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人名言     
▲“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宋代许应龙说:“为官择人则官虽简而常若有余;为人择官则官虽繁而常若不足。”  相似文献   

2.
贤家长与真善美──献给人民的市长李燕杰市长,一市之长。过去被称为父母官,今日又被称为市民公仆。官与仆,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却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统一。“为官一场,就要造福一方。”这是许许多多人民的好市长对“官”字的理解。“既为‘公仆’,就应扑下身子为上...  相似文献   

3.
郑板桥糊涂的教训●刘国荣那位以“难得糊涂”为座佑铭的郑板桥,在“十官九贪,无官不贪”的清代社会,独步清流,为官清廉,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话。就民意测验,老郑虽自诩“糊涂”,实乃明人、智人也。不过,该先生亦非超人,的确也有过糊涂的时候。有则关于他因嗜...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有一段文字:“问何以为官?曰……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这段对“官”的解释,活画出剥削阶级官老爷的横暴嘴脸。我们知道,原始的氏族社会中是无所谓“官”的。大概从奴隶社会开始,才有“官”。从那以后,“官”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人们一提到旧社会中的官,便很自然地会联想到使人“侧目视,侧足立”的凶暴形象,也会自然地联想到“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老话。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为官之道 ,具体从淡化“官念”、少说“官话”、遵守“官德”、干出“官绩”4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做一个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的好官。  相似文献   

6.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你会感到奇怪,一家人怎么还会有“官”呢?其实我家的“官”都是我册封的。下面,我就一一介绍我家的“七品芝麻官”吧!  相似文献   

7.
刘杰 《老年教育》2007,(11):24-25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为官者,好端个架子,爱打个官腔,常讲个官话,即为“有官味”。人们也常用“官味”来评价领导干部。“官味很浓”,说的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没什么官味”,说的是和群众没有距离,平易近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和李菊菲、张力红、於晓玲一起玩“官兵捉贼”的游戏。我们裁了四张纸条,分别写上“官”、“兵”、“捉”、“贼”。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先把纸条对折,直到不能看出里边的字;然后向空中一抛,每人抢一张;再由“捉”猜测谁是“贼”,如果猜中了,那么“官”下令“兵”惩罚“贼”———打手心或打屁股,如果猜错了,就得惩罚“捉”了,数量都由“官”定。游戏开始了。我把纸条向空中一抛,“刷”的一下,桌上就剩下了一张。千万不要是“贼”,也不要是“捉”,我很紧张,如果是“官”就好了。我摸起纸,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哎呀,怎么是“贼”呢!这可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三教融合与宋代隐逸的精神化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三教融合的思想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的仕隐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仕”与“隐”不再是互相对立的两极,在朝为官、居家奉佛,亦官亦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宋代文人自号“居士”、“道人”者很多,“隐逸”日益精神化,成为行为主体内在的一种价值取向,而不再仅仅停留在形迹上的归隐层面。  相似文献   

10.
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群众通过不同的民主方式选举出来的。人民群众把各级领导干部称作“官”。人民群众让他为官,是为了让他们执政,为人民群众办事。为了“官”的领导干部如何执政为民呢?最起码要做三个方面的表率。  相似文献   

11.
徐良水 《中学理科》2004,(12):18-21
凡读过经典名著《红楼梦》的同学都知道 ,在第四回中有一个为官之道———“护官符” .说的是势力强大的贾、史、王、薛等四大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兴衰荣辱被绑定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难怪贾雨村要保住自己的“官帽”不得不依照“门子”所言 ,根据“护官府”摸清他们的关系脉络 ,畅游于“官海” .读化学何尝不是如此 !“铝府”中就有那么一个关系极其复杂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护官符” .同样只有弄清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能畅游于“题海” .一、一块铝府的护官符  二、两个方程四点联想4Al 3O2△ 2Al2 O3 ;2Al(OH) 3△ Al2…  相似文献   

12.
巧巧巧,真巧,天上掉下了一项乌纱帽,不歪不斜正好扣在了爸爸的头上。从没当过官的爸爸在妈妈让贤后终于当上了一个官——一家之主。爸爸这位新上任的“官”也点燃了“三把熊火”。“三把火”之一:改家规。妈妈当家时,让我学习一小时,练琴一小时。爸爸当家后,主动了解了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当爸爸听我说不乐意时,脑中就打起了“改家  相似文献   

13.
找“后门”     
我四岁那年,稚嫩的童心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更喜欢对一切刨根寻底。 有一段时期,常听大人说爸爸当“官”了。什么是“官”,我可不清楚,不过,从此我家就经常人来人往、宾客满堂了。  相似文献   

14.
做人与做官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中国有多少官,谁也说不清,但是有一点可以说清,有的官品德高尚有益于民,虽死犹生,名垂千古。有的官奸猾伪诈,祸国殃民,遗臭万年。同一片蓝天下,为何有天壤之别?立身之本、为官之道不同。做人不可不知立身之本,为官不可不明为官之道。先做人,后为官,做人高尚,为官自然清明。做人要  相似文献   

15.
开学了,我“当官”了。别看官不大——本班第五小组的小组长,在本班连个“九品”也算不上,但毕竟大小还是个“官”。“官”就要有“官”的样子,有个“官”的作风。我这个平素与“官”无缘的“官迷”过了一回足瘾,到如今,已过了半个学期,先前那种刚“当官”的新鲜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你问我一句“当官”的感觉如何。哎,说真的:真累!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日子,在某中学当副校长的我的一位朋友被免去了“官职”。我的这位朋友,不但不怨,反而对上级领导感激不尽。 究其原委,我才知晓其当“官”之后的苦衷。我的这位朋友,在他尚未“封官”之前,教学业务很有“几手”,尤其是他在对普通班和差生的教育方面卓有成效,对教育心理学颇多钻研。也许正因为他教学业务冒了尖,上级领导器重,将其擢升为“官”。然而,岂料我这位朋友并不善于当“官”,仅长于教学业务,结果却被繁冗事务缠身,不得开脱,“政绩”平平,“业绩”无暇光顾,落了个两头空,自己很是苦恼,遂提出辞“官”要求,上级领导也就免了他的“官”职。 多年来,我们各级部门在对待人才这个问题上,往往是一旦某人被认为是“人才”之后,必定要冠以  相似文献   

17.
牛玉儒:心系百姓的好官牛玉儒,原呼和浩特市委书记,一个心里装着百姓的好官,被人们誉为一个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他身居高位,可从不高高在上。2003年4月,牛玉儒接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有段日子,一下班他就骑车出去,干吗去?没谁清楚。过些天,他一个电话打到有关部门:“去,给小巷装路灯!”很快,47条黑咕隆咚的小巷,灯亮了,百姓乐了。在他心中,百姓永远第一。他为官清廉,从不接受礼品。牛玉儒有约法三章:“车里不放外人东西;谁收礼谁退;谁要找我请到办公室,别来家。”老家有人辗转给他爱人送了条围巾。回家一看,里面…  相似文献   

18.
清代迁安县城是当时上千县级城市之一,其城市建制既遵守了“营国制度”的基本原则,又有一定的变异,充分体现了古建筑“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统一。建筑承载着文化,衙署建筑自有其特有的官文化内涵,迁安县署即曾建有“菜根轩”。这种“咬菜根”精神既是古代为官知识分子人生修养、人生态度的追求,又是克勤克俭、尽职为民的为官之道,对当世仍有极大的警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管理者不但“为官”,更应“为学”和“为德”,作为高校管理者,必须把“官、德、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系统修炼,才能真正提高管理绩效.文章主要针对高校管理者在学术与道德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和学术水平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0.
教研人员聊“教研”半是教师半是官行政教研一肩担为官要把活动搞为师能将教学侃半是微观半宏观国家学校一身连宏观把握大方向微观管到讲台前郭欣宾(吉林职业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学院院长):目前.职教研究就内容来说,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办学到教学,范围之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