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法一:上课伊始,教师运用CAI课件演播××同学拾金不昧的情景,紧接着播出一则“失物招领启事”:失物招领××同学在校园里拾到人民币A元,请失主前来少先队大队部认领。学生露出惊奇的神情:数学课上老师怎么讲失物招领的事呢?接着教师问:“这个失物招领启事中的A元可以是多少元呢?”有的学生说:“A元可以是1元,表示拾到1元钱。”有的学生说:“这里的A元也可以是1000元。”还有的学生回答:“这里的A元可以是0.75元,表示拾到7角5分钱。”在此基础上总结:这里的字母A可以表示一个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用字母表示数”(揭题…  相似文献   

2.
<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通过分数乘法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与算法,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猜测算法教师呈现问题情境: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4分米,宽是3/5分米,面积是多少?预设列式:3/4×3/5=3×3/4×5=9/20(dm2)。引导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预设: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58页例4是这样的 :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 ,每袋25千克 ,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学生按以往的思考方法列出算式 :25×674=16850(千克)但是课本中说 ,也可以这样列式 :674×25=16850(千克)课本中还有这样的结语 :“由于被乘数和乘数交换位置后积不变 ,所以今后解答应用题列式时 ,可以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然而 ,根据乘法的意义 ,这样列式恰好与低年级学的知识相矛盾 ,并且有许多教师对乘法应用题列式中因数可以交换的问题提出了异议。我们到底如何向学生讲解呢…  相似文献   

4.
分数除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运算技能.然而它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运算法则怎样,性质是什么,如何进行教学?下面分三个问题来谈.一、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法则旭日小学学生在一次行军活动中,1小时走了6里,2/3小时走多少里?根据“速度×时间=距离”可列式:6×2/3=4就是2/3小时走4里.旭日小学学生在一次行军活动中,2/3小时走了4里,1小时走多少里?这是上一问题相反的问题,根据“距离÷时间=速度”可列式:4÷2/3.如果1(4/5)小时走了10(4/5)里,1小时走多少里?  相似文献   

5.
逛超市设计意图:让幼儿了解超市的环境、商品的摆放、购物的过程,培养幼儿了解、认识社会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加社会生活经验。我带着孩子们走进超市购物。他们每人拿着5元钱从一个货架走到另一个货架,兴奋地谈论着自己看到的商品。有的孩子还去请教售货员,但是笑笑和高高就是不敢去问。我走过去,问:“你们俩挑选了什么东西?”笑笑说:“我想买饼干和汽水,可是我不知道5元钱够不够。”“那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我指着饼干问,“这个多少钱?”笑笑说:“2元4角。”“这瓶汽水多少钱?”“2元5角。”“那么加起来是多少钱?”笑笑犹豫了一会儿说:…  相似文献   

6.
一、案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进位乘法“想想做做”中有这样一道题:装配65辆汽车要用多少个轮子?在练习这一习题时,一女生是这样列式解答的:5×65=325(个)。当时上课的教师看了她的解答后非常生气,提醒她仔细看图,之后,她又重新列式为:4×65=260(个)。……课后,“一辆汽车5个轮子”这一问题仍在我脑海中闪现。上课教师受教学观的束缚,虽然让学生完成了任务,但却白白丢失了一个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机会。二、反思数学学习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才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与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九册 P.5例2,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根据知识内在联系与教学基本规律,这节课需要在乘法意义、画图分析、形成知识结构等方面下功夫,才可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教法如下:一、基本训练开道。要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法,首先要懂得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与法则。因此,与它有关的知识需认真进行基本训练。如:(1)“叙述算式意义”训练。油印印发下述各题,要学生在式下括号内写出算式意义:30×5 30×4/5 4/5×30 40000×3/5……( ) ( ) ( ) ( )……使学生熟悉分数乘法的两种意义,特别是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重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为除法应用题打好基础分数乘法应用题的依据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因此要以分数乘法的意义统帅整个教学过程。 1.理解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如说出24×2/3、3/5×1/2所表示的意义。 2.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来列式。 (1) 求48的3/4是多少?(2) 一个数是50,它的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一位老师执教乘法运算定律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1.过程描述在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的一次练习中,老师出示习题,并问哪些算式可以简算。学生一一做了回答。其中125×9一题,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不能使计算简便,故意语气加重,留给学生一个空间。有部分学生说:不能,大部分学生保持沉默。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唰”地站起来:“老师,我还有一种简便方法:125×9=125×(8 1)……”学生还没说完,老师就草率地说:“这是加,不能适用乘法结合律。”还没等学生说完,老师就命令他:“你坐下,…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上,老师板书:蔚蓝色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同学们见了都很惊奇:“数学课怎么给我们上语文了?!老师:“你们会不会缩句?”学生马上答道:”天空飘着云”“很好”老师点点头说,“下面再做一道缩句练习.4.8加上6/5的和除以1/3与3/4的积.学生一时答不上来,纷纷议论:“数学也要用缩句?”“这种句子怎么缩呀?”“缩句和列式有什么关系?”随着学生情绪的发展,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句话里说的是谁除以谁呀?”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分数应用题(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47页) 任课教师无锡市连元街小学周慧俐教学过程一、复习师:昨天我们开始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现在复习一下。(教师出示卡片:“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3/5,用去多少吨?”)请××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口算: (学生口算:3/4×12) 师:3/4×12,这  相似文献   

12.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应用题特别是乘法应用题时,会出现不少问题.如用什么方法计算,谁是相同的加数,谁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等.因此,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念好“三字经”至关重要.一、念好“摆”宇经.在理解题意上下功夫.例如,教学“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时教师应出示挂图,或摆出小棒图等,直观形象地展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是3个4棵,然后让学生摆学具进一步理解.学生边摆边说:“每人都浇4棵,4就是相同的加数,是被乘数;有3个人浇树,要摆出3行,就是3个4棵,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是乘数.列式4×3.  相似文献   

13.
例1青山小学去年有学生480人,今年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16,今年有学生多少人?例2一桶油,抽出全桶油的25后,还剩下24千克,这桶油原有多少千克?例题出示后,要求学生只作线段图分析,列式不计算。然后分组讨论,各自说出自己列式的依据。3分钟后,有一位叫林智勇的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我列式好了。”我以为他列不对,没去理会他。5分钟过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把自己列式的见解在组内发表。最后问是否有与众不同的见解,班长举手说:“林智勇的列式跟我们的一样,可列式的依据很古怪。”怎样个古怪法呢?这位历来成绩中等的…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3页上有这么一个注释:“关于乘法: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这个注释要是在1987年颁布,那多好啊!以下是我1987年刚教书时碰到的三个教学案例。犤案例一犦例:小强家九月份用电62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3元计算,他家九月份应付电费多少元?师:每千瓦时电0.53元,用电62千瓦时,也就是求62个0.53元是多少?(师列式:62×0.53=32.86犤元犦答:小强家每月应付电费了32.86元。)生:老师,你错了,应该是0.53×62=32.86(元)。师:62×0.53与0.53×62不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1.5个2是多少?怎样列式?(要求学生分别用加法、乘法计算列式,并说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认为: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正迁移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在解答文字叙述题时首先要列式正确,而学生的列式错误多是因为抓不住主要成分。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以语文中的“缩句法”为迁移点,引导学生列出算式。例如,解答文字叙述题“36乘以8加4的和,积是多少?”有的学生“走一步说一步”,一看8离“乘以”最近,就用36乘以8,然后再加上4,这显然错了。为了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纠正学生的错误,教会学生列式的方法,我先在黑板上写出一句话:“弟弟吃了哥哥的苹果。”…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提出乘法分配律是研究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将来还要扩展到减法和除法之中,形式变化多样,学好乘法分配律是今后应用定律进行解题的重要依据。二、研究过程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校四(2)班37名学生。2.研究方法:问卷法。3.调查问卷及调研目的。(1)一张课桌70元,一把椅子30元,买这样的5套桌椅共需多少元?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这道题主要是了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种方法学生是否都能掌握,以便教师在教学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题思路训练。(2)把相等的算式连线,你有什么发现?(3 5)×24×5 6×5(4 6)×510×4 5×4(10 5)×43×2 5…  相似文献   

18.
解乘法应用题,一般都认为被乘数和乘数不能交换,否则就是错的。例如,有5排学生做操,每排都是10人,求学生总数。列式为10×5是对的,若列式为5×10,一般会认为是错误的。其实,我认为这样列式并非没有道理。如果我们把这些学生看成10列纵队,每队5人,那么列成5×10又何错之有呢?再如,5人上山植树,每人植树6棵,共植树多少棵?列式6×5固然不错,但列成5×6,也是对的:每人植树1棵,就有5棵树,而每人植树6裸,就应该是5棵树的6倍。  相似文献   

19.
一节数学课上,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算式的意义后,老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说出它的意义。学生回答诸如“2×3”表示3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但是,书上有这样一题:“2×1”,学生脱口而出:“一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很明显,回答是错误的。“2×1”这样的乘法算式不能用乘法的定义去解释。那么,它们之间是矛盾的,还是统一的? 的确,数学教材中象这样的地方很多。如第十册教材中举例“2、4、6、8、10……是偶数”,那么,“0”是不是偶数?”。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第85“页6的乘法口诀”。片断一课始,出示主题图,创设去儿童乐园玩木马转盘的情境。师: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人?生1:数一数就知道了,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6人。师:木马转盘一次能坐6人,那两次能坐多少人呢?生2:可以坐12人。师:你怎么知道的?生2:二六十二。师:噢“!二六十二”是什么意思?教室里出现了冷场,可以看出虽然学生知道了“二六十二”这句口诀,但还没有真正弄清口诀的由来,理解口诀的意思。一会儿,生3举手发言。生“3:二六十二”就是2个6相加等于12。生“4:二六十二”写成乘法算式就是2×6=12或6×2=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