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诸葛亮提出的“限之以爵”这一治蜀举措,在蜀汉四十多年的施政中得到较好实施,并收到明显的效果。由于严格以军功、事功控制封爵,使蜀汉的封爵制与魏、吴相比,显现出高爵位少、数量少、虚封多、食邑数不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文化学术界流行“诸葛孔明隐居说”。此说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因为它既不符合古代关于士人出仕的年龄限制,也不符合诸葛亮本人的生平事实。形成此说的原因在于,唐宋实行科举制度以后,士人出仕的年龄起点大大降低,更由于元代人在特殊背景下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此外,现实情景下文化人的“隐逸情结”也起着主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国早期,著名政治家周瑜和诸葛亮,分别发表了精辟的时局分析和论述。周瑜"时局论"在前,诸葛亮"隆中对"继之。本文总结、比较这两人的政治思想,立足思想层面深化认识这两位历史人物,进而揭示三国早期社会反抗思潮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4.
南中指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对现贵州、云南两地及川南一部分的总称。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穷尽人间一切褒誉之词塑造的完美形象。他无所不知,战无不胜,令人钦佩赞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肃然起敬。但是,这样一个忠智两全、近乎神人的诸葛亮,终其一生也没能实现匡复汉室的理想,而且蜀汉政权还是三国中最先败亡的一个,这个事实真让人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学历史基础知识”之界定,目前存在着多种不同观点。本文在对这些观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界说。  相似文献   

7.
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几本书所构成的中国古代"帝王世系",作为"大一统"观念的支撑,或者是需要的;但是,由于它不是历史的真实,因此必然对中国的古代历史乃至一些地方区域史的研究造成影响,甚至可以说是给历史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和误导。这是必须指出和批判的。  相似文献   

8.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帝王师"特征以及"帝王师"所面对的政治困境,在其与刘备父子的"对手戏"中得到集中呈现。"有王者起,必来取法"的"三顾茅庐"在小说中被置于叙事文本中心;以及通过"误读"《三国志》,强化诸葛亮与弱化刘备父子的才智与能力,上述二者均是凸显诸葛亮"帝王师"特征的叙事策略。"对手戏"的互动关系,暴露出诸葛亮与刘备父子之间的微妙政治关系,表达了小说作者对"帝王师"的政治与文化困境的冷峻思考。  相似文献   

9.
蜀国后继无人,以致首先被司马氏灭掉,其主要原因是刘备、诸葛亮用人之误和不注意培养人才之过。刘备有一根宗族观念和兄弟情义结成的无形锁链束缚着他的思想,不听忠言,使蜀国元气大伤,留下危局.诸葛亮不仅识人、用人屡屡失误,而且忽视培养和发现人才,使部将产生依赖思想,缺乏锻炼机会.以致后继乏人.当今反思“蜀中无大将”,更有它的新意与伟力。  相似文献   

10.
赵浩鹏 《学语文》2006,(5):51-51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是一代贤相,尤其是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令手下的大将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每次出征前,诸葛亮都要赐予他们锦囊妙计——“标准答案”,在关键之时均能奏效。久而久之,使这些大将们产生了依赖思想,失去了战斗的主动性、灵活性、机动性和创造性。诸葛亮一旦去世,蜀国很快就被灭亡了。在此,我们不想探讨历史风云,也不想评价诸葛亮的功过,而是想借此对我们现行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是蜀汉最重要的领导者之一,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但其在领导行为上的战略失误、自知不足、不善育才、不当用人、不善授权、赏罚不平、不善纳谏等领导过失,使得蜀汉最先灭亡。蜀汉“成也诸葛,败也诸葛”。  相似文献   

12.
论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真实的才干和事功而言,诸葛亮在三国时代并不是最顶尖的人物。他之所以备受后人的敬慕和爱戴,在于其复汉兴刘的坚定信仰,卓然不群的政治才能,料事如神、指挥若定的军事才干,以及忠公体国、清正廉明的品行所展示的人格魅力。在与曹操的“汉贼”、“奸雄”、“谲诈”的人品映照对比中,更加凸显出中国优秀传统民族精神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的悲剧结局是由其性格因素决定和造成的。性格所导致的诸葛亮的悲剧结局的因素有很多种,本文择要将其归为:穷兵黩武,感情用事,事必躬亲三个类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庞德公之隐为道家之隐,诸葛亮隆中之隐为儒家之隐,二人的哲学思想、人生观、价值观迥异。庞德公不是也不可能是诸葛亮心目中的典范和言行的楷模。诸葛亮“每至公家,独拜床下”之“独拜”也不是“崇拜”,而是礼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家族在政治上的兴盛与婚姻有着密切的关系。诸葛亮与黄氏结为姻亲,表明了诸葛亮家族与当时雄居江汉地区的蔡氏家族、刘表家族的政治势力拉上了关系。为了进一步得到上层社会的认可,诸葛亮将两个姐妹都嫁于当地的名流。诸葛亮家族在三国政坛上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与诸葛亮家族善于利用婚姻关系来固化家族的政治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通过匠心独运的合理虚构,大胆改造历史人物,将诸葛亮塑造成为一位被传统文化所操纵,在道德与智慧的激烈交锋中逐渐走向毁灭的悲剧英雄。诸葛亮的悲剧是他自身的悲剧,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依附与独立--试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双重文化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既是对诸葛亮一生节操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为实现理想而矢志不移、奋斗终生的一种概括。他的身上典型地体现了古代封建知识分子受儒道两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双重文化人格。这种双重文化人格,在其政治生涯中,既表现为对权势的选择与依附,又有对个体人格的保持与独立。这是封建时代杰出知识分子一种理想化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成才与襄阳隐士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隐居襄阳期间,结识了一群隐士,其中有隐居避乱,养性全身、不肯仕宦者如司马徽、庞德公,有隐居求学,关心时事、后来出仕曹魏的徐庶、庞统等人。诸葛亮与他们交往,深受影响,其成才与襄阳隐士群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新史学》是美国历史学家鲁滨孙的代表作,虽为历年论文和演说的汇编,却集中反映了新史学观的逻辑思路,其中不乏闪光之处:第一,敏于感受时代变化的挑战,持发展的史学观;第二,善于从其他学科中接受启迪,促进史学地新,第三,重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发挥史学的社会功用。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第一,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陷入庸俗进化论的泥潭,第二,否认史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以管仲、乐毅二人为人生榜样,并效仿二人奋斗终身。诸葛亮的一生,在展现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充满了个人英雄们所具备的高尚政治情操,诸葛亮以管、乐二人自比并效仿之,恰恰在于这二人身上,也具有这种政治情操的浓厚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