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研究毛泽东教育思想过程中之所以各种观点纷呈,莫衷一是,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用辩证思维方法对毛泽东教育思想内在矛盾性的科学把握。毛泽东教育思想具有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双重矛盾具有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内在矛盾,具有人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这些矛盾是教育活动一系列客观矛盾的反映。研究毛泽东教育思想,就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教育思想,坚持、发展、完善毛泽东教育思想。以利于跨世纪有中国特色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文章思想概说曾祥芹,王绍令从1936年到1993年,毛泽东思想研究已有56年的历史了。但是,还没有人专门进行“毛泽东文章思想”的研究。我们提出“毛泽东文章思想”这个新概念,是与“毛泽东文艺思想”并列的术语,它包容“毛泽东新闻思想”,属于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作为中国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所提出的“自我实现”理论,反映了其青年时期的人生态度和社会理想,成为在中国“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武器,起到唤醒、鼓舞民众追求人生最高价值,积极改造社会的作用,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虽其学说尚缺乏科学性与完整性,仍显示出辩证法思想的光芒和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的萌芽。美国人本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扩大到健康人、人性的积极方面,其“自我实现”学说对人的心理需要与生理需要相互关系的理解,对人类潜能发挥的心理规律研究等无疑是对心理学的一大贡献。毛泽东与马斯洛各自的“自我实现”理论既具有相同、相似之处,又存在着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迎来了“德”、“赛”二先生,中国出现了“平民文学”、“平民政治”、“平民教育”等口号。早年在长沙上学的毛泽东,就深受“平民教育”思想的影响。他在一师办起的“工人夜校”为“平民学校”;他办起的湖南自修大学,“为一种平民主义的大学”;在他指导下编出的课本为《平民课本》;他办起的通讯社叫“平民通讯社”。所以当年任湖南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兼湖南第一师范校长易培基对人说:“毛泽东将来要当平民天子”。本文不拟泛淡毛泽东早年平民主义种种,只侧重探讨毛泽东早年的“平民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青年毛泽东历史观的演变是其思想转变的核心。“五四”前,青年毛泽东的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分为两个阶段:“圣贤救世”的唯心史观和“唯我主义”的唯心史观。“五四”后,毛泽东开始走向唯物史观,但并不顺利,因为社会改良思潮的牵制力量太大。通过对各种主义的反复比较,通过与共产主义先进分子的思想交流,更主要是通过他自己在实践中对改良方案的彻底绝望,终于在1920至1921年间,青年毛泽东实现了历史观的根本转变,信仰唯物史观,趋归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思想中的“五四情结”是由个人在历史事件中的感受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需要决定的。五四时期色彩斑斓的社会大变动,对毛泽东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影响;毛泽东思想的完善也需要对五四运动进行符合时代意义的理论解释。本文认为:五四时代呈现的变革创新精神、民族解放意识对毛泽东等人的影响是毛泽东思想中“五四情结”产生的历史原因;而中国革命的需要则是这种情结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与胡适,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久为人们所忌讳。实际上,从“五四”运动以来,他们之间的来往以及思想上、政治上的联系、分歧和斗争,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为了还历史本来的面目,“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列宁语),有利于对毛泽东整个思想发展过程的全面认识,也有利于对胡适前后期思想的科学评价,我们冒昧地把它提出来,以期引  相似文献   

8.
历史地研究事物是我们研究方法上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作为从“神坛”走向“凡间”的历史人物,有其伟大的历史足迹。因此,从历史观上来分析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之形成,可以真正地看到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而避免陷入形而上的机械论,把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生硬地“对号入座”;可以使我们不会因为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把毛泽东早年、晚年的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或思想的非科学成分变为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包袱,因为有的学者在研究毛泽东思想时,避而不谈毛泽东思想的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中西方“化化”(包括化影响、化浸染、化熏陶等)的结果。它沿着西学东渐的历史行程,在西方化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化教育交相激荡与渗透融合的化滋润下产生。中西方化教育的交相激荡与渗透融合,也直接反映到毛泽东教育思想产生的过程之中。它在两方面呈现了强劲的趋向:一方面,民本主义与民粹主义的交汇,构成了毛泽东教育思想以“群众本位”为价值取向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实践理性与实用主义的融通,又夯实了毛泽东教育思想以“实践本位”为基本原则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0.
1993年12月,朱开轩同志在“毛泽东教育思想研讨会”上说:毛泽东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但我认为要抓住培养人,培养符合各个历史时代要求的革命者与建设者,这一点最重要。今天的青年对毛泽东了解太少了。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帮助青年学生和整个青年一代,正确了解与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鲁迅的推崇者和研究者,他是从革命家、政治家的角度论鲁迅的,只宜作为一家之言而不应视为金科玉律,文章就其对鲁迅的评价和对杂文的评论等问题商榷之。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伤逝》和茅盾的《创遣》都可以看作是对五四运动启蒙本身和启蒙者进行双重反思的重要文本。阅读这两篇小说时需要两种不同视角。鲁迅的反思认为理性的启蒙逻辑并不等于生活的逻辑.他对启蒙者的反思集中在启蒙者对其理论的理解力、行动能力和性格缺点上。《创造》既有着茅盾对于启蒙结果的体现者——被创造者在大时代中的迷失感到的困惑,也有着对启蒙的发动者一——创造者天真、不切实际思想的批判。相对于鲁迅反思的清晰和彻底而言,茅盾的反思则带有一定的犹疑和彷徨色彩。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论鲁迅——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研究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专门论述“鲁迅精神”,概括“鲁迅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的是毛泽东;第一个最全面最正确最深刻地论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光辉业绩、崇高地位和巨大作用的也是毛泽东。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以三“家”一体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从“文学”、“思想”、“革命”三个视角来评论鲁迅,对我们认识鲁迅,研究鲁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沈楠  张明 《河西学院学报》2010,26(4):32-37,86
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第三次论战主要是围绕心理分析方法,即从微观方面勾画毛泽东思想肖像而展开的"争论"。唯物史观只是提供了从总体上把握毛泽东的方法,只是构建了毛泽东的"整体骨架"。用心理分析方法"走进"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是对唯物史观的有效补充。但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心理分析方法固有的弊端,否则只能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解释。在尝试走进毛泽东的内心世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学会走出。  相似文献   

15.
新历史小说文本中流淌着鲁迅的血脉,骨子里仍有《故事新编》的遗传基因,新历史小说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在于历史的解构和意义的消解。诸如人物的世俗化、故事的虚构摹写和文本的戏仿艺术等。而这些方面,鲁迅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故事新编》时就有意尝试过。可见新历史小说里流淌着鲁迅的历史小说观基因。  相似文献   

16.
鲁迅接受发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受众外在的层面和内在的思想层面来看,鲁迅的影响都发生了偏差。这是鲁迅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由其特殊的传播途径和环境决定的。毛泽东“鲁迅论”的政治化取向,鲁迅被神化的特殊历程,红色年代泛政治化的解读环境,群体化的写作形态正是鲁迅接受发生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坚定不移地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其中的历史经验值得全面总结:尊重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是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坚定立场;在维护历史决议形成的基本共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认识;把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心里始终存有一种鲁迅情结,通过阅读和引用鲁迅的著作,毛泽东建构起一座政治巨人和文化巨人心灵相通的桥梁。这种内在精神层面的相通,一方面缘于两人对中国革命及前途的深切思考,另一方面也因为两人有着共同的革命事业及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故事新编》中民间叙事策略的现代开掘入手,从民间叙事角度观照下的历史选材和民间故事叙事结构的大胆扬弃两方面具体分析鲁迅在创作中对传统民间叙事艺术的灵活运用及超越创新的表现,侧重探讨民间精神和民间文化对鲁迅人生观及艺术创作观的积极影响,探寻鲁迅先生以民间叙事艺术为策略建构历史题材小说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20.
文学批评是体现毛泽东与鲁迅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文学批评的标准、文学批评的方法两个层面,阐述了两位历史伟人在文学批评诸多观念上的相互默契、融合和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