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兰成德的研究,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着重研究纳兰成德生平的论文,尚嫌不多.纳兰成德生平思想的一些重大问题,还未能澄清,影响对于纳兰成德的深入研究.鲁迅曾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如纳兰成德的词风问题,有人认为他的爱妻卢氏逝世,是他词风转变的关键.以前有承平乌衣少年、樽前马上之概;悼亡以后,所为诗词,辄寄哀音.要证明这个论断是否正确,必须对纳兰诗词作个全面考察,哪些诗词是前期作品,哪些诗词是后期作品,然后才可看出其转变的轨迹.又如觇梭龙问题,梭龙即索伦,虽已大致论定,但纳兰是否有西域之行?有功于西方,究指何事?他的觇梭龙或奉使西域,对历史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对其本人的思想有何影响?还尚待论证.  相似文献   

2.
高亢 《承德师专学报》1993,13(4):49-55,6
对清初满族最大词人纳兰成德的研究,现正逐步深入。他的诗词作品及理论、经史方面的成就以及生平事迹,已都有人作过较深入的研究。他的“觇梭龙”问题,自马乃骝同志提出西北说之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的说梭龙即内蒙古科尔沁,最近又有人提出梭龙在今内蒙古额尔济纳旗旗政府附近的索陇呼都克。可以说百家争鸣,蔚为大观。每个观点虽都有其独到的一面,但仍觉得不够尽善,有待更加完善。当然纳兰是个词人,研究纳兰,应当主要研究他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但觇梭龙是他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这个问题不搞清,影响对他的诗词的理解。比如说,在纳兰的诗词里,除《唆龙与经岩叔夜话》一篇外,还有哪些篇是他觇梭龙时写的?觇梭龙对他的诗词都有哪些影响?所以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对理解纳兰诗词是大有裨益的。我愿对这个问题,再贡献一点浅见,以供纳兰成德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们讨论。  相似文献   

3.
陈桂娟 《承德师专学报》2006,26(4):48-49,62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中有两则咏史诗论,提出了咏史诗创作之主张。纳兰认为“古人咏史,叙事无意,史也,非诗矣”,“有意而不落议论,故佳;若落议论,史评也,非诗矣”;咏史“只可用本事中事,用他事中事,须宾主历然”;咏史诗要“具文见意”、“意在文中”,题旨一家要集中,“更不出意”。文章结合纳兰咏史诗创作实践,对纳兰咏史诗论进行了肤浅探索、评议,以期对纳兰咏史诗的欣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顾贞观与《弹指词》高亢徐乾学谓纳兰成德所与交游,“皆一时隽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韩也说他“结分义,输情愫,率单寒孤羁、困郁、守志不肯悦俗之士。”这一点足以说明纳兰成德及其所与交游者的高尚品格。“落落难合”,“不肯悦俗”,就是联系他们间思想感情的纽...  相似文献   

5.
马乃骝、寇宗基二位先生在纳兰成德研究的领域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首先提出了纳兰成德觇梭龙的西北说,引起人们注意徐健庵纳兰碑文中“卒有成功于西方”的话,而对觇梭龙问题作深入的探讨。在人们都注意于纳兰词的研究时,他们又对纳兰诗作了全部的注释,对于纳兰的研究,提供了方便。这两件事都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的。惜乎二位先生未能作更深入的研究,这两个问题都还留有大量的工作。美玉多瑕,大概是开头工作必不可或免的吧?觇梭龙问题现已有讨论,还要继续讨论下去。这里只就纳兰诗的注释中的谬误之处,举出几个例子,作一点讨论,以供注释者和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纳兰性德是个成就很高的词人,小令优于长调,凄怨哀惋,令人不能卒读.但人们对他的诗的价值却估计不足,这种认识是怎样形成的呢?纳兰性德既填词也写诗,还有学术著作《渌水亭杂识》等.《通志堂集》中有诗四卷,354首,词四卷309阕.诗比词多45首,后来词又补遗39阕,至348阕,与诗相比,还少6首.是不是诗写得不好呢?不是,在《本传》中说:“性德善诗”.在《纳兰墓志铭》上他的老师徐乾学说的更具体:“(纳兰)善为诗.在童子,已旬出惊人;久之益工,得开元、大历间丰格.”他的好友张纯修也说:“其诗之超逸,词之隽婉,世共知之.”可见纳兰诗词并重,当时是互誉并美的.  相似文献   

7.
一 咏史诗,顾名思义,即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诗歌。最早以“咏史”题名的诗,是班固的五言诗《咏史》,写的是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其父之罪而自愿没身为奴的故事。自此以后,咏史之作代不乏人,且不断繁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百花园中引人注目的一簇奇葩。《昭明文选》(下称《文选》)选录诗434首,分为23种类型,其中就有“咏史”一体,说明萧统对“咏史”诗的重视。《文选》“咏史”诗类共选录诗歌21首,它们是:王仲宣《咏史一首》,曹子建《三良诗一首》,左太冲《咏史八首》,张景阳《咏史一首》,卢子谅《览古一首》,谢宣远《张子房诗一首》,颜延年《秋胡诗一首》、《五君咏五首》,鲍明远《咏史一首》,虞子阳《咏霍将军北伐一首》。从诗体看,这21首都是五言诗;从顺序看,这些诗基本上按作者年代先后排列。就诗题来说,其中仅4位作者标题为“咏史诗”,但就内容而言,这21首诗,都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这说明萧统并不单纯以“咏史”名篇与否作为入选标准。  相似文献   

8.
从创作心理谈纳兰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伤情多”的清初满族词人纳兰成德,其作品当时曾被“传写遍于村校邮壁”,“家家争唱”;清末况周颐将他评为“国初第一词人”,王国维更誉之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迄今为止,论者多从时代、政治、家世、生平诸因素去考察、解释反映了词人心理流程的词作。本文拟以创作心理为视角,略陈浅见,俟正方家。  相似文献   

9.
纳兰性德翰墨传世不多,所能见到者,唯张见阳集其往来尺牍(自丁巳康熙十六年至庚申康熙十九年间),“装池成卷”(朱彝尊)。它是目前唯一研究纳兰笔札的珍贵资料。纳兰性德(成德)是清初一位著名词家,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他的书法,慕习褚遂良...  相似文献   

10.
纳兰性德贵为清词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词"哀感顽艳",背后蕴含着个人的生命情怀和生命意识。纳兰词的生命兴亡意识尤其强烈,这和纳兰所接受的儒家文化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他习儒至深,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相与交游之士多喜欢抒发兴亡之叹;家族历史和家族命运带来的深刻的生命体悟。纳兰词在展现这种生命意识时,主要采用的方式有:描写自然生命的荣枯之变、感叹社会历史的盛衰兴亡和感喟自身身世的漂泊。  相似文献   

11.
阳江波 《文教资料》2005,(30):117-119
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写作的诗词。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二单元中就选编了三首以“怀古”为题的咏史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这三首咏史词进行比较鉴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咏史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一、写…  相似文献   

12.
纳兰性德贵为清词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词"哀感顽艳",背后蕴含着个人的生命情怀和生命意识。纳兰词的生命兴亡意识尤其强烈,这和纳兰所接受的儒家文化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他习儒至深,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相与交游之士多喜欢抒发兴亡之叹;家族历史和家族命运带来的深刻的生命体悟。纳兰词在展现这种生命意识时,主要采用的方式有:描写自然生命的荣枯之变、感叹社会历史的盛衰兴亡和感喟自身身世的漂泊。  相似文献   

13.
由于目前有关纳兰性德身世的资料很少,而且矛盾之处颇多,以致各家意见歧异.现仅就诸谜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一孔之见,以为商榷.一、关于性德的名字问题纳兰成德字容若,清初权相明珠之长子.性德生前自署名成德,诸近友亦以成德称之,自其逝后,徐乾学在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中提出“客若姓纳兰氏,初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改曰性德”后,习称性德.纳兰学者多就此提出质疑,而研究者又多以汉文汉意为前提,试图做出解释.这些解释都是难以令人信服的.究其原因,盖忽略了满族人在入关之初,还顽强地保持着自己民族的习俗,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满族人使用的是满名.纳兰氏(也译作纳腊或那拉)乃满洲八大著姓之一,当然会更加注意到这一点.以性德家为例,自他始  相似文献   

14.
纳兰成德研究札记四则高亢一、“御沟深,不似天河浅”康熙十五年,纳兰成德与顾贞观相识,一见即恨相识之晚,有《金缕曲》一阂相赠。以后不久,又写了一阕《金缕曲》再赠梁汾:酒青衫卷,尽从前,风流京兆,闲情未遣。江左知名今甘载,枯树泪痕休泫。摇落尽,玉蛾金茧。...  相似文献   

15.
徐乾学所撰《纳兰君神道碑》在叙述纳兰卒后,康熙于行在遣宫使告祭之后,说:“君有文武才,每从猎,射鸟兽,必中,卒有成功于西方,亦不为无所表现。”他在前一年所写的《纳兰君墓志铭》中,没有提到这件事,韩菼所写的《纳兰君神道碑》中也没有提这件事。因而以前的纳兰研究者,没有人注意到纳兰的西行,甚而有人曾说纳兰一生没有去过西北。马乃骝、寇宗基二位同志在《纳兰成德觇梭龙新探》中,根据这句话提出梭龙在西北之说,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但梭龙究在何处,所谓 “成功于西方”这句话究应怎样解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索,以供纳兰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桂英1984年在《纳兰性德祖籍及两次东北之行》中提出:纳兰"觇唆龙”是去东北索伦,是康熙二十一年秋八月随郎谈一行觇打虎儿、索伦的.这一说法乃本之於张任政1930年所撰之《纳兰年谱》,陈氏所多的只是“唆龙”与索伦音近及“老羌即罗刹”的考证,并无更新的东西.1985年7月在承德召开的“纪念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上马乃骝、寇宗基在《纳兰“觇唆龙”新探》中提出一个新看法:纳兰不是去东北而是赴西域:不是郎谈的随行者而是亲率大军独自奉使的;出发时间在九月以后而不是在八月;是二十二年春夏之交归京的,而不是二十一年十二月;是“觇”与“抚”双重使命,对象是觇以准噶尔为首的尚未臣服之部,抚已经臣服之部.结论是:纳兰为清初收复大西北立下首功,从而说明纳兰不只是个诗人,同时还是一位政治活动家,是位对民族团结有重大贡献的志士仁人.初步推测“唆龙”是准部的代称,因为纳兰西行到了啐叶及丁零一带,是当时准部牧区,而准部的噶  相似文献   

17.
王守明 《考试》2014,(9):55-58
<正>咏史怀古诗歌的重要性可以用学者陈向春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一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怀古诗歌的主要内容,宋末元初诗评家方回在《瀛奎律髓》一书巾的概括言简意赅: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相似文献   

18.
诗歌以题材区分而发展形成类型,并具有相应的社会功能,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突出的现象。如山水诗多抒写逸世之志,游仙诗多抒发愤世之情,咏物诗多寄寓人格象征之意等等。咏史诗是这些类型之一,而具有鲜明的现实批判性。左思是西晋太康文坛上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在他存留的十三篇诗歌中,《咏史》占了八首,也正是这八首《咏史》奠定了左思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从钟嵘《诗品》以来,左思《咏史》一直享有赞誉。但有意思的是,人们既推崇他的《咏史》,又认为他的《咏史》不是咏史诗的正体。胡应麟曰:太冲《咏史》,骨力莽苍,虽途辄稍歧,一代杰作也。”(《诗薮·内编》卷2)何焯云:“咏史者,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历代不少诗词歌赋,特别是咏史诗词,真实、形象地展现历史事件,概括历史现象的本质,总结历史兴亡的规律。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咏史诗词优化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利用诗词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起着诱导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乃至激发情感的作用。好的开头如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使他们迅速进入课本胜境。讲《三国鼎立》一课,我引用《三国演义》开头的《临江仙》一词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提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政治生涯充满着诗的激情和浪漫,他的诗则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寓意。因此,研究他的政治思想常常“有诗为证”,研究他的诗词又总是需要借助政治背景的分析。笔者长期从事中共党史的研究,深深感到,要深刻理解毛泽东,需要把他的政治活动和诗词对照起来,进行比较研究,互相印证。本文就是试图作这样的尝试——通过毛泽东晚年的诗词来揭示他晚年的政治心态。196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元帅因病逝世。毛泽东于同月写下了一首诗:七律吊罗荣桓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