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动态     
正殇思甲午镜鉴今天——"殇思·镜鉴——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举行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日。7月24日,"殇思·镜鉴——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举行。在研讨会上,各界人士及海内外学术名家,以广阔的视野和深入的思考审视甲午战争对当今中国的警示意义。据悉,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参考消息报社与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先后推出了"军事名家的甲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再现"甲午战争全面公布所藏4500余件档案来源:新华网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对清宫甲午战争档案进行了系列开发,将清宫所藏4500余件甲午战争档案全面整理公布,为正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历史不能忘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展》提供40件甲午战争时期的档案,影印出版的《清宫甲午战争档案汇编》50巨册也即将面世。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暨翁同和逝世90周年,由中国史学会及常熟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甲午战争与翁同和》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5月25日至27日,在江苏省常熟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学者、教授、专家和报刊编辑、记者等参加了会议.本刊总编、研究馆员朱金甫,研究馆员、全国清史目录中心主任俞炳坤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正"纪念甲午战争,主要是以史为鉴,表达中国人强硬的姿态。""纪念甲午战争,就是要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提醒国人要发愤图强。""甲午战争是局部战争的缩影,但是对中国、日本的发展都有影响,纪念甲午战争要注重探讨战争本质。"这是2014年9月14日上午,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厦门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卓南生先生在厦大新闻传播学院会议室主讲"甲午年谈纪念甲午战争的意义"之前,在场的与会者各自抒发的观点。今年是甲午年,我们该如何纪念120年前这场影响深刻的中日甲午战争?在"厦大新闻学茶座"上,卓南生教授为50余位与会者带来不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5.
正爆发于1894年7月25日的中日甲午战争,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而告终,从而成为中日两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时光缓缓流淌,120年过去了,那场战争已经离我们愈发遥远和模糊。在甲午战争120周年前夕,我们重温历史,是为历史不再重演;铭记国耻,是为不再蒙受耻辱。我们在反思甲午耻辱的同时,也应该铭记丁汝昌等忠烈将领的名字,他们是大清海军的落日辉煌。  相似文献   

6.
适值中日甲午战争 100周年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出版了《甲午战争图志》(以下简称《图志》)这样一本好书,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这是一部既有生动文字说明,又配有360多幅珍贵图片,用直观手法展现甲午战争全过程的著作。它富有新意,极有说服力,可读性也很强。 读罢“图志”,掩卷而思,深感在以下两个问题上谈点个人看法是必要的。 一、刘步蟾是“卑污的懦夫”,还是英勇抗敌的爱国将领?人们都看过《甲午风云》这部电影,其中北洋海军主力舰——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完  相似文献   

7.
正为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对清宫甲午战争档案进行了系列开发和深度挖掘,适时推出"出版一部档案汇编、举办一个专题展览、刊发一组研究专文"的联动组合成果,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凤凰资讯网等众多报刊网站予以报道宣传。  相似文献   

8.
翁同和略论     
1904年7月4日(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一日),在风云变幻中饱经忧患的翁同和,满怀抑郁和凄怆与世长辞了.在临终前夕,他向亲属们口赞一绝:“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短短四句话,20个字,道尽了这位松禅老人一生的宦海沉浮和无限忧伤.今年适逢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又是翁同和逝世90周年,这两件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历史课题,对甲午战争和翁同和其人其事进行学术讨论,都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很多人都在回顾反思,甲午战争究竟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历史启示?这里涉及"落后就要挨打"以及海洋意识、海权意识、海军建设、人才培养等。《船政学堂》这部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的选题,对今天的教育意义极为深远。《船政学堂》讲述的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第一所海军学校的故事。这个"海军摇篮"的地位,应该明确树立起来。我曾经看过一部日本电影叫《啊,海军》,讲日  相似文献   

10.
张博 《青年记者》2016,(5):104-105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是甲午战争结束120周年.两场战争的爆发虽然相隔近40年,但其内在逻辑一脉相承.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许多行为模式都是通过其在近代最早发动的侵略战争——甲午战争中建立起来的. 近代日本大众媒体沦为战争工具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大众媒体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与战争相关的报道中,煽动了民众对战争的狂热,反过来刺激了大众媒体进一步做出煽动性的宣传报道.这样的结果就是:近代日本大众媒体罔顾事实,营造甲午战争的种种“大义名分”,最后却连自己也沉醉其中而信以为真.  相似文献   

11.
正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对清宫甲午战争档案进行了系列开发,将清宫所藏4500余件甲午战争档案全面整理公布,现从中选刊4件档案。钦差大臣李鸿章为北洋海军在黄海与日本舰队交战事奏折日本奸细石川伍一供词光绪皇帝痛心批准签署《马关条约》朱谕台湾巡抚唐景崧为募集民壮成军设法保台事电报  相似文献   

12.
清末的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回顾历史,甲午战争中发生在盘锦的田庄台之战,更是使盘锦遭受浩劫,古镇田庄台付之一炬,大火经三月不绝。  相似文献   

13.
回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来的121年,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主权的争议始终没有停止。大量史料显示,钓鱼岛列岛至迟到中日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一直是未被日本窃占的中国领土。笔者积40年之心血庋藏大量地图,这些地图来自欧美、日本、台湾、香港,其中不乏有关南海、东海、钓鱼岛的古旧地图,现甄选六幅呈现世人,以此档案文献见证钓鱼岛(尖阁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相似文献   

14.
正在7月7日举行的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加强海洋意识培养,提高全民族海洋素质,是实现海洋强国的精神指引。中宣部为此印发《关于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方案》的通知(中宣发〔2014〕15号),成为当前海洋意识宣传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公众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发挥网络传播  相似文献   

15.
房永兴 《兰台世界》2006,(11S):60-61
中国近代反侵略的民族战争虽迭遭挫败,但尤以1894年甲午战败带给中华民族的撞击最为剧烈和惨痛。正如张季鸾在《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序言中指出:“国家之可危可耻龠年以来,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也”。“一旦而败于蕞尔,且靡有孑遗,浸至赔饷巨万万,割全台以求成,言之真可谓痛哭流涕者矣”。“甲午中日战争为我国转变的一大关键”.不仅震动了古老的中国社会,而且使中国对外局势急遽恶化,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关于翁同觫、张謇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与影响,历来瓠贬不一,毁誉参半。笔者不揣翦陋,拟就二人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与功过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中日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群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盘锦广播电视台为此拍摄了电视纪录片《古镇悲歌》,同时,这也是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而制作的重大题材。利用纪录片的形式来表达甲午末战,这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纪录片与电视剧不同,电视剧以故事取胜,以故事化的虚拟的情景,情节的悬念感,或者是情绪的冲突、矛盾,人物关系的纠葛来表达,所以从这点上来讲,纪录片尤其是文献纪录片跟电视剧  相似文献   

17.
一八九四年(清光绪二十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正式订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等地给日本,并赔款二万万两白银。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26日是新中国首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李强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12月30日是人民广播事业创建65周年纪念日,在这些纪念日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回顾李强同志对人民广播事业做出的贡献,以告慰先驱,勉励后进。  相似文献   

19.
罗晓莹 《兰台世界》2007,(17):67-68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发动了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1894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大规模侵略中国.  相似文献   

20.
虽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最终战败,但在战争中涌现了许多敢于为国牺牲的爱国将士。辽宁省锦州市博物馆所藏全国唯一的"敕建昭忠祠碑"记载了甲午战争参战毅军的战斗历程。通过考察碑文,结合其他文献记载,本文确定:甲午战争中的毅军统领宋庆、总兵马玉昆是英勇抗敌的爱国将领,广大毅军官兵是敢于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官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