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世间所有的父母一样,很爱我的儿子,很在意他的每一点成长与进步。但我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我的儿子,实施的也是平平常常如教育。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从老家转学到常州,每天早晨6:30就要自己赶公交车上学。我父母认为孩子太小,我这么做太狠心。可我觉得这是对孩子最好的锻炼,从小学会自立,对于他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有幸参加一所农村示范小学的验收工作,听三年级数学课时,发现执教者是一位年近退休的老教师。课堂教学中,他一直力求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结果把一堂数学课上得不伦不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是一知半解,着着实实煮了一回“夹生饭”。问题一:生搬硬套,故事导入新课。上课时,教者拿着一块蛋糕模型,然后告诉同学们:昨晚,小明的妈妈过生日,订做了一块生日蛋糕。在餐桌上,妈妈说要考考他,如果回答正确了,就让他吃蛋糕。妈妈说:“我把这块蛋糕的八分之二涂上红色奶油,八分之三涂上橄榄色奶油,涂奶油的部分一共占蛋糕的几分之几?”然后老…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为“风景优美的地方”。第六单元中的课文都是写祖国美丽景色的,包括《古诗两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交流“风景优美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后面的习作,也需要在这个口语交际基础上进行,因此要引导学生把“风景如何优美”说清楚。  相似文献   

4.
再读《项链》,从玛蒂尔德的人生经历得知:生活中,要做自己的主人,不受别人的影响,平平淡淡才是真。指出这一主题在当今时代仍需借鉴。  相似文献   

5.
开学初,我拿到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科书。翻开目录看看,发现第六单元安排有《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这可是一篇传统篇目,在旧教材是编排在三年级下册的。待我翻开文本细看,竟然意外地发现。文本的语词也作了多处修改,而且作为主要助学要素的课后练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对于编者修改的意图,有些我能猜出十之八九,而有些我却不敢妄加评之。下面仅就课后练习的比较列举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单元以“自然奇观”为主题编写,包括导语、课例、“语园地一”三部分内容。课例安排了《观潮》、《鸟的天堂》两篇精读课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两篇略读课。  相似文献   

7.
课题: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渗透“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于漪老师说过,"文章要钻研",语文教学更要钻研,并且应踏踏实实地钻研.我对<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或许可以说明这一点.我采取逐段引导朗读的方法,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找.  相似文献   

9.
1.谜语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猜一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读一读,猜一猜:小小绒毛轻又轻,随风飞舞像伞兵,飞到西来飞到东,到处安家忙不停。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原有的生活基础和学习过程中认知发展的规律,遵循“审美”的规律,设计了“发现美之旅——欣赏美之旅——创造美之旅”这三个环节,充分调动并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感情。每个环节各为一课时,也可相机调整授课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简析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教育活动。我校在"课堂合作教育"课题研究中尝试并采用了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二、教材透视《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合作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第14课。  相似文献   

14.
王钊 《湖北教育》2007,(5):41-43
本课为人教版课标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中《可能性》的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改如火如茶地进行中,时不时地看见有的老师预设的课堂精彩,这当然也是对新课标的践行,只是有时难免给人以矫揉造作的印象。其实课堂的精彩并非一定要预设才可以,那种生成精彩的机会无时不在,本文就是一个这样的课例。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驾驭。教者完全靠自己对教材的灵活把握、对学生反应的准确反馈,将这样不可预料的课堂变得充满激情,生成不露痕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教材解读】《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文本以“木匣”为叙述线索,讲了科利亚五岁时在家门口走十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走了五步,挖出木匣,并悟到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内容简说,编者意图是让三年级学生借助图画,训练观察,学习表达,实际上是看图作文训练。对于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观察”与“表达”都是看图作文的难点。这两个难点中,前者是基础,是前提,是关键;而后者往往是教者所忽略的。我们教学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观察与表达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艺术化的语言,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选这篇课文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课文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9.
梁汶蕴 《广西教育》2013,(28):50-50
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字词,到三年级上册这个低、中年级的分水岭,识字量陡然增加,学生极易产生生字回生、词语含义混淆不清等问题。而大量出现的相似字词,更让一部分学生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阅读教学该怎样提高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呢?有幸听了一个“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专题讲座,并观摩了一位老师执教《秋天的雨》,我尝试把学到的方法借鉴到我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20.
孩子的世界总是很奇特的,有时候他们的脑海里会跳出不寻常的想法,让我们哭笑不得。我们班里就有这么几位孩子,常常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和教学重点无关的“离题问题”。一节语文课上,我带领着大家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一课。正当我说得起劲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我以为他是想要说点什么和我互动的话题,心里一阵激动,赶紧示意他站起来说话。孩子高兴地说:“老师,高尔基是在几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