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作者认为,安徽贵池傩舞《打赤鸟》系上古后羿射日神话在民间的原生形态的文化遗存,打赤鸟即射日。赤鸟的神话学原型是太阳,其现实生态原型是鹌鹑,它是山民原始精神的物态载体。山民打放赤鸟是基于现实的利益驱动,具有打杀酷热干旱、祈雨、渴求食的满足,驱杀火鬼火灵、祛灾避邪等神话事象。该舞中内容时空的非逻辑性混乱主要是山民原始动机的冲突与巫俗的迷惑所致。傩舞《打赤鸟》也是民族文化客观精神的载体,它内隐着山民在自然崇拜、动物崇拜阶段的原始心理意象和价值要求,涵结着深邃的历史真实和文化真实。  相似文献   

2.
辽代契丹人既信奉原始的萨满教,同时也敬拜佛被和道教,而经常进行各种形式的、带有浓郁的时代和民族、地区特点的“祈禳”活动;(一)与“祭祀”形式有关的各种祈禳活动,(二)与占卜、禁忌有关的各种祈禳活动;(三)其它形式的祈禳活动,他们的祈禳活动特点是:走向制度化,趋向习俗化;构成多元化,他们的祈禳活动对辽当世和后世皆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甚至直到近现代还对我国东北地区各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以及文化习俗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翡翠”一词最初源于鸟名。《淮南子》一书中说,秦始皇发雄兵五十万,血战三年,征服了岭南各地,目的就是掠夺“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这里的翡翠,并不是玉石,而是翡翠鸟的羽毛,即古书中多有记载的“翠羽”,当时是一种名贵的装饰品。  相似文献   

4.
也说楚墓出土的鸟架鼓镇墓兽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如何看楚墓常见出土的“虎座鸟架鼓”与镇墓兽及鹿角?有学者提出虎座鸟架鼓与镇墓兽应是同一性质的东西,均应名为“山神象”,“鼓也是山神”,其说不恰当。鼓应是楚人祭祀时用的乐器,其鸟应为凤鸟,表示吉祥。因楚人好乐舞故把凤鸟与乐舞结合起来,作为祭祀时所用“虎座鸟架鼓”和“虎座飞鸟”。作为辟除不祥的镇墓兽,各个时代各个地区都有所不同,楚墓出土镇墓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它应是由鹿角、头面、立座三部分组成,不应是鼓。  相似文献   

5.
富有浪漫情趣的楚人,是酷爱音乐和舞蹈的人民。与中原地区乐舞相比,楚人乐舞无疑具有地方特色。而它们的起源应该与娱神用的巫音巫舞有关。楚人重淫祀,而凡祀必载歌载舞。因此,楚地就成了歌舞之乡。楚歌楚舞,可以说是从楚国民间祭祀神鬼的艺术土壤里萌芽、发展起来的。楚人是有较高的音乐秉赋的。《文选》录宋玉《对楚王问》中说:有到郢都来唱歌的外来人,开始唱的歌是《下里》和《巴人》,国中附和而唱的有数千人。楚辞《九歌》中提到的楚人所用的乐器大多都从出土文物中得到了印证。特别值得一提的  相似文献   

6.
莫虎 《神州学人》2002,(9):30-31
“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这是中国文学名著《水浒》楔子“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对龙虎山的生动描绘。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郊20公里处,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个景区约200多平方公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钟灵秀丽的碧水丹山、历  相似文献   

7.
何谓祈赛?祈者祷也、求也。《说文》:“祈,求福也。”蔡邕《月令问答》:“祈,求之祭也。”《尔雅》卷三:“祈,叫也。”注云:“祈祭者叫呼而请事。”疏云:“释曰:祈犹祷也、求也。春官大祝掌六祝之辞,以祈福祥求永贞。”祈就是向神祈祷以求福佑。赛亦作塞,报赛之意。《国语·鲁语》上:“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注曰:“报,报德,谓祭也。”《后汉书·曹节  相似文献   

8.
萧兵的《楚辞与神话》说,“中国没有在冥河或黄泉为阴魂摆渡的古老记载”,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却有这方面的事实。云南的独龙族、彝族等都有象古希腊的“塔耳塔洛斯”,印度的“泥犁”那样的地狱,也有灵魂必需“舟渡”的冥河,分隔着“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这条河大约相当于华夏一汉族的“弱水”。周明的《论上古冥界神话》说楚人等的冥府“幽都”在西北的昆仑——这里也是楚人的归乡,《离骚》、《涉江》诗人的神魂正是要飞向昆仑。那么,楚人灵魂之所归也必在此处,险象横生的“弱水”或“赤水”对于鬼魂来说  相似文献   

9.
读《九歌》乃至全部屈赋,就会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即“灵”字出现的次数很多。“灵”字在《九歌》中凡十二见,而与“灵”字有关的词如“灵修”、“灵保”、“灵氛”、“灵均”等,在屈赋中也屡见不鲜。因此弄清“灵”字的全部含义,对于我们读《楚辞》,进而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人情等,都是很有帮助的。灵,是楚国民间方言。《楚辞》中言灵多指神或扮神之巫觋。《说文》:“重,巫也,以玉事神,从玉,霝声。靈,或从巫。”《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王逸注:“灵,巫也。楚人谓巫曰灵子。”楚大夫屈巫字子灵,可知灵之本义为巫,战国时楚人仍保存灵字的本义。那么什么叫巫?灵字为何从巫呢?《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国语·楚语》说:“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人民,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青海、宁夏、甘肃等省(区)。口头文学发达,民间演唱形式“好来宝”、著名舞蹈“安代舞”、“鄂尔多斯舞”,民歌《红旗歌》、《嘎达梅林》、《牧歌》、《挑好马》、《赞歌》、《小黄鹂鸟》等,流传极广。民歌特点是:歌词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1.
呱呱鸟语林     
【呱呱鸟的呱呱】 暑假里,小呱呱鸟整天躲在家里玩电脑游戏。一天,小麻雀问他在家怎么消暑,小呱呱鸟说:“打仗。”小麻雀好奇地问:“打什么仗能消暑啊?”“当然是打‘寒战’了!”小呱呱鸟得意地说。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中有很多上下文中异字同义、可以互训的现象.例如: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五:“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李商隐《九成宫》:“云随夏后双龙尾,风逐周王八马蹄。”以上“随”“逐”互训,“逐”犹“随”也。陶渊明《归去来辞》:“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以”犹“而”也。这种现象,前人叫做互文。  相似文献   

13.
清华简《楚居》为楚人始居地的研究提供了新线索,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楚人来自中原的说法,与楚文化“西来说”也存在一定呼应。但由于相关考古资料的缺乏,楚人始居地尚难论定。楚人来源“东方说”存在时代局限性,难以成立,但它指明了楚文化与商文化的密切联系,值得我们重视。《楚居》记叙了季连娶“盘庚之子”妣隹,实际上说的是楚商联姻的情形。而楚人之所以叫“楚”,与先为殷商大臣后为大神的巫咸有关。虽然《楚居》的记述多神话色彩,但其中楚商联姻及巫咸助产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楚文化与商文化的密切关联。楚文化与商文化的关系,在楚文字、《楚辞》等方面也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4.
“报告里说朱鹮已陷入灭绝的境地。”——《朱鹮飞回来了》同学们,你们认识朱鹮,了解朱鹮吗? 朱鹮又称朱鹭,是世界上一种极为珍稀的鸟,素有“东方宝石”之称,被世界鸟类协会列为“国际保护鸟”。朱鹮有美丽的外表,它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体长约8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5.
第五册《公输》一文,共用了三个“请”字:“请献十金”、“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课文对“请”的注释是这样的:“请(让我)奉送(给你)十金。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这三句中的“请”都释为敬辞,值得商榷。我以为本文中三个“请”,除“请说之”一句中的“请”可作敬辞用外,其余两个“请”都不能当敬辞用。特别是“吾请无攻宋矣”一句。我的浅见:“请献十金”和“吾请无攻宋矣”二句中的“请”,释为能愿动词“愿意”,比较妥贴。见《辞海》中“请”的第三义项:“犹言愿。”并列举了“《公输》‘请献十金’”一例。又见《中学语文教师手册》第383页“请”的第三义项:“愿意”,“《公输》:‘请献十金’。(我愿意送给你十金。)又:‘善战,吾请无攻宋矣’。(好啊! 我愿意不再攻打宋国了。)”  相似文献   

16.
三教《谋攻》,备课时翻阅了一些关于该文的专论,拜读之后,很受启发,但有三点另有体会,却又不敢自以为是,故为臆说,祈明者指正。一、关于篇名的解释篇名,课本注,用谋略攻取敌人。有人对此曾撰文作过详细分析,认为“谋攻”作“以谋攻”理解,就内容而言,从语法上分析,都有充分理由。(《语文战线》1981年第11期)。笔者浅见,还是解释为“谋划进攻”较妥。《谋攻》一文,课本分四节。第一节,论述谋攻的总原则。第二节,论述谋攻原则在战术上的具体运用。第三节,论述战时实施谋攻原则的两大关键。第四节,论述战时实施谋攻原则的五个必  相似文献   

17.
《诗经》、《尚书》、《周礼》、《礼记》等经籍提到的“禷”祭(又作“類”祭),是上古中国一项有着深厚民俗文化背景和深远历史影响的祭仪。不幸其礼早亡,汉儒已经难究其详。影响及今的《尚书》古文家说和郑玄《礼记》注等,将“禷”祭解为祭天之礼。但根据经籍中的记载来看,“禷”祭指的是当国有大事时,向上帝或社稷宗庙祈福禳灾的一种“祷祈”仪式,与祭天之礼并不是一回事。据《说文解字》等书,“類”字本义是一种犬,可能是白犬。“禷”祭应是指特以“類”为牺牲的祭仪。《山海经》等说“類”具有“自为牝牡”的神奇特性,这与该书所记“白犬有牝牡,是生犬戎”的传说非常相似。在先秦文献中,“類”字常用来指出自同一祖先的子孙后代。这些材料表明“類”与古代中国某些族群的祖先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禷”祭之形成,正植根于此种观念之上。“禷”祭当属于曾广为流行于上古中国北方地区的犬祭礼俗中某种特定的类型,它的消亡可能与周人颇具理性色彩的的礼制改革有关。  相似文献   

18.
小武过来了,他和果果是一帮的,两个人常在一起嘀嘀咕咕,很有默契。他帮腔说:“是呀,要是叽咕是鸟,就拉出鸟屎让我们看看。”“去去去,你这乌鸦嘴。”小白说。“让我来试试,也许能证明呢。”叽咕对着鸟儿说,“星鸟,星鸟,如果你喜欢星鸟这个名字,请在空中跳个舞吧。”  相似文献   

19.
马瑞 《海外英语》2022,(11):36-38
To Kill a Mockingbird是美国著名作家哈珀·李(Harper Lee)成名之作,该书的译名从最初的《枪打反舌鸟》到《杀死一只反舌鸟》和《杀死一只知更鸟》“几经波折”,而后据其改编的电影也出现了多个译名,尤其是从“反舌鸟”到“知更鸟”译名的转变争议最大。一般认为mockingbird的中译为反舌鸟而非知更鸟。该文在梳理讨论的基础上,首先区分反舌鸟和知更鸟的词典释义和文化含义,再对误译进行探究,最后对于To Kill a Mockingbird的几种译法进行评论,并最终得出结论,翻译因将其文本目的放在首位,其本身不能为了亲近读者而剥夺其认知外国文化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王娟 《现代语文》2006,(11):80-81
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戏曲用它特有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化,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由演员装扮人物;在一定场合当众作故事表演;通过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感染观众。①而戏曲在故事表演当中,通过歌舞动作表现人物的某种情绪,来体现戏曲“唱、念、做、打”的艺术特点。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说道:“戏曲,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此种说法,抓住了戏曲的基本特征。戏曲的舞蹈美贯穿在戏曲表演体系中被人们习称的“做”和“打”这两种功法之中。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都是舞蹈化了的,戏曲舞台上人物形象,可以说是舞蹈艺术的形象。戏曲舞蹈需要演员调动起自身肌体和精神的一切因素,实现美化和舞蹈化,而且服饰、道具等,也都参加了美化和舞蹈化的创造。戏曲演员手中拿的、头上戴的、腰上系的……都可以形成舞蹈化的身段组合,如羽扇舞、团扇舞、折扇舞、闭扇舞、双扇舞、方巾舞、马鞭舞、船桨舞、水旗舞等等,还有舞帽翅、舞鸾带、舞甩发、舞红绸等,任何一种生活用具一经纳入戏曲舞台而成为道具时,就会产生出精彩的舞姿,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戏曲舞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