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通进 《生态文化》2011,(1):4-5,35
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它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生态文明最重要的特征.是强调入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的经济模式是生态经济,这种经济不是把财富的获取建立在破坏生态系统的基础之上,而是在生态系绕的极限之内组织人类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2.
草原文明形成的文化标志有三个方面:草原文明的根基产生于草原特有的“群牧”的经济形态;草原文明的物质文化载体是其“细石器文化”传统;草原文明的文化载体依托于其“以自然为本”的文化特色。草原文明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草原文明是长城内外多民族文化“趋同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草原文明推动了人类文明传承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需要引入文明传播的视野。这是由人类历史的特征、当代世界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奋斗的特定背景决定的。从文明传播视野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就主题而言,一是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学习借鉴西方文明的贡献,二是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贡献;就方法而言,关键是要突破西方主导的旧历史观及建于其上的话语体系,在文明对话的新历史观的基础上创新话语体系。这种创新既要体现中国文明基因,又要体现文明借鉴色彩,还要体现时代实践特色。从文明传播视角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从更深层次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高峰 《职业圈》2014,(19):2-2
文化其实是一个历史概念。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这是因为中华文化发展于华夏文明,华夏文明的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  相似文献   

5.
华夏古"帝"考——黄河文明探源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是华夏先民的最高天神,夏商周秦人皆崇祀之。上古文献反映古华夏的"帝"以及对其的祭祀与印欧古代文明对天帝信仰和崇拜有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历史语言学的证据又证明上古汉语的"帝*tees"与原始印欧语的*Deus(天帝)同源。这从一个侧面揭示出黄河流域史前文明和印欧史前文明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走进世博会,我们检阅的是文化的遗产,寻觅的是人类的文明,解读的是历史的智慧,感悟的是艺术的哲理,抒发的是人文的情怀,享受的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宴。  相似文献   

7.
舒锐  张成豪 《职业圈》2008,(3):75-76
“文明冲突论”自其问世以来就备受争议,特别是在国内学界、政界更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文明冲突论”,我们要认清它的实质,文章将简要地讨论有关“文明冲突论”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明形式论     
吴秋林 《文化学刊》2010,(2):171-178
形式最初的呈现是自然法则的力量所致,它是人类所谓文明形式的原始动能。谁最早认识了形式的意义,谁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人类就获得了这个先机。人类精神的最终极的本质就是形式。不同形式感的文化,也就称为不同的文明。人类思考的我们自己的文明大致有:采集文明、狩猎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等等。文明形式的力量分为三种:一是与物质生产有关的形式力量;二是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形式力量;三是与精神观念有关的形式力量。华夏文明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文明体,它以农耕文明为主体,建立了以农耕为基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体系,并在多种文明形式的冲突中,形成了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使我们的华夏文化不但有数千年不间断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在今天仍然具有在新的文明形式中自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秋禾 《生态文化》2007,(6):F0003-F0003
滇西,是个地域辽阔,山高林密,多民族聚居的风水宝地。各族儿女,与山水相谐,与林茶相依,不约而同地将自己民族的传统习谷与当代时尚相融合,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人类文明向数智文明形态演进。人工智能将成为数智文明时代的核心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深刻变革生产关系,成为未来新型文明形态的新传播主体、场景和范式。人工智能技术标准、规制潜移默化展现中国观,形塑世界观。因此,增强未来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应抓住人工智能发展契机,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华文明传播,引领数智文明时代的中华文明传播。  相似文献   

11.
设立沉默权是国家法治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赋予有关犯罪嫌疑人沉默权,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它不近是现代国家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现代国家法治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文明冲突论"自其问世以来就备受争议,特别是在国内学界、政界更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文明冲突论",我们要认清它的实质,文章将简要地讨论有关"文明冲突论"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廖中华 《职业圈》2010,(1):18-21
全世界的学者在相继研究了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世界文明消失的成因后,产生了一个较为一致的观点:21世纪将是中国再次引领世界的时代,也是华夏文明再次辉映这个蔚蓝色星球的时代。这种观点,不禁让人想起了2500年前的中国,那是中华民族产生智慧与火花的伟大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各种思想喷薄而出,形成了华夏文明灿烂且多姿多彩的思想天幕。  相似文献   

14.
文明和文化的最后根据在于物质生产劳动,这一劳动实践的自觉性与能动性通过人自身表现出来,称之为文明,它反映人的整体状态,其首要的属性是人性;这一劳动实践的自觉性与能动性通过社会表现出来,称之为文化,它反映社会的整体状态,其首要的属性是社会性。文明与文化的关系根据于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文明是社会的主观表现,文化是社会的客观表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实施这一战略,中国人民将走向生态文明.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率先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又一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间交流互鉴不可或缺。只有相互尊重包容、广泛交流互鉴,人类文明才能愈加璀璨辉煌。在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对自身建设发展实践经验以及对世界大势等诸多因素的深刻把握与认知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四个“共同倡导”为主要内容的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类现代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给出的又一中国方案,其摒弃了零和博弈、文明冲突等思维陷阱,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落实落地,将对全球和平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加强国际传播是讲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的应有之义。资源保护与节约、生态保护与修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等自然资源领域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不仅谱写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也积极做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通过推广成功案例、利用国际会议发声、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倡导蓝色伙伴关系等,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全球文明倡议是推进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以交流互鉴取代隔阂冲突。但当前世界地缘政治的深刻变化正在阻碍全球文明倡议的推行,如国际格局的两极化风险、大国间对抗加剧以及国家间矛盾的激化已对国际人文交流造成负面影响,而西方根深蒂固的“西方优越论”“文明普世论”和“文明冲突论”等思想偏见则成为阻碍实践全球文明倡议的深层次障碍。为此,有必要以管控好当前地缘政治矛盾为重点,在增进人文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化解西方的思想偏见,为全球文明倡议的最终实现创造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与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全球文明倡议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和谐发展的精神内核。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加强全球文明倡议的对外传播,要积极拓展对外传播主体的多元性,增进对外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对外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增强对外传播效果的显著性,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打开新局面,共同守护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文章对怎样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提出了如下对策:一是提高他们对生态文明的理性认知水平;二是引导他们切实关注生态问题,让他们对生态问题有感性的认识;三是加强他们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生态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