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围绕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从要积极推进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组织领导、加强财务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正确界定国有资产流失、把握关键环节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管理重心下移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院制改革成为涉及大学学科布局和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在此条件下如何提高大学的管理绩效就显得格外重要,管理重心下移便是这种改革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代会制度在诸多方面出现了有待进一步研讨和解决的问题,如何针对问题改革和创新当前的高校教代会制度,如何把教代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将就高校教代会制度改革进行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在分析当前高校教代会制度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教代会制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给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希望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改革势在必行。比如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机制不和谐、管理队伍建设滞后、机构膨胀且缺乏配合、行政权力挤占学术权力等等。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更新和转变行政管理观念、建立有效的行政权力制衡机制、精简高校机构、精诚合作、重塑高校学术权威,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5.
简讯     
为在新学年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和科研体制改革的决定,我院今年六至七月间,先后召开了学院教学工作会议和科研工作会议。两个会议分别认真学习了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和科技改革的决定.着重讨论了学院教学改革和科研改革的若干问题,总结了学院历年来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经验。与会同志经过广泛讨论,本着立志改革的精神,从学院实际出发,围绕着“优质、升位”的目标,对学院在新学年的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了若干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是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决定》为发展教育和改革教育体制规定了具体的任务、步骤、方针、政策。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师范专科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要“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大  相似文献   

7.
1993年我国进行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使运动项目协会脱离了政府的直接管理,改革推进了体育社会化的步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管办不分的情况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一定层面上严重影响了体育事业的发展.研究为了探讨、解决这些新问题,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力求找出对策,理顺体制内部管理关系,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协会实体化的发展.研究表明:目前我国运动项目管理存在体育运动项目立项管理过于单一;体育运动管理仍然存在"管、办不分"问题;运动项目管理路径不畅、效率不高和体育运动项目协会独立自主权限尚不充分等问题.研究认为:我国运动项目管理制度必须进一步改革,既要考虑与世界接轨,又要体现中国的特色.主要对策应包括:进一步规范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管理体制;必须不断推进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使社会性的管理、调节居于主导地位;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根据国家和社会对各体育项目的不同需求,逐步建立以政府统筹为主导,社会和市场为主体,最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自治、市场自主三者协调运转和有机融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运动项目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事业的地位和特点,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必须着眼于解决好教育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热点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 2 1世纪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工作的改革 ,使之上一个新的台阶 ,是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运用文献研究、调查访问、综合分析等方法 ,对当前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热点较多地集中在体制改革、教学改革等方面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就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其现状主要为:场馆多为传统事业单位、经费以差额拨款为主、经营自主权部分下放;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监管和出资人缺位、政府干预较多、冗员现象突出、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和责权利不统一等方面.在分析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分类改革、建立出资人制度和积极推进内部体制改革等设想.  相似文献   

11.
英国公共服务改革和体育政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自1947年首先宣布成立“福利国家”建立了以“全能型”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体系之后,经历了保守党“新右派”和工党“第三条道路”的公共服务改革。英国公共服务改革对体育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管理机构的建立和重组、体育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体育绩效的实现和评定之上。通过分析英国公共服务改革对体育政策的影响,认为英国体育事业在获得政府推动的同时仍然需要寻找体育自身发展的空间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单一的体育产品供给体制影响了农民享受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阻碍了社会主义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开始向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承担的多中心供给模式转变。在这种转换过程中,政府、社会、企业各司其责,保证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完善衣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13.
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作为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方新兴力量与政府构建"合作主义"公共体育服务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论述了政府与非营利性体育组织构建"合作主义"公共体育服务模式的动力机制,认为构建合作主义公共体育服务模式需要政府和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作出相应转变和提高,共同维护合作秩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当前,乡镇政权转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困难,只有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乡镇政府;转变乡镇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组织体系的构建;改革乡镇政权权力运行模式,强化乡镇民主政治建设;创新农村政策体系,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才能有效实现乡镇"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第三方治理理论以及公民社会理论的视角对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展开讨论,并就政府购买体公共育服务的政策支撑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是在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中引入社会力量,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在政策上,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在实践上,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与体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主要采用规范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障碍,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主要存在政府责任认识不清、监管体系不健全、风险认知不到位、评价意识薄弱等障碍。由此基于5C战略理论,从而提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核心、竞争、结果、顾客、控制战略,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提高供给质量,以改革为路径推进供给结构调整与完善。面对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良善发展面临的价值冲突,政府需要公平有效地将公共体育服务资源进行分配,同时还要兼顾不同领域、不同地方、不同角度和不同利益之间的公正协调。善治理念基于不同领域和方面的价值权衡问题,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对体育治理措施,和体育秩序稳定的状态共识的达成,同时也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在供给侧结构优化过程的法制化。因而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应当深入政府、市场和社会机制的协作,完善规范体育公共服务的法律制度,强化满足并创造需求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配套政策是公共体育场馆改革的重要内容,关乎改革的成败。公共体育场馆改革在配套政策上可借鉴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在结合公共体育场馆改革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央统一部署,各部委联合落实;财政部负责场馆资产转制时的审查,国资委负责转制后的监管;财政增加资金投入,保障职工分流安置后的合法权益;联合相关部委,制订优惠的财税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事业绩效评估内容体系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政府体育事业绩效评估已经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政府体育事业绩效评估已经组织实施了公共体育组织绩效评估、公共体育政策绩效评估、公共体育项目绩效评估、体育系统公务人员绩效评估、公共体育经费预算绩效评估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近代欧洲社会经验而形成的公共领域理论,在运用于解读近代中国社会问题时,必须与中国的特殊历史经验相结合,揭示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的特殊性。清末教育改革中废科举、派遣留学生、兴学堂的三大改革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以学校、学会、报纸为主要形态的近代中国公共空间的扩张;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通过现代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学内容的确立,为趋新知识分子从事公共批判和监督奠定了新的知识基础,造就了公众和公共舆论品质。教育改革和公共领域的扩张,导致传统政治的合法性基础被削弱,面对由改革所带来的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作为改革发起者的清政府却无力对其实行有效的控制与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