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学中的功能主义从其产生之日起便成为其他学科借鉴和运用的方法论思想。在比较教育学科发展过程中,安德森等人首先将功能主义引入比较教育研究,经贝雷迪、诺亚和埃克斯坦以及施瑞尔等比较教育学家的不断借鉴、运用和发展,功能主义在比较教育社会科学化的道路上始终成为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成为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为比较教育学所融合和发展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德国比较教育学家施瑞尔创建的系统功能主义理论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在比较教育学科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深入挖掘和系统分析施瑞尔的比较教育主张有助于全面认识和把握比较教育系统功能主义理论,同时弥补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施瑞尔强调比较教育研究应澄清比较教育的基本概念与观察视角,主张基于关系复杂性基础上重构比较教育研究对象,将构建比较教育学科话语体系作为比较教育的价值诉求,重视在系统视野中整合比较教育方法论。施瑞尔的系统功能主义理论丰富了比较教育理论体系,代表了比较教育整合与重构的愿望,为比较教育研究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时至今日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时候,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是忽略不了的。本文对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对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进一步阐释了功能翻译理论的要点与功能翻译理论的方法论,以及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释义作为功能性解释的目的论开始,通过借鉴达尔文和拉马克的“自然选择”机制和艾尔斯特的“完全功能主义,”阐释了企业演化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它们是:目的论解释和完全功能主义解释。分析认为,威廉姆逊的组织结构演化方法论不适合完全功能主义解释,而纳尔逊和温特的企业演化方法论和芝加哥学派的选择论则是以典型的完全功能主义方法论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比较教育基本上是个衍生领域,它从许多其它学科中借用了理论与方法。历史和哲学曾一度成为比较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但很快社会学就占了上风。五十年代中期和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学以结构功能主义为基本理论,社会调查为主要方法。七十年代直至今日以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功能主义和社会调查法受到攻击,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诸如,马克思主义、现象社会学、批判理论、历史社会科学等等,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比较教育。但目前比较教育与社会学的关系并不稳定,不过可以指望各种社会学部及其方法的结合将为比较教育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帕森斯与默顿的结构功能主义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立足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对帕森斯和默顿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主要观点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差异。帕森斯和默顿的结构功能主义主要在于对行动理解的不同和建立在不同的理论传统之上。通过时二者理论的比较分析得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对教育的选择功能提出了不同观点,前者肯定教育选择功能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后者则持相反的观点。本文在对二者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视野,分析了教育选择功能的价值,提出了教育选择功能的必然性论点:对待教育选择功能的关键问题不是消除,而是如何促进其合理化运作。  相似文献   

8.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各部分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有秩序地为实现社会的需要而发挥作用。功能主义理论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体系、教育的研究方法等有重要的启示。关键词:功能主义理论,教育的启示;整体论  相似文献   

9.
比较法研究中的功能主义原则是二十世纪比较法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该原则来自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理论.但是,比较法的学术传统中却从未对功能主义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是不假思索地借用了社会学的功能主义原则.这导致比较法研究中的功能主义原则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比较法学界应当反思功能主义原则在理论基础上的局限,并对之进行重构,方能找到出路,继续发挥其在比较法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整个教育管理学发展史是人类对教育组织的一种不断深化的认识历程。在这一进程中,人们对教育组织的现象、问题和本质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深入探讨,并在上世纪70年代逐渐分化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思路,即教育组织研究方法论上的两个不同的取向——结构功能主义和解释主义。不同的方法论取向,导致人们对教育组织的认识、理解和研究方法的选择出现了巨大差异,使人们对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产生了困惑。这种认识上的分歧表明教育组织研究方法论并非具有唯一性,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1.
功能主义作为科学理性的设计意识在某一时代成为设计核心或设计符号或设计特征,都始终是设计不可更改的精神。功能曾经带来的负面效应比如设计的冷漠和强硬并不能给予我们否定功能主义的全部理由,设计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功能主义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2.
功能主义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史上久远且深厚的理论传统,历经迪尔凯姆、帕森斯等社会学名家的继承和发展,传统功能主义旨在强调社会均衡和秩序的分析范式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但随着现实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传统的功能主义遭受到以亚历山大为代表的新兴社会学家的质疑,并以批判和继承社会均衡理论为中心议题展开了多维度的理论综合辨析,形成了社会学理论研究和分析方法的新功能主义视阂。  相似文献   

13.
任何企业都希望其品牌译文在目的语市场中能够被消费者接受,从翻译的角度上说,就是译文在目标语文化语境中实现交际功能。传统的语言学翻译理论及对等翻译理论强调原文信息及形式的传递而非翻译目标语文化语境中的功能。功能翻译理论强调文本的功能,它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而任何行为都有目的性,翻译的目的就是在目标语语境中实现文本的交际功能。从这一点上看,功能翻译理论适用于品牌翻译。  相似文献   

14.
张宏 《比较教育研究》2006,27(4):11-15,20
功能主义在西方教育史研究中占有独尊的地位,它规范着教育史研究的框架并指导着它的方向.几乎所有教育史学家都受功能主义的影响,他们认为近代以来普及教育的兴起是为了满足某种或某一阶级的社会需求.但是,从功能主义角度把普及教育与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国家建设联系起来,有许多无法解释的例外.本文认为要真正解释普及教育的兴起就必须超越功能主义,必须不限于研究社会需要与教育满足需要这样的联系,而是把教育的功能置放在一定历史语境当中.  相似文献   

15.
杨曦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3):98-102
纵观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自鲁迅以来,一直到世纪末的新写实主义作家,在其浩浩荡荡的作家队伍中,有相当多的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农村生活,反映农民的生活,他们的创作活动大多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中国文坛半数以上的作家都可以归入“乡土文学”作家的行列,而他们的作品又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因此“乡土文学”可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条主干。从“五.四”时期的为人生和反帝反封建到八、九十年代的回到生存本身,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主题发生了多重变迁,对整个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主题变迁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心身问题是心理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20世纪出现了几种关于心理的唯物主义理论,它们是哲学行为主义、同一论、取消论和功能主义。本文分析了各种理论的合理之处,并指出了它的不足。本文作者认为当代的理论趋势是非还原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东西方交通要道,也是英国本土通往其东方殖民地捷径的必经之路。在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列强争霸的复杂国际环境中,控制苏伊士运河,对其进行有效的防御,对英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运河问题成为影响英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拟对这一时期的苏伊士运河的安全防御问题加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表现主义艺术是20世纪初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艺术思潮,体现为表现主义流派在绘画、音乐、戏剧、小说、电影等各个文艺领域的发展。表现主义美学则是19世纪与20世纪交替时期出现的现代人本主义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和科林伍德。表现主义艺术(即表现主义流派的艺术)与表现主义美学在精神实质上具有共通性,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但二者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  相似文献   

19.
英国诗人邓恩的玄学派诗歌意象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英国17世纪文坛出现了一个独特的诗歌流派,称为"玄学派"诗歌。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他因在诗歌中精妙地运用"奇喻"的比喻手法而蜚声文坛。本文对玄学派诗歌采用的比喻手法进行分析,探究其独特性,进而阐述玄学派诗歌对20世纪现代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