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写杂文     
什么叫杂文,恐怕很难有标准定义。我看大致上可以说:杂文是政论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的文体,是一种形象化的说理文章。它有两类,一是战斗性的杂文,它针对某一具体目标进行揭露或论战,是一种杀伤力、感染力很强的进攻性武器和宣传工具;二是漫笔,没有具体进攻目标,是一种指引性的议时论世的文章,语调平和而幽默活泼,意重而文轻。 杂文自古就有。战国时《国策》上有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一篇很好的杂文。先讲三个故事:齐国的邹忌生得也是一表人才,但是城北徐公是著名的美男子,邹忌不知道自己和徐公比,哪一位更漂亮,就分  相似文献   

2.
当了几年编辑,也写了几年新闻评论。每观前辈新闻评论家的佳作,无不体现着鲜明的个性;反顾我们自己写的东西,连词汇、句法、结构都是标准件。报刊评论的观点和立意目前还难以个性化,但文笔的个性化总是允许的吧?后者的不行,只能怪评论员的无能。而学写杂文,实在是练性格文笔的最好办法。杂文是八股的死对头,杂文的“杂”从来是包含表现手法多样化的。我自己的体会,学写杂文就是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写文章,而全不要管无论怎样时髦的拿腔拿调的东西。“唯套话之务去”,才是杂文的生机。写过一段杂文,再提笔写新闻评论,我个人的感觉是手中的笔轻灵得多了。《人民日报》第三版近几年每有以“叶伴”署名的短评,大多数出自敝人手笔。那是在当天晚上对当天的新闻作当天的评论。如果说其  相似文献   

3.
杂文与我     
(一) 与地球这椭圆星球相比,人类简直是速朽的物种。打从人的脑袋与猴的脑袋有区别了,会思考,就生出一种欲望,日永垂不朽欲。建功立业,树碑立传,得诺贝尔赏金,获普利策实惠。脖子上的那个几何体驱使肩膀上延伸下来的那段东西写文字。藏之冬山,传于街巷,以求不朽。顶没辙的主儿,往长城、回音壁上刻上名字、“到此一游”,亦不朽,盼着人家捐钱“爱秘长城”的时侯爱屋及乌。不朽是奢望,朽是铁的规律。因为人之速朽协所以不朽才有魅力,有诱惑,(有让人神魂颠倒的力。 不朽欲盛,别写杂文。杂文是速朽事业。诺贝尔普利策委员会没这么一说,作协评奖没…  相似文献   

4.
杂文耐看。群众爱看杂文,爱看观点正确、语言机智、生动活泼的杂文。 全国各地的党报、党刊都有杂文栏目,鼓励批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在乌鲁木齐市,《杂文月刊》、《杂文选刊》有一个相当大的读者群,每个月的下旬未尽,次月的刊物已经“隆重登场”。杂文的繁荣足以证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胸襟与胆识和反腐败的决心、文学创作环境的宽松。 杂文是年轻的,充满朝气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陕西农民报的副刊叫《百花园》,《百花园》有个《千字文》的专栏。《千字文》就是杂文,几乎每期登一篇。怎样给农民写杂文?这还是个新课题,我们还没有成熟的经验,这里谈的只是些点滴体会,和同志们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的杂文写作,高潮在离开广电厅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特别是1993年初离休以后的时日。2002年末,在加拿大学习的外孙女来电询问:什么是杂文,怎样写杂文?我写了《杂文姓杂》的短文,传送给她。这算是我学习杂文、写作杂文的一点体会和小结吧!文章说——“杂文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有效的舆论监督。杂文是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的艺术,因而也是人格的艺术。杂文姓杂,此情百态,万事万物,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山乡村寨,社区里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角落,众多领域,无所不包,有感而发,皆可成文。杂文又称杂谈、杂感、随笔、小品文。河南已故杂…  相似文献   

7.
白建平 《记者摇篮》2005,(12):15-17
系列录音报道《党员刘长铭》在2005年3月14日到3月20日的沈阳电台《沈阳新闻》节目连续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听众打来电话,称赞刘长铭事迹感人,不愧是保持共产党先进性、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楷模。  相似文献   

8.
他入伍仅5年时间。却先后有300多篇(幅)新闻稿件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10多篇新闻作品在省市级新闻单位获奖。个人年年被军区《前卫报》评为优秀通讯员,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他就是济南军区某防空旅政治部一级士官报道员田宝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吴明  卢芳 《新闻前哨》2006,(10):32-33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达到185米的设计高程,标志着三峡大坝全面建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中,《湖北日报》创新内容、创新手段,独辟蹊径,以独特的视角和浓烈的情怀书写了这一壮美史诗,用饱蘸激情的大笔挥就了这一百年盛况,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我和李庚辰同志文字交游已经很久,对于他写的杂文也读过许多,说真话,我是很喜欢的。因为时间是最公正的审判官。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筛选,仍然能在我的记忆中打下烙印的东西,我相信,那是最珍贵的、也是最可靠的。首先,我觉得,庚辰同志始终如一地坚守在杂文阵地上很不容易。当商品大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之时,有许多文坛活将弃马登舟纷纷下海,是非功过且不去说它。只就本身而论,霎时间呈现出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缘乱的局面;花样翻新,包装常换。有既不治病也不害人的“甘草文学”,有买一搭一、年关大出血的“广告文学”,有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常有一些杂文名家的笔谈见诸报端,拜读再三,获益良多。鄙人亦好杂文,上学时爱读,后年岁渐长,阅历亦增,由爱读杂文、爱谈杂文,到慢慢地动起笔来写杂文了;起初,发表于地、市小报,近年来中央和省级报刊也连连问津,且有幸忝居“省杂文协会常务理事”之列。回顾在杂文创作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的足迹,千般感慨,化为一句——“我谢杂文惠赠多!”一谢杂文,教我以坚定的立场。古人有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杂文的讴歌光明、鞭鞑腐朽,匡正时弊、移风易俗,比小说更明快,比诗歌更激越,比戏剧更集中……。它象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看准痈疽,用力划去,即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副刊杂文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初,“文革”时期被迫中断,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当年,杂文被视为《人民日报》副刊的灵魂,发挥了一定的风向标作用,得到许多知名作家和学者的热心支持,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杂文作者.1990年创办的副刊杂文栏目“金台随感”,事实上成了全国报纸副刊的一个名牌栏目,刊发了不少精品力作,有力推动了杂文创作.我自1975年大学毕业起,30多年在文艺副刊编杂文、写杂文,亲历和推动了《人民日报》副刊杂文的繁盛.在30多年编辑生涯里,我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1990年国庆节前夕,我看到《人民铁道》报3版登了这样一则简讯:十四局三处五队工人何卫红,在郑(州)常(平)公路武陟东段施工现场,为保卫国家财产,被8名歹徒残忍杀害,年仅30岁。这使我心情难以平静:歹徒为什么如此恨他?局党委书记王德臣指派我前去采写何卫红事迹。 10月,我来到兖州何卫红生前所在单位采访。我采访何卫红妻子石耀敏时,她埋着头,很久没说  相似文献   

14.
在我成长的历程中,疾病总是困扰着我,使我的人生之路步步为艰,曲曲坎坎。有时,真想结束掉生命算了,直到已是而立之年的我读了30年前父母的一封信,才懂得了父母是爱我的,我正是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尽管这爱不甚言表,但它是那么实在,深沉。于是彻底打消了我轻生的念头。  相似文献   

15.
我曾经闹过一个笑话,那是在大学期间的一个暑假,因为有暑期社会调查的任务,我到家乡县档案馆查阅一些资料,去的次数多了,便与一位老档案员混熟.  相似文献   

16.
记不清是那位新闻老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记者不为民说话,不如回家抱娃娃。”想不到这句名言竟成了我当记者的座右铭。几年来,我坚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倾听群众的呼声,满怀激情写“读者来信”。4年多来,我在报刊、电台和广播站发表的800多篇稿件,有近三分之一写的是“来信”,受到新闻单位和群众的好评。我写“来信”的想法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萌发的。1982年下半年,我调到咸阳市广播站后,一天,听到省广播电台广播说陕南农民大米多,有的吃不了便用来喂猪。我当时想,关中地区盛产小麦玉米,大米很少,何不写封  相似文献   

17.
张雷 《军事记者》2005,(11):F0003-F0003
~~十运燃激情 拼搏写辉煌@张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为新闻单位写过10多篇读者来信或听众来信,报刊或电台采用之后,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我体会到,只有关心群众、熟悉生活才能写好稿子。1988年,我乡一个村在向农民征收农业税和提留款时,采取了一项非常不合情理的“辅助措施”。他们让村上学校、幼儿班全部停课,让学生回家督促其父母向村委会交提留款。待学生父母交款之后,由村委会开条证明,到学校由教师验条证实,再允许学生上课。如教师放过一个无交款收据  相似文献   

19.
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负有全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如果不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在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是不能够反映出时代的主旋律,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神圣任务的。 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生活,成为新闻的源泉,生活给记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素材、新闻线索和新闻题目,立志于投身新闻事业的青年,都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以饱满的激情投身于生活,在生活的漩涡中激发自己的情感,展现生活的异彩。  相似文献   

20.
杂文属文学一类,但是由于它的灵活性,知人论世,有感而发,又每每触及时事,故而不仅在报纸副刊和文艺杂志上刊登,而且有时在新闻版面和综合性的杂志里也常见到标明“杂文”的短论。于是报纸编辑也聊备一格,和它认“亲”了。其实,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杂文都不与新闻体裁沾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