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质疑”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精心设计的一种课堂学习方式,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师生情感交融的具体表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质疑”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在今天的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质疑”尤为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相似文献   

2.
问题是创新的源泉,质疑论辩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辩论情景,不断鼓励学生质疑论辩,让他们在“疑”中启思,“辩”中增智。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表明,要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训练学生自主质疑是重要途径之一。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转,即所谓“满堂问”。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4.
陈淑珠 《考试周刊》2013,(89):45-4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质疑在教与学中的重要性。叶澜教授曾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的思维火化。”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校训墙揭幕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学习怎样提问题,这才是学问。”《新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新理念下的课堂是呼唤学生乐于质疑、善于质疑,逐步养成质疑习惯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营造质疑氛围.创设质疑平台,选点质疑,使学生思维飞扬,使课堂充满活力。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受到广泛和高度的关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标》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物理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广大物理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发现知识的过程,是自主探究的表现。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创设条件,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是由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由疑而思,由思而断,追根寻底,释疑求真,才有可能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创设质疑情境,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一、鼓励学生质疑由于受原有“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学方法的束缚,学生中形成了迷信书本、被动听讲、被动回答问题的呆板局面。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建立民主、平、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极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教学过程中的紧张感和虑感,鼓励学生大胆质,发表自己…  相似文献   

8.
一堂精彩高效的课不是看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提出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精神、质疑能力,笔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个人见解. 一、适时鼓励,激发兴趣,让学生敢疑、爱疑 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和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我们班有一个成绩较差又从不提问的学生在学习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时,在我的暗示和鼓励下竟然提出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我心为什么归去?  相似文献   

9.
王敏 《山东教育》2005,(16):33-33
一、鼓励质疑。激发探索欲望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如我教学《穷人》一课,在讲到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向渔夫说西蒙死了,还有这么小的两个孩子后便沉默了。我问学生有问题吗?学生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改指明了方向。语文的探究式学习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己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应是创新思维,而“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质疑就是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对某个疑问产生新的论点,从而提高其观察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问题、质疑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质疑的有效渗透,能够促进学生自觉地去发现、去创造。这不光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质疑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2.
陈正庆 《考试周刊》2011,(60):191-192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我们的共识。我们的课堂教学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不仅“动”了,而且“动”得好。  相似文献   

13.
我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疑,自主释疑,发挥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大胆质疑。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一人“独白”,学生自始至终当“听众”,不发问,不插话。课堂提问,大多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再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单凭这一方式,造成学生习惯于回答问题,而不善于发现问题,不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学史资质疑。我在历史教学中,打破“一言堂”的模式,允许学生举手打断教师的讲课,提出各种问题,或者专门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发问。经过鼓励和启发,学生大多能从不同角…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的探究式学习 ,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 ,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改指明了方向。语文的探究式学习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己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 ,该如何进行问题探究呢 ?一、转变师生观念 ,营造良好氛围教师要确立正确…  相似文献   

15.
王芳 《教师》2012,(6):76-76
一、在鼓励学生质疑中培养创新能力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大疑则进”。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探果索因,追根问题是学生创新的开端。例如在学习《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这样引导:同学们,  相似文献   

16.
“创新”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良好的创新教学策略是维系着学生求知的动机,兴趣的感染,积极性的调动。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些学生力所能及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努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创新能力训练。 一、创设质疑策略,思考中建立创新知识 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提问。俗话说:“学贵知疑,教贵质疑”。“疑”是探索的起点,有“疑”才能有“思”,“思”是创新的钥匙,是探索的动力。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  相似文献   

17.
刘梅 《教师》2010,(14):53-53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物理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成败会十分敏感地反映在学生身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显然制约物理课程改革的瓶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与认识。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应遵循的核心理念。近年来,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此作了生动的诠释。然而,由于有些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误读或理解不到位,课堂上的有些教学环节是虚设、假的。教学过程变成穿新鞋走老路,偏离“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常有出现。一、鼓励“质疑问难”是假,引向“预设环节”是真近年来,课堂上学生积极思维、踊跃质疑的气氛越来越浓,就其形式而言,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然而,我们不应该仅仅凭学生提出问题数量的多少来衡量其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校开展了“新课程背景下‘指导 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研究”的教研专题活动.在教研教学过程中,我们深知,提高自主能力,先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因为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保证.因此,我们力求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大力鼓励学生质疑,变教师“设疑学生答”为学生“设疑大家答”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在探索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学生不敢质疑,不会质疑.面对学生所提出的琐碎问题,教师怎么把学生提的问题与课前的预设、课文学习的目标等有机地整合好,等等.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一、保护好奇心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质疑 ,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创造性地学习 ;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可对于我们来说 ,这一点往往是最难做到的。让学生质疑 ,结果不是冷了场 ,就是学生所提问题价值不高。我曾听过一位教师的示范课 ,课题是《千里跃进大别山》,在第一课上 ,教师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提出不懂的地方。结果大部分学生所提问题价值不高 ,有个学生甚至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人马”是什么意思。当时 ,大家都觉得好笑 ,可我们不妨在笑过之后打个问号 ,难道是孩子智力有问题吗 ?我想不是 ,唯一的原因是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