当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时,把阅读作为一种奖励的手段,以阅读促进阅读。几年的阅读实践,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大面积提高了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阅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因为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一种差异性阅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实施个性化阅读,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选择,形成个性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生命动态活动。我们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根据一线研究个案提炼出了“三阶式”探究性阅读“模块”。“三阶”指小学高段阅读的三个台阶:①基本知识的识记:②感悟理解的把握;③审读鉴赏的熏陶。第一台阶是基础,是阅读的“本”;第二台阶是文心与人心的同化,是阅读的“心”:第三台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是阅读的“魂”。  相似文献   

7.
僵化是对着运动而言的。它是前进的终止,发展的结束,变化的停滞。“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的则是一种半僵化的状态;死是定局了,只是还牵绕着一缕行将离去的游魂。万事万物,一旦走上僵化、半僵化的道路,它的丧钟也就敲响了,要被新的东西所代替。思想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8.
张丽丽 《天津教育》2022,(14):177-179
<正>随着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的推进,如何创新导读策略、优化导读形式,以推动学生的深层阅读,成为一线教师思考的新话题。导读单是推动整本书阅读的一种有效手段,可通过其精简性、趣味性、目标性点燃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逐步深入探究书本内容与人物。本文以“运用导读单落实深层阅读”为研究核心,基于小学语文整书阅读指导现状,提出了预测探寻,点燃阅读憧憬;有效整合,把握情节脉络;  相似文献   

9.
赵淑芬 《河北教育》2002,(12):42-42
一、淡化阅读目标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视阅读为负担,而会主动地阅读,并乐此不疲。然而,学生的兴趣倾向是一种心理品质,由于个体的实践活动及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一种事物和活动都感兴趣。课外阅读也同样,学生不可能对各门类各方面的书都喜欢看。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注意并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倾向。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把课外阅读目标定位在“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写作水平”上,把课外阅读“神圣化”、“庄严化”,惟恐学生在娱乐性读书中影响学习成绩。这种极为偏颇的认识,直…  相似文献   

10.
王其华 《湖南教育》2006,(12):12-14
所谓“期待视野”是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前由阅读经验、生活经历、认识水平、阅读兴趣等所形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这些因素化合成一种机制,一种期待,一种希冀,一种欲望,一种对文本内涵的探究方向与判断尺度,也是一种语感的图示。它直接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和“期待视野”相对应,文本里蕴含着很多等待开掘的“召唤结构”。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往往以“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构成了多层面、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老师教的书上写的就是正确的。慢慢地,学生就会思维僵化,缺乏思考与创新,从而对语文失去兴趣。“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而不思则罔”,要让学生喜欢语文,就必须善于解放学生的头脑,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兴趣点。  相似文献   

12.
黄昊 《教学月刊》2008,(10):25-27
阅读过程中的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一种特殊的形式,渊源久远。清人张潮在《虞初新志·凡例》中说:“触目赏心,漫附数言于篇末;挥毫拍案,忽加赘语于幅余。或评其事而慷慨激昂,或赏其文而咨嗟唱叹。敢谓发明,聊抒兴趣;既自怡悦,愿共讨论。”从这里的“自怡悦”“共讨论”可以看出,评点既是一种个人的阅读行为,也是一种公共的交流行为。尤其是在中国古代书籍的印行中,常常是文本与评点相结合,如《唐诗品汇》《古文关键》翎旨砚斋全评石头记》等等,评点活动更成为了一种文化传授与文化普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标》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第8点中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为达此目的,在教学建议(五)中强调:“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看来《课标》对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两个重点:一是整体把握阅读内容,二是激活阅读兴趣。那么教师“导”的着力点放在哪儿才能兼顾好这两点呢?我在实践中得出的体会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心境。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阅读,积极去思考,才会热爱阅读;相反,如果课外阅读没有兴趣,那它必然会成为一种乏味的、令人厌倦的、低效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所谓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质,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终身学习、生活、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质,就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倡导“以学为主”;改变“一讲到底”,激发学习兴趣;丰富阅读生活,体验阅读快感;抒写真性情,培养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6.
拓宽阅读范围,扩大阅读量,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教学古诗,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教师指导下学古诗,采用“读通、读懂、读精、读会、会读”的“五读法”,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二是学生课外自读古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7.
“组合阅读”是我校立足课堂,辐射课外的一种阅读模式,以课内经典阅读、课外大量阅读为立足点,课内课外相结合,给予学生一个立体的阅读空间,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内经典阅读。汲取精髓继承型阅读 1.每周一文,“腹有诗书气自华”。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产生了众多熠熠生辉的文人,孔子的“仁义”思想,老子的“无为”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诗词中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爱国豪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遗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智慧;“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暖意;“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的道理……采撷这些经典诗文,我们编写了《每周一文》,一至六年级自成体系,循序渐进,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刘颖 《小学生》2012,(8):64-6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作为教师,我们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让他们热爱书,让他们与书本拥抱、与大师对话,与人类崇高的精神交流。我想,兴趣应是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在平时工作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把语文的阅读习惯、阅读文本与阅读训练有机统一,那么我们的阅读效益就会大大提高。“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不止高考受益,更让他们一生受益,这是功德无量的事。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课外阅读是最经常的语文课外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强阅读指导。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笔者认为唱好“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想读;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创造条件,促学生多读”三部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