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军的军史资料中,有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朱德总司令在机枪训练班上的讲话》。这是我军最早的摄影家,原四野副参谋长、中将83岁高龄的苏静拍摄的。这幅照片从拍摄到冲出胶卷,洗出照片历时三年余,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曲折故事。 1933年2、3月,红军开始了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法,在大龙坪消灭了国民党第52、59两个师。击毙敌一师长、生俘敌一师长,缴获了一批蒋介石刚从外国进口的新式武器,其中包括一批新式的轻机关枪。这挺轻机关枪在当时是现代化的武器,但红军却不会使用。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在反“围剿”胜利结束后决定办一个机枪训练班,请俘虏的国民党士兵来训练红军,在江西遂川,机枪训练班开学了。苏静时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员(参谋)。他是福建海澄(今龙海)县人,1932年参加红军,此前曾因生活所迫出国到缅甸谋生,在小学教书时学会了照相。苏静参加红军后成为当时红军中唯一会摄影的人。红军从遂川的天主教  相似文献   

2.
《朱德总司令在机枪训练班上讲话》这张照片的作者,是83岁高龄的红军老战士、我军最早的摄影家、原四野副参谋长、中将苏静。 1933年2、3月间,红军开始了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在大龙坪消灭了国民党第52、59两个师,缴获了一批蒋介石刚从外国进口的新式武器,其中包括一批新式的轻机关枪。反“围剿”胜利结束后,红军决定在江西遂川办一个机枪训练班,请俘虏的国民党士兵来训练红军。苏静时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员(参谋)。他  相似文献   

3.
在我军的军史资料中,有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朱德总司令在机枪训练班上讲话》。去年10月26日.上午,在北京由中国新闻学会军事摄影委员会以《传统与现实》为题的我军老、新摄影工作者座谈会上,这张照片的作者、83岁高龄的红军老战士(我军最早的摄影家,原四野副参谋长、中将)苏静向我们讲述了该照片从拍摄到冲出胶卷、洗出照片历时三年余,经历了25000ffi长征的曲折教事。1933年2、3月,红军开始了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法,在大龙评消灭了国民党第52、59两个师,击毙放一师长、生俘敌一…  相似文献   

4.
从1930年至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对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军事“围剿”。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敌人前四次“围剿”均被粉碎了。但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被迫撤出中央苏区进行长征。本组史料,系从馆藏国民党重要军事档案中选出。它反映了敌人第三次“围剿”失败后的部分战况,记录了反动派的反革命策略和罪行。透过这些史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尽管国民党反动派费尽心机,制订了一整套“围剿,红军的策略和计划,但由于红军的战略战术正确,国民党反动派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保持史料原貌,凡史料中对红军的诬蔑之词,均未改动,请读者鉴识。各份文件标题,亦系编者所拟。  相似文献   

5.
王辉球是江西省万安县人,1927年参加革命,1928年到井冈山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苏区一次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了平型关伏击战及冀晋豫平原敌后反"扫荡"、反"围  相似文献   

6.
这是发生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一段插曲。当时驻扎在福建“剿共”的十九路军因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在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的率领下,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签定了“联合抗日反蒋协定”。由于共产国际的瞎指挥,使这一“协定”不能实施,联合反蒋反日统一战线中途夭折,其结果导致了福州政府士崩瓦解,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全面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这一插曲终成为一首红色悲歌。  相似文献   

7.
刘小梅 《档案时空》2014,(11):11-14
这是1932年盛夏发生在上海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清晨,上海警备司令部对面的霞飞路,新来了一位中年相士,他的身旁放着一只画有太极八卦图的旧木箱,头戴黑色礼帽,三绺短须,鼻梁上架着一副铜框眼镜,着咖啡色竹布长衫,飘逸脱俗,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他叫卢志钦,是中央苏区的特工人员。原来,第二、三次反“围剿”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红军高级指挥员使用的地图是从地方保安团缴获来的,误差很大,给战术决策带来了不少困难,也使红军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牺牲,为了对付蒋介石发动的第四次“围剿”,红军总部急于要找到湘、赣、粤、闽等省的军用作战地图。  相似文献   

8.
吴子杰,1913年生于湖北省天门县.1930年参加天潜游击队,1932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天潜游击队侦察员、天门县黑流区苏维埃共青团团委书记,红军第七师十九团排长、师部收发副官、书记,红三军连长,红二军团参谋、侦察科长.在洪湖地区参加了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了第五次“围剿”红军的方案,名曰“铁桶”计划。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共产党员莫雄将这份绝密情报及时交给我党地下交通员项与年,项与年历经艰难,来到红都瑞金,将绝密情报交给中共中央领导人。党中央获此情报后,立刻作出了大转移的决定,使10万红军脱离了险境,国民党“铁桶”围剿计划落空了。  相似文献   

10.
参加《中国经济情报》和《中国农村》的编辑出版活动20世纪30年代的革命形势十分艰险,苏维埃地区正在进行土地革命,而国民党政府则调集大军一次次地进行“围剿”,到1934年反对第五次“围剿”失败,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国民党统治区白色恐怖弥漫,从1931年到1935年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在这样严重的历史时刻,一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不畏艰险,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斗争。共产党秘密党员、著名学者陈翰笙当时担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他利用这一公开身份,广泛组织农村调查。他们以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证明…  相似文献   

11.
曾三傅     
8.征服雪山1935年1月上旬,红军胜利地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它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会议揭发和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李德、博古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样“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从此,中央红军在毛泽东亲自领导下开始了新的征途。  相似文献   

12.
1931年9月,中央主力红军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使赣南和闽西这两大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江西、  相似文献   

13.
赖晨  张茜 《湖北档案》2014,(10):35-36
联共抗日 十九路军在与红军作战中多次受到打击。参加第三次“围剿”时,高兴圩一仗和红军打了三天两夜.十九路军所属六十、六十一、七十八三个师伤亡达3000余人。十九路军调福建后,在同红军作战中亦损失重大。如1933年2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以红三军团为基干,组成东方军,由彭德怀、滕代远指挥,东征福建,连连得胜.先后歼灭十九路军主力区寿年师三个团。全歼十九路军最精锐的毛维寿师三三六团,威逼福州。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后,正当蒋介石发动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反共“围剿”的紧要时刻,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把本来对着红军的枪口掉转去向着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在祖国东南海疆的福建,树起了一面抗日反蒋的旗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简称福建人民政府)。这就是福建事变。今天,回顾一下它的历史,对于我们认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总结历史教训,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1932年6月,蒋介石向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在反围剿中,由于张国焘积极推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致使红军在军事上严重失利,战斗在鄂豫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被迫撤离。同年12月,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率领下,经陕南、越巴山、翻秦岭,进入川北的通江县,点燃了巴蜀山区的革命烈火。1933年5月,红四方面军在反田颂尧"三路围攻"中,在通江空山坝取得了重大胜利。红军的先遣部队11师一部(后来的红三十军88师264团)在军长  相似文献   

16.
1935年9月2日,兰州。 我国新闻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主一范长江.以 《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从成都出发,历尽艰险.经过50天的长途采访,到达兰州。 因不少人向他探听红军的消息及蒋介石“围剿”红军的情况,于是,范长江开始了他的长篇报道。 《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范长江西北行的第一篇通讯,于他到达兰州的第3天写成。9月13、14日《大公报》刊发此稿时,编辑为此写了短评:“本报特约通讯员长江,从成都行五十日到兰州,其报告岷江军事形势的一封书(即文章)值得大家注意一看。”通讯详尽地叙述了红军在…  相似文献   

17.
李璐  张晖 《北京档案》2016,(10):54-56
1934年10月,因临时中央“左”倾错误,致使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逐渐被国民党军占领。为了保存革命的“火苗”,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踏上长征之路。从档案馆现存的档案史料记载中可知,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的召开,不仅保证了红军在长征中军事战略行动方向上的正确性,使红军在危急关头转危为安,而且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军事、政治上的逐步发展与成熟,是保障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马小鹤 《中国索引》2007,5(1):29-33
2006年是红军长征七十周年,报刊众多关于长征的报道与回忆中,有不少篇文章谈到拥有博士学位的老红军涂通今。涂通今生于1914年,福建省长汀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二军第九十六师卫生所医生、所长,中央教导师医务主任,后方第四医院医务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51年入苏联医学科学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学习,1955年获医学副博士学位。1964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因此被称为“长征中走出的医学博士”。《光明日报》2006年8月13日单三娅所写的报道称:涂将军告诉我,…  相似文献   

19.
1934年10月,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导致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苏区,实行战略转移--长征.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八省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20.
王增勤 《湖北档案》2008,(12):40-42
1933年9月底.蒋介石集中一百万兵力,自任总司令,对江西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此时,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秦邦宪)把军事指挥权完全交给了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李德命令红军全线出击,企图实现“御敌于国门之外”,红军遭受重大伤亡,中央根据地日益缩小,被迫不断向敌人围攻和防守比较薄弱的粤北方向收缩。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主力已经完全丧失在根据地内粉碎敌人“围剿”的可能性:准备进行战略转移。但是从哪个方向突围呢?中央红军再一次把目光放在了粤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