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丹尼尔·笛福简介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开山人,他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也已是一个体面的商人。同时,他参与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后来靠疏通关系才得以出狱。此后他继续办报纸刊物,写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时文,并因为言论关系几次被捕。笛福到了晚年才开始创作那些长篇小说,在59岁时他开始创作《鲁滨逊漂流记》,因此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笛福的小说多采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通过普通人的遭遇和命运,反映了18世纪初期英国资本主义纷繁…  相似文献   

2.
作为英国小说传统的源头,笛福的小说创作自然早已受到学术界的认真对待,研究成果也已汗牛充栋。然而,笛福生活在英国商业社会及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其作品中有大量关于城市"新兴阶层"及其城市生活的描写。这一点似乎没有引起学界重视。本文试图借用城市理论及批判理论的相关资源,从另一个角度,即文学与城市的关系来考察笛福小说创作的历史价值,辨析笛福对新兴城市生活的复杂态度,阐发笛福城市小说中人物的多重含义。  相似文献   

3.
《摩尔·弗兰德斯》被誉为丹尼尔·笛福小说生涯的巅峰之作。在这部小说里,笛福把女主人公摩尔·弗兰德斯一生的经历与宗教紧密融合在一起,使其拥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文章从分析宗教对摩尔一生的影响,揭示笛福的清教思想对他的小说创作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说明宗教与文学理念的关联性,使人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宗教与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丹尼尔·笛福:"小说之父"和"鲁滨孙之父"被誉为"小说之父"的丹尼尔·笛福1660年出生于伦敦的一个经营屠宰业的商人家庭,因为受过中等教育,笛福对政治有着极大的热情。1 692年,他生意失败,负债累累的同时还要养活妻子和6个孩子,于是他开始以为报社撰写政论文章谋生。由于他经常抨击国王和执政党,致使他常常入狱。在59岁的那一年,他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也就是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冒险小说之一的《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给笛福带来了巨大成功并帮他还清了一些债务。在他生命  相似文献   

5.
佚名 《初中生必读》2013,(Z1):85-86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  相似文献   

6.
作为《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英国小说家、政治刊物作家、记者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与塞缪尔·理查逊(SamuelRichardson,著名散文家、文艺评论家和词典编纂家)一起被称为英国小说的奠基者。丹尼尔·笛福于1660年夏天出生。父亲詹姆斯·福是一个不信奉英国国教的商人,经营蜡烛和肉产品。父亲固执的清教徒信仰时而也会出现在笛福的作品中。笛福就读于伦敦的查尔斯·莫顿学校,在这所专门为不信奉国教的清教徒孩子开设的学校里,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长大成人后,笛福将自己的姓氏(福)改为笛福,他违背了父亲的意愿,没有进入政府部门工作,而…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约1660~1731)占据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位置,他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这也是他在小说发展历史上重要性的一个佐证。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古已有之,但18世纪以前的整个西方文学可以说是诗的文学。18世纪,长篇小说兴起,从而取代史诗成为西方文学的主流样式。在这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嬗变过程中,笛福的创作开辟了以写实为风格,追求逼真效果的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道路。作为西方资产阶级的代言人,笛福的小说表达了要求个性解放、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自14世纪到15世纪新航路…  相似文献   

8.
丹尼尔·笛福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丰富的阅历和记者生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多样的素材。与当时社会流行的宗教文学和流浪汉故事不同。笛福用详实可信的人物与细节。塑造了诸多真实的人物形象。从文学伦理学视角来分析《摩尔·弗兰德斯》,可以清晰地看出小说中女主人公求生存意愿这一伦理线及其在五次婚姻中的伦理结。  相似文献   

9.
笛福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鲁滨逊飘流记》(1719)是他的第一部作品。这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做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敏锐地感觉到,只要根据广大读者的兴趣和思想感情,对塞尔科克的故事加以改造,一定能抓住读者的心。于是笛福以塞尔科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在海上生活的经历和体…  相似文献   

10.
英国早期清教思想对笛福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鲁滨逊的形象与笛福的思想意识以及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笛福通过鲁宾逊的行为表现了自己的清教思想以及价值观念.本文主要从意识形态角度解读鲁滨逊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没有囿于传统的束缚,而是告别了高雅文学的象牙之塔,拆除了横亘在雅俗文学之间的高墙,这种鲜明的通俗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划和框定小说模式的作用。福克纳在创作中吸纳诸多的通俗手法,并不是要去媚俗,而是要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创作理念,更好地将自己对人生、对世事、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种种思考、忧虑、探索见诸于文字,从而在更深、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与读者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2.
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性的书",为世界著名之作,而《摩尔·弗兰德斯》是笛福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从宗教角度对两部小说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小说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和摩尔·弗兰德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他们内心似乎都有一股力量使他们不能安定下来,他们一生都在不停的行动、追求。相似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他们共同的人生旅程:背负原罪,遭受惩罚,进行忏悔,最终得到救赎。  相似文献   

13.
把握苏轼的文学创作历程及其文学地位,不能不推究北宋党争对其的影响。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北宋朋党之争,对苏轼的政治生命和文学创作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轼一方面具有党争双方喜同恶异、党同伐异的主体性格,另一方面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体性格,即"危言危行、独立不倚、不为苟生、有益于世"的主体性格。正是北宋党争中苏轼的这一独特的主体性格造就了苏轼的文学业绩。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小说创作呈现出早年创作早熟、中期几乎中断写作、后期成果丰硕的晚翠特点。分析他各时期的生活经历与小说创作过程的联系、其早期创作与后期创作的联系,可以发现,边缘化的创作特点导致他各创作阶段的不同状态,生活边缘化使他的小说创作无法进入主流,而非功利的人生态度则使他自甘于主流之外。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大都围绕“生命”二字展开,其艺术的全部归宿,就是探索和表现各种生命形式,用笔捕捉它们的光影。在小说《边城》中,作者由“自在”到“自为”的各种生命形态,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并传达出沈从文最终以期重振民族精神和人生信仰的生命理想,但由于作者本身避开了时代发展中的政治选择,而是采用抒写理想人生的方式进行内心的救赎,从根本上脱离了历史情境与时代变迁的整体把握,造成了作品中人物的幽暗困境与自身的现实局限。  相似文献   

16.
王十月是新一代打工文学的重要作家,其打工题材的小说和散文创作,体现了作为一个由农村打工仔成长为城市作家的特殊生活经历和现实境遇,表达了一种身处异乡的漂泊感和对漂泊的反抗意识。他通过文学创作改写着自己和打工群体"乡下人"、"打工仔"的身份,谋求更高的身份认同,这对作家的艺术创作提升和现实身份重构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轼早年得志开始其从政生涯,但终其一生却仕途失意,其人生轨迹亦飘零辗转,多灾多难。然虽遭巨变,其深受禅学思想影响,能够超然于物外,在悲苦的人生境遇中,以佛救心,实现其自我心灵的救赎及文学创作实绩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1984年9月,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的莫言,终于圆了他多年的大学梦,然而,“军艺”的学习也成了莫言文学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刊载于1986年《人民文学》第3期的《红高粱》给莫言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文学思潮对其的争相命名,构成了《红高粱》最耀眼的一道光芒。论文以80年代文学生成的视角,具体考察《红高粱》诞生的过程,试图从纷繁复杂的“红高梁”现象中,厘清《红高粱》的创作意图以及莫言与80年代高潮迭起的军事文学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其创作困境、策略以及其与80年代文学思潮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老舍和少数民族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贫民的出身对老舍日后的生活、文学创作的倾向和整个人生观都有决定的作用。他早、中期的作品中,许多主人公是“隐蔽的”旗人,被文学史研究者称之为“隐式满族文学”。新中国成立后,老舍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是他首次全面反映满族人在清末时的全景式生活的作品,堪称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的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硕果。他在作协分管少数民族文学工作期间所做的两次重要报告成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其基本精神和组织措施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