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教育》2012,(18):13
1983年,邓小平同志在北京景山学校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吕型伟先生在上海率先响应,并发起了关于"三个面向"的讨论,进而在全国掀起了对"三个面向"的大讨论。"三个面向"既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场革命,也是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根本战略指导思想。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教育仍面临诸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教育的内涵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有必要再次聚焦"三个面向",尝试厘清三十年后我们教育所要面对的现代化,所要面对的世界和未来。在我们纪念吕老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12,(27):13
1983年,邓小平同志在北京景山学校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吕型伟先生在上海率先响应,并发起了关于"三个面向"的讨论,进而在全国掀起了对"三个面向"的大讨论。"三个面向"既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场革命,也是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根本战略指导思想。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教育仍面临诸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教育的内涵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有必要再次聚焦"三个面向",尝试厘清三十年后我们教育所要面对的现代化,所要面对的世界和未来。在我们纪念吕老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2012,(25):56
1983年,邓小平在北京景山学校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吕型伟率先响应并发起了关于"三个面向"的讨论,进而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对"三个面向"的大讨论。"三个面向"既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场革命,也是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根本战略指导思想。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教育仍面临诸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教育的内涵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有必要再次聚焦"三个面向",尝试厘清三十年后我们所要面对的现代化,所要面对的世界和未来,在我们纪念吕老之时,更是我们面对现实,再作思考,重新出发之时——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2012,(17):56
1983年,邓小平在北京景山学校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吕型伟率先响应并发起了关于"三个面向"的讨论,进而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对"三个面向"的大讨论。"三个面向"既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场革命,也是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根本战略指导思想。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教育仍面临诸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教育的内涵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有必要再次聚焦"三个面向",尝试厘清三十年后我们所要面对的现代化,所要面对的世界和未来,在我们纪念吕老之时,更是我们面对现实,再作思考,重新出发之时——  相似文献   

5.
1983·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面向”与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纪念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发表15周年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下简称“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理论的提出,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三年国庆节,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挥毫书写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十六个大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平同志著名的精辟论断:教育要“三个面向”。 一九九三年教师节,在首都纪念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题词十周年大会上,李岚清同志指出:“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题词,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工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重要指示对于师范专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方针,具体论述了师范专科教育如何面向现实、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为了更好地理解、贯彻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以实际行动纪念邓小平百岁华诞,本人欲浅谈一下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1983年国庆节,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这一题词发表20周年,就是要更加自觉地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更好地坚持“三个面向”,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面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这是对我国教育的总的要求,是教育价值的基本取向,是“三个面向”的核心。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求教育的改革发展要采…  相似文献   

10.
李岚清同志在首都纪念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题词十周年大会上说:“‘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三个面向’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基础和前提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强调的是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内涵博大精深,但是加强科技教育无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1989年,我国参加美国教育测试中心(ETS)组织的有2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IAEP),我国13岁儿童组的数学成绩名列榜首,而科学学科成绩却仅仅排到第15位,明显处于落后位置。这种不平衡状态暴  相似文献   

1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理论提出至今,语文教学改革始终以"三个面向"为指南,进行着语文教学的构建与革新,包括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题词20周年,也是邓小平同志为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题名20周年。课程教材研究所与北京景山学校决定:特邀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撰稿,今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开辟中国教育的新航道》一书;9月15日,与中国教育学会等单位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三个面向”题词20周年纪念大会;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联合举办纪念“三个面向”题词20周年国际论坛;与“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组联合举办“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与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素质教育是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沿着"三个面向"这一战略方向发展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对此的认识不足和偏差,产生了一些误区,要走出这些误区,确实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使素质教育立足于"三个面向",从根本上说是立足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题词20周年,也是邓小平同志为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题名20周年。 课程教材研究所与北京景山学校决定:特邀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撰稿,今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开辟中国教育的新航道》一书;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联合举办纪念“三个面向”题词20周年国际论坛;与“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组联合举办“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一、21世纪教学模式建构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下简称"三个面向")是我们建构21世纪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也是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和总要求。"三个面向"是个有机的整体,其核心  相似文献   

16.
按照“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切实加强教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念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题词发表十周年,我倍感亲切。回顾1977年小平同志自告奋勇抓教育和对教材建设的关心与支持,我深深感到: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教材建设,是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三个面向”是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发展与高度概括。从总体上指明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为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 1977年7、8月,小平同志几次提出要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并要求做到:1978年  相似文献   

17.
于漪 《上海教育》2012,(27):14-15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10月1日为景山学校题的词。这一题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了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三个面向"的价值与意义非比寻常今日再次讨论"三个面向",更是深切体会到其价值与意义的非比寻常。尤其是经过近三十年波澜壮阔的教育实践,更显现其思想光芒。"三个面向",首先是教  相似文献   

18.
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方针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面向"是我国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针,对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向现代化,教育要为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做贡献;面向世界,教育要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做贡献;面向未来,教育要为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做贡献.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推进教育创新,有利于教育更好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9.
1983年7月,邓小平同志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题名,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作了闻名海内外的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三个面向”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纪念上述题名、题词20周年,进一步贯彻、执行“三个面向”的重大战略思想,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精心出版了由数十位领导、专家学者撰稿的力作《开辟中国教育新航道》。  相似文献   

20.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教育思想.作者认为,三个面向也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民办教育也应当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