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请”字本是动词,本义是“告”。《说文》:“请,谒也”,“谒,白也”;《尔雅·释诂》:“请,告也”。引申为“问”。如《李愬雪夜入蔡州》“诸将请所之”,“请”就是“问”。今有“请安”,就是用的“问”义。  相似文献   

2.
有的语法书认为“为了”兼介词和连词两种词性,把名词性成分前的“为了”看成介词,把动宾,主谓短语等谓词性成分前的“为了”看成连词。另外的语法书却认为无论“为了”用在名词性成分或谓词性成分前都是介词,文章认为后一种看法更合理,因为介词关非只与名词性成分组合。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中,“是”字的出现频率很高,在逻辑思维的表达上很关重要,但它的用法复杂而且特殊,因此,历来各派意见分歧,直到今天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我个人的看法是,在已有的各种语法体系中,《暂拟语法教学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的处理法是最好的。一、到底是几个词? “是”字的用法很多,为了讨论方便,暂且用下列十个简短的例句作为代表。 (1)他是学生。(2)他是聪明。 (3)他是出去了。(4)是你去、是我去?  相似文献   

4.
<正>吉林辽源李墨林同志问:者字用在动词、动词词组、形容词或数词之后,是指示代词(或特别指示代词)还是动词?有人说“求人可使报秦者”中的者字在这种倒装句中起煞尾作用兼表提顿,是吗?又,“今”字是名词是还副词?有人说用在动词前边时是马上、即将、就要的意思。到底应该怎么看?  相似文献   

5.
“把”这个词有多种词性,为了帮助同学们迅速正确地作出判断,特总结出如下的规律: 1.当“把”与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做修饰成分时,“把”是介词。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四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得选兵八万人”的“选”字教材未加注释,一般参考书都译作动词“挑选”,将原句译作“挑选兵士八万人”。这种译法,“得”字没有着落,不妥。《诗经·齐风·猗嗟》:“舞则选兮,射则贯兮。”郑玄笺:“选者,谓于伦等最上。”《汉书·武帝纪》:“《诗》云:‘九变复贯,知言之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一位退休八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一位校长的办公室里偶尔见到《人民教育》2013年第6期。封面上有一行十分醒目的标题:《关注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出于专业的缘故,我打开了这篇文章,原来是一篇"编者按"!我十分惊讶!为什么"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值得中国最权威的教育杂志,用洋洋洒洒5个版面一万余字来表示"关注"呢?那么"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真的值得如此高  相似文献   

8.
虚词“而”的词性总的来说只有三类 ,即 :代词、连词、助词。有人提出“而”作动词一说 ,经举例证明 ,“而”不能作动词  相似文献   

9.
“相当”这个词作为词例,最近在一些语法著作和文章里,把它说成是副词(《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刘丹华等著,135页;《现代汉语》黄伯荣等编,修订本,下册304页;《语文学习》1984,7期,刘治平的文章,59页),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0.
语法学界对于“一起”一词的词性判定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全面分析了“一起”的分布情况。由于对副词“一起”的一般用法的看法分歧较少,所以本文重点分析了“在+一起+动”这种格式中的有较大争议的“一起”的词性问题。本文承认“一起”是一个兼类词,具有名词和副词的语法功能,但又和以往的研究有所区别,认为“在+一起+动”中的“一起”也是副词。本文还对“一起”所属的副词具体小类有所分析。  相似文献   

11.
鲁迅《祝福》:“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对这句话中的“无常”一语,课本作了如下注释:[无常]佛教用语,意思是一切事物,包括生命都不能长久,有生必有灭,多引申为死的意思。课本作这样的注释,不能说没有依据。《中国大百  相似文献   

12.
“一连”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学界一致认为其为副词。通过追溯其源,并从“一连”与动词“连续”的对比分析以及副词的用途两方面入手考察,可以得知,“一连”最初当由副词“一”与动词“连”凝固而成,在历来的用例中体现出动词的倾向性。其虽处于由实变虚的语法化过程中,但这种“虚化”不够彻底,故“一连”还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副词。  相似文献   

13.
象声词,又名拟声词、摹声词,顾名思义,它乃是一种模仿、描绘人或事物声音的词。有的语法书,在谈词的分类时,未涉及它;有的语法书,如《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将它列入叹词,而安师大中文系编的《现代汉语》将“拟声词”作为一类,称它为特殊的虚词,并把它分为“摹拟人的声音的拟声词”——叹词,“摹拟事物声音的拟声词”——象声词。看来,也是将象声词(拟声词)归入叹词。  相似文献   

14.
“继续”一词,使用频率相当大。讲析课文,分析句法结构,往往要碰到它。对它的词性认识不同,对同一句子就会作出截然不同的分析。比如:  相似文献   

15.
李丽 《文教资料》2012,(14):47-48
大学教材《现代汉语》将"爱"收入动词。但日常交际中、书本上经常出现一些短语和句子里的"爱"却不能在其动词义项里找到合适的解释。因此,不妨假设"爱"在现代汉语中还可以是名词,也就是动名兼类词。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文言虚词“者”字的词性,通常从用法上分为两类。一是语气词,二是代词。这种代词究竟属于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还是属于疑问代词?现行说法颇为笼统。所谓  相似文献   

17.
"单身狗"是时下年轻人调侃与自嘲的一个热词。而关于"单身"的词性,词典中认为兼动词、名词和副词。本文考察"单身"出现的句法位置,并结合古代汉语语料进行分析,认为"单身"应该归为名词和形容词。  相似文献   

18.
莫,《说文》云“日且冥也。”为“暮”之本字,与“杳”“夕”义同。后因语音通假借为表“无”“勿”等义。尔后,为了表意的清楚,在“莫”字基础上加形符“日”而另造一个“暮”字表示其本义。由此,“莫”便孳生出“暮”“莫”两个字各表其义。自从“莫”字从其本义中分化出来后,人们对它的词性认识颇不一致,归纳之有三种意见:(一)莫为禁止之辞,与”勿”同。清·谢鼎卿《虚字阐义》卷二和王鸣昌《辩字诀》均持此说。清·刘淇《助字辨略》厘析  相似文献   

19.
我以为“‘希望’兼属动词和名词,‘期望’只属于动词”,学初同志不同意这一结论。(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11—12期)。其实我的结论并没有错。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史上,"莫"具有名词、代词、副词三种词性。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莫"用作时间名词;在上古汉语中"莫"主要用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在中古汉语中"莫"用作副词的用例明显增多,而且根据其在句中的不同作用,又细分为否定副词、劝戒副词、表揣测性疑问的语气副词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