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德国著名科学家弗里茨·哈伯曾获诺贝尔化学奖,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竟将自己的科学知识用于毒气研究,成为世界科学家中最早用科学为不正义战争服务的人,在德国败局已定  相似文献   

2.
在化学发展史上,有一位化学家,虽早已长眠地下,却曾给世人留下过关于他的功过是非的激烈争论.他就是本世纪初世界闻名的德国物理化学家、合成氨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FritzHaber).赞扬哈伯的人说:他是天使,为人类带来丰收和喜悦,是用空气制造面包的圣人;诅咒他的人说:他是魔鬼,给人类带来灾难、痛苦和死亡.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评价,同指一人而言,令人愕然.哈伯的功过是非究竟如何,且看这位化学家一生所走过的辉煌而又坎坷的道路.1868年12月9日哈伯出生于西里西亚的布雷斯劳(现为波兰的弗罗茨瓦夫).父亲是知识丰富又…  相似文献   

3.
<正>虽然很多重大科技奖项在提名和评审中是非常科学严谨的,但也难免出现纰漏,甚至连诺贝尔科学奖也不例外。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弗里茨·哈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了毒气,战争中死于毒气的人不计其数。哈伯自己在战后都感到罪孽深重,以至于怕被人认出来而故意蓄胡子,并到外国去避了一段时间的风头。因此,一些科学家对哈伯的获奖资格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4.
褚廷夫  周建娥 《化学教学》1999,(11):17-18,16
哈伯(FritzHaber),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学家.因发明工业合成氨的方法而荣获191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受到当时整个科学界的瞩目和赞誉;同时,他又是第一个研制化学战争武器并大规模应用于战争的罪人,受到世人的鄙视和遣责.一.才华显露哈伯,1868年12月9日出生于德国边B陲布雷斯劳市(现为波兰弗罗茨瓦夫市)的富商家庭.当时德国的化学工业、特别是染料工业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哈伯的父亲是一位对化学有着特殊的爱好,又是靠经营染料发家的犹太人,他希望哈伯将来能在化学方面有所成就,所以,在以后…  相似文献   

5.
1749年8月28日正午,太阳升到天顶,把光芒投给一个刚刚降生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孩子,因为他日后将成为耀眼的艺术巨匠,名字将传遍整个世界,这个孩子就是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相似文献   

6.
读完《毛毛》,看到毛毛最终在紧迫的时间里取得了和灰先生们抗争的胜利,紧张的心松弛下来,我长出一口气,却也不免仍然感叹:时间真神奇!作家米切尔·恩德用他奇幻的思维创造力给我们讲述的这个关于时间的故事值得我们来好好回味。米切尔·恩德(1929—1995)是当代德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生于德国巴伐利亚一个风景如画的小镇,其父埃德加·恩德是德国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在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中长大的恩德,当过报社通讯员、演员,参加过大学生运动,一生以写作为主业。他的成名作《吉姆·克罗夫和火车司机卢卡斯》在1967年获得德意志青少…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一片任有志之士自由飞翔的广阔天地。数学的足迹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家的故事也像数学本身一样,神秘动人,发人深思。下面给同学们讲一讲著名的女数学家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的故事。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1850~1891)是俄国人,她一生获得了很多“第一”:她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女性,是第一个获得科学院院士称号的女数学家,此外,她还是除了意大利外世界上第一个让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重复上次课上所讲的内容,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没有按老师讲的方法去讲,而是换成了自己的思…  相似文献   

8.
丹尼尔·雷德克里弗长着全世界最熟悉的脸孔之一,但他的名字却鲜为人知。大多数人只知道他就是哈利·波特,这个小巫师的魔法故事让全世界的儿童和大人都为之着迷。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丹尼尔讲述了自己银幕前后的生活以及对未来的计划。  相似文献   

9.
查理·G·巴克拉,一八七七年六月七日出生于英国温德尼斯一个工人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对物理、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那年,校方专门给他的父亲写了封信,劝他设法创造条件,让巴克拉在理化方面显示出来的天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他父亲约翰·马丁·巴克拉,当时是亚特拉斯化学原料厂的工作人员,为了让儿子直接接触到化学世界的种种奇妙变化,他干脆把全家搬到化工厂附近去住。亚特拉斯化学原料厂有一座规模宏大、设备齐全、人才济济的理化实验室。巴克拉对这个实验室极感兴趣,一有空就往那里跑。实验室里五光十色、变幻莫测的各种化…  相似文献   

10.
教育格言     
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惟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惟一的根据分数来给一个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么样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人)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梁启超:…  相似文献   

11.
这是1994年美国法学学会年度奖颁奖仪式上,协会主席唐·哈伯·米尔斯讲述的一个离奇的死亡故事。尽管故事篇幅不长,人物不多,但是整个故事的进程丝丝相连、环环相扣。故事以简单的叙述开头,然而,人们对它的兴趣却随着故事的发展慢慢增加,直到结尾——故事高潮的出现。如此简短的故事却有如此绝妙的构思,相信读后一定会令你拍案称奇。  相似文献   

12.
东写西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给我惊喜本来我一看这书的书名,就断定这是本幼稚、没意思、浪费时间的小说,只有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才去读。但我终究被作者那高超的写作水平征服,他以作品无穷的艺术魅力和天真幼稚的童心衬托出自己充满幽默诙谐的描述。最为让我感动的,就是汤姆·索亚和贝基在洞中的历险故事。汤姆那份沉着镇定、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和他对贝基的纯洁友情,把整本书的故事渲染得美轮美奂。同时也突出了汤姆征服自然、战胜危机的信心,让读者情不自禁地要学习、模仿他,决心做一个大无畏、正义的人。唉,名著就是名著,还真不能小看呢。5283…  相似文献   

13.
孙进 《上海教育》2014,(32):66-67
一项调查显示,奥地利9~13岁的学生在假期感到最幸福,在看牙医和上学时感到最不幸福。这一调查结果让德国一位中学校长深受触动。为了让学生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保持幸福感,喜欢学校和学习,他进行了一项具有开拓意义的教育创新:组织开发并率先在自己的学校引入了一门新的课程——幸福课,向学生传授获得幸福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这一教育创新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让他和他的学校一举成名。这个人就是恩斯特·弗里茨-舒伯特,德国海德堡市威利-赫尔帕赫中学的校长。  相似文献   

14.
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 人们太关心自己的未来了。 于是,他们成为时代的骄子。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因《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和《权力的转移》三本畅销书而名扬世界。最近,他又与妻子海蒂·托夫勒一起写出了《新战争论》一书。 托夫勒特别强调知识的作用,他认为,知识比劳动、资本和土地更为重要。目前世界经济正在从体力经济转向脑力经济,知识和技能正在发展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资源。他在《权力的转移》中写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拜读了一本思想深邃、充满智慧的书——美国斯蒂芬·伦丁、哈里·保罗、约翰·克里斯坦森合著的《鱼》。《鱼》讲述的是“世界著名的西雅图派克街鱼市场”的故事。故事不长,却富含哲理,引人入胜,带给人一个全新的视角。“鱼市哲学”告诉人们:快乐工作更有效。掩卷之际我联想到,在教师的工作中不也存在着“鱼市哲学”吗?选择自己的态度:让自己爱上这个工作派克街鱼市场卖鱼的人都知道,他们每天都要选择自己的态度。正如其中一位鱼贩所说:“工作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是无奈、厌倦,还是想做出成绩?如果你希望举世闻名,就得做得与众…  相似文献   

16.
英国女作家乔安娜·凯瑟琳.罗琳的大名早就随《哈利·波特》而为世人所熟知,她给了这个世界一个了不起的礼物,拨动了全世界孩子和许多成年人的心弦。  有两个孩子姓波特(Potter),她很喜欢这个姓  1965年,她出生于格温特郡的池泊综合医院。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脸上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妹妹迪安比她小两岁。母亲安妮喜欢给两个女儿读故事,她对图书的热爱影响了两个女儿。罗琳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从3岁起,罗琳就能读报纸上的文章和一些儿童书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写戏剧和故事,把自己写的东西送…  相似文献   

17.
面对那么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许你会自惭形秽地说:“我这么笨,怎么可能成才呢芽”“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为伟人的料选”下面我就给你讲述一个老师、校长都认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这个人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  相似文献   

18.
习作要求本次习作,是写写自己的好朋友。详见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积累·运用三。习作指导!文题分析这是一次写人的习作练习,写的是自己的小伙伴。好好想想,是朋友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给你的印象最深呢?还是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更能让大家了解他的好品质呢?如果你想把朋友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介绍给大家,那么他的哪些特点、爱好与众不同,在什么情况下更能突出他的特点、爱好;如果想让大家学习他的美好的品质,那么你们之间发生的什么事最让你佩服他;如果你想写其他的人,就好好想一下这个人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定要记…  相似文献   

19.
罗伯特·海因利希·赫尔曼·科赫(RobertHeinrichHermannKoch),德国细菌学家,1843年12月11日生于德国克劳斯台,1910年5月27日卒于德国巴登。他第一个发现传染病是由病原细菌感染造成的,被认为是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了表彰他在结核病领域的研究和发明,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1905年授予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让路外国作家马克·吐温一次上街,正好和一个骄横的年轻人碰了个照面。年轻人气势汹汹地说:“我从来不给蠢人让路。”旁边的人看看年轻人,又看看马克·吐温,看这僵局怎么收场。没想到马克·吐温侧身而过,口中只说出两个字:“我让。”马克·吐温走过去了,人群发出了笑声。原来大伙理解了,那两个字是“我从来不给蠢人让路”的延续,也就是说他给蠢人让路,只是没有把话说明、说透。故事中的双关语含蓄、敏锐,让文章更耐人品味。我们在平常的说话中,时不时就会迸发出好句子,甚至还会有奇思妙语。把这些句子放进文章中,还愁写不出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