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变式教学设计注重的是能够学会运用,提高应变能力。避免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现象。以拓展创新意识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发扬自己研究、自学精神,摆脱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你“教”我“学”这种被动的局面。数学知识大都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也要运用于生活.因此,学以致用是学生的主要动力,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数学小论文”活动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新生事物,是前无古人的一次教学探索.它要求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中感兴趣的,或有疑惑的且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以作文的形式写出来.这一活动以“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注重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背景,旨在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创造能力,达到研究性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为代表的“情感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这反映了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非“装知识的容器”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充分利用教材列举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皋Ⅱ形象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有很多种亲情关系,其实在数学知识的家族里,也存在着类似于生活中的“亲情”关系,如夫妻关系、母子关系、兄妹关系、亲家关系等等.把这些关系引入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要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可以感受的数学素材,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颜鑫璟 《江西教育》2006,(12):32-32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如临其境。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从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首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如图所示的“车票”。  相似文献   

7.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活动中,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既是新课改发展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课堂活动时结合生活实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8.
分析发现小学数学学科中的大部分知识均以日常生活为来源,而此类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为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可引入生活化教学策略,推动学生基础知识体系的构架,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知识源于生活,初中必修课程的数学也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将生活中常遇到的有关数学知识的问题结合入初中数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更有效率地学习,并能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进生活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初中数学应该重视利用生活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数学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王志忠 《成才之路》2013,(30):15-15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千方百计地引导“学习的主人”——要学生去学习数学知识,去探究数学知识,不断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效果。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连贯的,有一定的系统性。作为教师应该清楚教材数学知识的编排体系及一些知识要点,然后寻找一些“支点”,借助这一些“支点”引发开去,引导学生去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和质量。那么,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寻找学习数学的支点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新增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个学习领域,将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实践活动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核心,以引导学生探索为主线,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做数学”“问题解决”“研究性学习”“生活数学”等思想在数学教育中的体现.它直接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注重实践活动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最近,我看了新浪UC数学工作室组织播出,  相似文献   

12.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为此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本人认为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玩与学的交融中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理念。下面以“可能性”一课教学为例,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学生学习“百分数”之后,设计以“北京假日旅游经费预算方案”为主题的基于网络的研究性活动。活动目标:1.巩固对百分数、估算、折扣等数学知识的理解,能比较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提高应用网络信息的水平与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资料、表达成果的能力。3.感受百分数、估算、折扣等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奥秘,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与欲望,对进一步学好数学知识有信心。  相似文献   

14.
贾彩霞 《中小学电教》2011,(10):120-120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材是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的,注意现实生活与数学联系,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是现在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5.
肖兰 《陕西教育》2009,(6):42-42
一直以来,如何能让数学教学“快乐”起来,是困扰数学教师的难题,枯燥的“讲述型”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的教学形式,也抹杀了学生快乐学习的权利,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把数学“生活化”,从而让学生感到学数学是件快乐的事,这样才能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伊 《当代家庭教育》2022,(26):206-208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在积极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进程中,教师不仅要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就是近年来提倡的“以学定教”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带领学生发现、思考、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指引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相似文献   

17.
培养数学语言能力提高高职数学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职学生数学能力差和学制缩短为两年的现状,本文提出以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为切入点,从熟悉、规范书写、正确表达数学语言做起,到学会自我控制数学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在校期间对数学知识“够用”、“会用”的学习需要,为学生进入社会后对数学知识需求的终身学习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如何能让数学教学“快乐”起来,是困扰数学教师的难题,枯燥的“讲述型”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的教学形式,也抹杀了学生快乐学习的权利,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把数学“生活化”,从而让学生感到学数学是件快乐的事,这样才能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等现代大众数学观念,无疑是数学教育的一次伟大改革。长期以来,教材所涉及与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由此导致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学习数学产生厌倦情绪,这严重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应努力将学生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中,使数学教学更具体、更生动、更直观,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因此,教会旨生学习速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