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文献检索和动手实验发现教材中"碘遇淀粉显蓝色"的结论有失偏颇。实验结果表明碘遇淀粉显色与多种因素有关,碘遇直链淀粉变蓝色,遇支链淀粉变紫色,遇混合淀粉则显示蓝与紫之间的混合色。分析了鲁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材(下册)一个演示实验中"碘遇淀粉显色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并对现行化学教材和生物教材中对碘遇淀粉显色现象的描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1问题提出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是检验碘或淀粉的验证性实验。近年来许多中学化学教材对该实验进行了介绍,但都局限于简单实验现象的说明,笔者用市售的碘水和自制的饱和碘水分别与等量淀粉反应,在实验中发现,其显色用量、显色时间明显不同,在此基础上,定量地探究了影响碘淀粉显色的其他一些因素,从而为增进碘淀粉显色实验的演示效果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余欢 《教育教学论坛》2013,(39):278-279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淀粉的水解实验在苏教版多本化学教材中都出现了,但是每本教材中对淀粉水解实验的操作试剂及条件控制有些不同。本文运用正交试验法对淀粉水解最佳试剂及反应条件进行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4.
简易蒸发皿     
在教学《淀粉的观察》实验活动中,有一个实验是将一些淀粉倒在金属勺里,加入少许水,凋成稀糊状进行观察;然后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金属勺中的淀粉糊,观察并描述淀粉糊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初中植物学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关于验证种子的成分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的“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都应用了淀粉与碘的特殊颜色反应。众所周知,将淀粉制成浆液,滴入碘酒,浆液立刻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个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来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个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来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平行对比实验方法,对淀粉碘化钾酸性溶液变蓝色实验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演示淀粉碘化钾变蓝色实验时,最好选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滴加2~3滴2.0 mol/L的硫酸溶液,且试管要密闭,不同温度下该实验现象的对比明显。改进后的实验, 安全简便,时间适中。  相似文献   

9.
<正> 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两个实验都使用到碘液。那么,淀粉遇碘液是否都显蓝色呢?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我们发现,用买来的可溶性淀粉配制的淀粉溶液与碘液反应不显蓝色,而显棕红色!后来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我们用同一包可溶性淀粉配制的淀粉溶  相似文献   

10.
“唾液能消化淀粉”的实验,有一个班全失败了,没加唾液的试管里的淀粉变成了蓝黑色,加了唾液的试管里的淀粉糊也变成了蓝黑色。究其原因,完全是我的随意性造成的。 补做这个实验时,我先作检讨。我说,上节课实验失败,原因有三:书上说是稀薄的淀粉糊,而我给你们准备的是粘稠的淀粉糊;书  相似文献   

1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淀粉”实验,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教学实验。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深入融合生物学核心素养,作者尝试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开发淀粉快速检测试纸来检测不同生物组织中的淀粉。  相似文献   

12.
先加碘液效果更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以及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实验中 ,常用淀粉酶来催化淀粉水解 ,而对实验结果的验证都采用淀粉遇碘变蓝这一颜色反应。实验中一般是将一定量可溶性淀粉溶液加入试管 ,调至实验所需的温度或pH条件下 ,加入淀粉酶 ,保温 5~ 10分钟 ,最后向试管中滴  相似文献   

13.
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本》第45页,为验证酶是生物催化剂,设计了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笔者认为此实验有三个弊端:1.实验前准备较困难。如小麦淀粉酶滤液的制取:选取萌发的小麦种子100粒,将芽切下,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10mL蒸馏水,研磨以后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备用。2.淀粉遇碘可能显紫红色,这与学生已知淀粉遇碘变蓝有偏差。因淀粉由直链淀粉  相似文献   

14.
《人的消化》是《自然》第四册生理单元中的重要内容。教学的重点是认识消化的意义、消化器官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用鱼鳔实验探究消化的概念,用唾液消化淀粉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现就本课鱼鳔实验和唾液消化淀粉实验的教学,作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新课标“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进行研究,探究淀粉溶液浓度、唾液淀粉酶溶液浓度和水浴温度对淀粉褪色时间的影响。建议使用0.5%淀粉溶液、2.0%唾液淀粉酶溶液,在37℃条件下开展定性、定量实验。对师生基于新课标开展本实验探究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利用淀粉的性质,设计了两套方案验证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是否不断被分解而减少.结果表明,本实验效果明显,可以作为初中生物学实验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酚酞和淀粉是无机实验中滴定反应经常用到的指示剂,通过实验探讨淀粉指示剂和酚酞指示剂的用量对无机化学滴定实验结果的影响.在酸碱滴定和碘三负离子平衡常数的测定实验中,使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溶液时,根据酚酞指示剂和淀粉指示剂的不同用量来测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滴定准确度的情况下,酚酞指示剂的合理灵敏度使用范围为0.04-0.08m L,0.2%的淀粉指示剂的合理灵敏度使用范围为3-5m L.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人人都吃大米、面粉,而大米、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怎样被人体吸收为自身的营养物质呢?需要通过实验来给学生解答。   首先让学生细细嚼米饭或馒头,问有什么味道?回答有甜味。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淀粉变糖了吗?带着这个问题去做实验。 1 动手实验之前学生应注意的事项 1.1 淀粉和糖的特性,淀粉遇碘带蓝色,糖没有这个特性。 1.2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温度是在人体的温度下进行,即37?℃。 1.3 加热后的试管必须冷却后再加碘液。  相似文献   

19.
《消化器官》一课中,有一个实验“唾液消化淀粉”确实难做,当了几年专职教师了,每次上这一课时,总担心实验不成功。教材上用稀淀粉加入唾液在温水中泡几分钟后,淀粉会沉入管底。滴入碘酒,开始还不变色,摇晃几下,沉淀在下面的淀粉又会遇碘酒变蓝,让试管内的液体又变成了蓝色,望着那变蓝的淀粉液,心中不仅仅是失望,更有些不甘心。读了2005年《科学课》杂志上的《控制好细枝末节》一文后,深受启发,知道了温水应该在37℃左右,但文中所说的用淀粉糊,却没有淀粉液更有利于实验:1.淀粉液更节约原料;2.熬好后的淀粉糊晶莹透明,粘性极强,不易流动,不…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二章第一节,讲述“新陈代谢与酶”时,用到小麦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但我认为,课本上选用这个实验作为演示实验,不如选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为好,其理由如下。在小麦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中,课本上设定其适宜温度为35℃。许多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其适宜温度为35℃?的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