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江苏教育》近期关于公开课“彩排”的一组争鸣章,深受感触,有意犹未尽之感,也想狗尾续貂说几句。  相似文献   

2.
聪明的小朋友,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把12根小木棒平均分成几堆,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这道题看似简单,但要把所有的分法都写出来,也不是很容易。我们先来看一看这道题的特点,这是一道需要用除法知识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道题:12 是除法中的被除数,除得的结果必须是整数,不能有余数,求除数和商是多少?  相似文献   

3.
在物理教学中,常遇到有关牵引力问题,如何正确理解汽车牵引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各种刊物时有章阐述“汽车牵引力问题”,有对汽车牵引力概念作研究的,有关于牵引力做功与否争论的。笔读了有的章后很受启发,但也发现有的章不能自圆其说。仔细看来,发现教材和各类刊物关于汽车牵引力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相似文献   

4.
初中英语中表达“说”的意思有四个单词:say,speak,tell和talk。有些同学对于什么情况下用哪一个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其实只要掌握它们的关键要领,让它们有话“好好说”,有话别乱“说”,疑惑就能迎刃而解。SAY say,是指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着重指讲话的具体内容,一般作及物动词用,在直接或间接引语前后,普遍都用say。例如:I’ll say a few words about your school.(我想说几句关于你们学校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画图”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数学学习的方式,具有很高的育人价值,真应了那句网络熟语——“有图有真相”。画图,有探究的真相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就是探究的过程,有起点,有过程,有结果,画图也是。不论是对概念的理解,还是对算法的寻求;不论是对问题的表征和求解,还是对知识的结构化把握;不论是创编数学故事,还是记录数学发现;等等:都可以画一画。  相似文献   

6.
在一套高三模拟卷中发现一道判断词语正误的题目,其中“暗渡陈仓”是正确的,这和我印象中的“暗度陈仓”有出入,于是立即查阅工具书。这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发现了问题。不同版本的词典居然有不同答案。  相似文献   

7.
教师们普遍反映估算“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试题难出,正误难判”。通过研究发现,问题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对估算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教学策略失当和经验积累不够之外,还存在关于估算的本体性知识缺失的问题。小学估算涉及的数学学科知识很多,教师比较生疏的主要有:离散量和连续量;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反映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  相似文献   

8.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也是高考热点内容之一.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书写新情境下的离子方程式、离子推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等知识点,每年高考几乎都会涉及.而其中限制条件下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离子推断是其中的三个难点.  相似文献   

9.
关于“说有兰家女”一句,历来注解不一。本简要评述各家说法,并提出将“兰家”释为“兰室”或“兰闺”,诗中采用以处所借代人物的写法,特指刘兰芝其人。  相似文献   

10.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教学设计何玉春[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误之分;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思考有正误之分的原因;怎样才能获得正确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思考有正误之分的原因。〔教学准备]备...  相似文献   

11.
从源头上来看,"语感"这一概念所指称的特定对象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根据这一特定所指,文章对几种有代表性的语感认识提出了质疑,并指出:明确语感的特定所指有利于辨别关于语感的各种认识的正误;语感不是语文能力的全部,语感培养不应该作为语文课程的中心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批改作业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枯燥乏  相似文献   

13.
“分”“份”是常用字。使用频率甚高,但人们常会临笔踟蹰,吃不准该用“分”还是“份”。香港为“身份证”的用字问题,曾经展开长时间的争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官方倾向于舍“份”取“分”,但遭到不少人的反对,某些知名人士还发起了所谓“护边运动”,要保留“份”字的单人旁。1997年12月10日,特区政府临时立法会举行投票表决,结果赞成用“份”的14票,反对用“份”的30票,弃权7票,“减边派”战胜了“护边派”,但在实际运用中。至今尚未定于一尊。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经常会参加各种各样的讨论,和持不同观点的人交换意见,至于是不是一定要达成共识或一致意见,是不是一定要分辨出正误,不一定。面对写作任务,我们往往只是各抒己见,无所谓正确与错误,只是发表个人的看法。示例一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自己的梦想:“每天上午,书店开门前,门前已有成群的人在静静地等待;夜深时分,图书馆还有一些忘记了时间的读者;休息日,夕阳下的街角,市民们静静地坐着、站着,围成一圈,中间有个人在吟唱古老的歌谣……”  相似文献   

15.
“钟面上有12个数字”正误析蔡东彩教师教学生认识时间时,常告诉学主“种面上有12个数字”,“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1小时\如人教社六年制课本第四册P.59也是这样写的)。有些教师则认为这样讲不对,而应讲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而非数字。理由是...  相似文献   

16.
说“有国有家者”之“有”西宁市昆仑中学李苏丽“有国有家者”语见《〈论语〉两章·季氏将伐颛臾》(人教社版高中语文第三册,1997年6月印刷),课本对该句有注释,为:“指国君和大夫。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其中对“有”字未单独加注。学生去翻释这句话时,参照...  相似文献   

17.
习作训练在哪个年级“起步”,这个问题一直有约定俗成的结论。大家基本认同的起步年级为三年级。这个结论多年来一直左右着小学习作教学。然而,我对这个结论却不认同.而且新课标中也没这个说法。新课标的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写作这个条项,  相似文献   

18.
说“有X于”     
“有X于”指的是“有利于”“有损于”“有志于”“有别于”等词语形式。有的“有X”形式在一些辞书中有所收录,如《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有赖”“有利”“有益”等等,这些词要么在注释中注明常跟“于”连用,要么在例证中加“于”使用。因此有必要把“有X于”作为一种格式提出并加以考察分析。一、结构构成“有X于”由三部分构成:“有”+“X”+“于”。“有”表示“领有、具有”,后面不能加“着、了、过”。“有”跟“无”相对,也有“无X于”的形式,如“无益于”“无济于”“无损于”“无愧于”“无异于”等。“X”经常由单音节的名词…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6页至58页。教材与学情分析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飞跃。真正建立起“分数”这个概念过程是很慢的,要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等直观手段,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等打好基础。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分一分”、“涂一涂”、“折一折”、“试一试”、“说一说”、“练一练”等操作与描述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读了《江苏教育》近期关于公开课"彩排"的一组争鸣文章,深受感触,有意犹未尽之感,也想狗尾续貂说几句。几篇文章所列情形,在本人有限的教学生涯中,也曾亲见亲历。确实,公开课的"彩排"历程就是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公开课的洗礼中,我们逐步走向了成熟。我们的课越上越好,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越来越强,我们的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不可否认,"彩排"在我们这些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的课"因为有你而精彩"。但是,曾几何时,我们感受到了公开课带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