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古优的“优谏”表演形式被后世优人继承下来,形成一种“优谏”传统,对整个中国戏剧的形成及其精神基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活跃在王公贵族周围,其中的一部分优人自觉地进行着“优谏”表演,主要是政治讽谏表演,以期正人主之行,承担着自身对所处时代的社会责任。这个传统的产生,与先秦时代的“巫”以及春秋、战国时代士的精神对优的人格塑造都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李世民“乐于讷谏”,“择善而从”,为历代史家所称颂,认为这是形成“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之一,唐太宗本人亦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少有的圣明君主。他不计前嫌,重用以直谏著称的魏征,被历代奉为君臣关系的楷模。他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更是成为千古名言。但纵观唐太宗的统治,可以发现,对于臣下的进谏,他并没有能够做到表里如一。如终如一,特别是到他的中晚年,他对于群臣的意见,就表现出“不好直言”的  相似文献   

3.
论唐玄宗与道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玄宗在位时,推行了大力扶植道教的政策。这一政策表现在:极力提高道教有关人物的政治地位;尊崇道教经典;优待道士、女冠;广交道士,对其深加礼遇;广兴道观庙宇,屡度道士,遍封灵山仙迹;迷恋于“长生术”等各种道术。玄宗神化老子,扶植道教,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并认为道教具有“惩恶劝善”、“训导氓黎”等妙用。这些都是他扶植道教的主要原因。在他和他的道教政策影响下,道教势力空前发展,官僚士大夫乃至妃嫔公主等崇尚道教之风盛极一时,神仙怪异之风十分猖獗。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戏剧远祖为原始歌舞,自优孟以来经汉魏与百戏合,经隋唐与歌舞大曲、说唱、参军戏、唐杂剧合。到北宋形成宋杂剧,确立了“戏曲”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5.
黄梅戏生存状态分析及应对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瑾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5):119-121
针对黄梅戏每况愈下的生存状况,分析黄梅戏日见衰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系统提出了传承、振兴、发展黄梅戏的观点:牢固树立黄梅戏文化生态系统的大黄梅理念,以“黄梅戏教育教学”为基础,以“黄梅戏研究”为动力,以“黄梅戏文化产业”为平台,构建黄梅戏产学研一体化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6.
祢衡论     
祢衡,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人物。《三国演义》把他写得酣畅淋漓,狂狷不羁,以一派超然出世的风姿展示了他的品格与才华。他横评当代俊杰人士,把权贵们贬得一文不值;他蔑视宗法礼制,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剥落得精赤条条。可以称得上是一介笑傲天下之“士”。但他以悲剧的结局,结束了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今山东沂州人),生于公元181年,卒于公元234年。是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之一。他的一生,以“复兴汉室”为己任,“鞠躬尽瘁”,但结局却是一幕兵死五丈原,“常使英雄泪沾襟”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由于李鸿章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有人评价他是“镇压农民起义的罪魁祸首”,但评价历史人物应把他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评价不太合适。  相似文献   

9.
从整个仪式来看,赛戏是群体性祭祀行为,是将祭祀仪式作人物形象的图解。但它确又是戏,有人物角色、舞蹈动作和故事情节搬演等方面的戏剧审美因素,因而人们将它认为是敬神为主兼以娱人的祭祀仪式剧。赛戏活动一般是每个台口演出4天,包括报赛、迎喜神、刮街、斩旱魃、说夜书等固定程序。《斩旱魃》是赛戏独具特色的仪式剧,它的内容强烈地体现了原始的雩祭意识。  相似文献   

10.
清代诗人、书画家郑板桥曾写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是郑板桥对自己画竹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他对艺术完美境界的追求。所谓“生”,就是富于新意,不落俗套,这才是真正的成熟。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等的拿手好戏,是他们用毕生心血千锤百炼出的艺术精品。但他们每次演出都一丝不苟,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形成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流派。梅兰芳有一句名言:“熟戏当作新戏唱”。  相似文献   

11.
刘永福是中法战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抗法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不容动摇。虽然刘永福接受了越清政府的“册封”,但仍保持了农民起义军的英雄本色。而刘永福回国后,则把本来可以进行下去的抗法事业断送了,这则是由于他不折不扣的忠君思想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杜甫一生授官四次,贬官一次,罢官一次。杜甫第一次授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是在天宝十四载十月,其授官原因是他献《三大礼赋》而被玄宗所赏,命中书门下试文取得了献赋出身之故,是由吏部注授的。至德二载四月,杜甫从安禄山叛军占领的长安城逃至肃宗的行在凤翔,五月,由胄曹参军提升为左拾遗,这是他第二次授官,是由中书门下敕授的。乾元元年六月,杜甫因房琯之党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是中书门下以敕书形式贬谪的。乾元二年九月,杜甫因一任四考已满,便被吏部罢官停秩,开始了其流浪生活。广德元年十二月,杜甫在梓州,由严武举荐,被中书门下敕授为京兆府功曹参军,但他却未赴任。这是他第三次授官。广德二年夏秋之交,杜甫在成都被严武聘为剑南东西川节度参谋。十二月,又因严武举荐被中书门下制授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这是他第四次授官。从此,他就以工部员外郎为其前资官漂泊而终。  相似文献   

13.
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关系,经千百年来众多文人的描绘,被定格为情深爱重忠贞不渝的“爱情典范”。然而,通过对史实的考索,却发现李、杨之间并无多少“爱情”可言,他们之间只是一段寻常的帝妃关系,至多是唐玄宗对杨贵妃有所偏爱而已。  相似文献   

14.
历史是不会重复的。但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政变记》中却又同意了黑格尔的这一观点;“一切巨大的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马克思接着作了这样的解释:“他(按:黑格尔)忘记了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以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以喜剧出现。”这里不仅是在辩证地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历史角色地位的交替改变,而且是从根本上指明了美学范畴内的悲剧喜剧与时代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长恨歌》写于唐元和元年(公元八○六年),距发生“安史之乱”的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已经相隔50年了。诗的题目叫《长恨歌》,内容也确实是围绕着长恨来写的。这“长恨”当然是指唐玄宗李隆基与他的宠妃杨玉环之间的那种生死相思,永无见期而言的。 诗的前半部分写的是一出闹剧。唐明皇在骊山华清宫迷恋杨贵妃,贪色误国,过着穷奢极欲,乐而忘忧的糜烂生活。杨氏兄妹以色邀宠,弄权乱政,以致引起“安史之乱”,果真引出了国家倾覆,生灵涂炭的结果。 诗的后半部分转为悲剧。它用大量的笔墨写西逃成都,写马嵬坡兵变缢死杨贵妃时玄宗的不忍和依恋;写入蜀后他的悲伤和思念,以及战乱平定,回京路过马嵬坡时君臣相顾流泪;又写他回到京城后,  相似文献   

16.
林平 《阅读》2005,(12)
打开话匣“螳螂捕蝉”的故事出自《庄子·山木》,说的是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阻吴王攻打邻国的事。警示人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故事中有一个很有光彩的人物——少年,正是他的一席话改变了吴王的决策,扭转了国家的命运。你注意到他了吗?指南针了解人物特点的方法有许多,比如研究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宁南小学六(1)班同学这次用了一种新方法:“补白”法。他们反复读课文后发现了这么一段话,觉得很有意思: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  相似文献   

17.
在群英荟萃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神圣殿堂里,有一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曾经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过杰出贡献而蜚声世界,名闻遐迩的文化大师,也是一位对祖国和人民满怀真挚浓烈感情的爱国者——他,就是林语堂。长期以来,尽管林语堂在国际文坛上早已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声誉,但在国内,却因诸多原因而成为有争议的人物。台湾的一些学者褒扬他是“一代哲人”、“伟大的中国作家”、“蜚声世界文  相似文献   

18.
芸芸 《阅读》2023,(42):44-47
<正>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到来了,这是一个快乐的日子。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儿童节,但小孩子的玩乐生活同样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一种专门表现儿童游戏的绘画,被称为“婴戏图”。作为一种具有浓郁吉祥寓意的传统绘画题材,“婴戏图”一直受到历代人们的喜爱,流传至今,构成中国绘画史中的绮丽篇章。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四幅古画,  相似文献   

19.
从现存4首李白赠孟浩然的诗作可知,两人交游颇为密切,孟浩然对李白的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孟浩然、李白都是盛唐复古诗学的代表人物。“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是孟浩然复古诗学的总纲领,他标举“风雅”“六义”以革除齐梁的颓靡文风,继承了陈子昂等人关于比兴寄托的思想。在创作上,他强调伫兴而作,追求一种以“清”为突出特点的风格。孟浩然在创作实践上以五言为主,前人称其“大得建安之体”,突出表现为五律一体中“以古运律”的创作特点。无论在复古诗学观念,还是重五言轻七言,以及在五律一体中表现突出的“以古运律”的创作实践,孟浩然和李白都堪称同调。  相似文献   

20.
摔跤活动,自古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秦汉时曾盛行,两晋南北朝时期稍衰,至隋唐五代,摔跤活动再次活跃起来。角抵之戏,在隋初似曾受到过非议,如侍朗柳彧就是主张禁止抵角戏的代表人物?端迨椤ち鴱吩?“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