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教学的依据是教材,而教材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必不可少的“范本”和“载体”。小学数学新教材不仅删除了旧教材“繁、难、偏、旧”的知识、增加了新知识,还对原有的知识点进行了整合、重构,它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生活,教材的很多内容精而少了,以前是“教教材”,现在则是“用教材教”。过去那种教材是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现象显然不合时宜了。新的理念告诉我们,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间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每册教材中都设置“找规律”单元,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一课时,内容是找出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对此内容笔者曾先后进行两次实践,对怎样找规律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3.
二、善于开发资源 尽管现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改过去“繁、难、偏、旧”的面貌,出现了很多生活化、活动化、情境性的题材,这种“现实”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学习内容的“现实”.既可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受到的直观层面上的现实状态.  相似文献   

4.
教材呈现的是学术形态的数学,它的表现形式比较枯燥、抽象。要使数学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富有吸引力,我们必须将学术形态的数学通过二度开发转化成教育形态的数学,将教材已经完成了的形式理论加以开发,展现这些形式理论深层内涵和无穷魅力。一、数学情境的开发教材上的数学知识一般都缺少问题的情境,这样的数学缺少了数学原本的样子,缺少了数学的来龙去脉;也缺少了趣味性、挑战性,不能激起学生火热的思考。所以我们应对数学知识进行情境开发。教学通分,一位老师对书上“要求直接通分的例题”作了处理,开发了如下情境:“张晓晓和张…  相似文献   

5.
现行修订版教材虽不是新一轮课改下的新的实验版本,但它也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下的进化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也具有注重“改革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现状”这一基础教育课改目标(如删掉“带分数乘法”、“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等),顺应课改潮流等特点,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但我在使用教科书时,却发现了几处旧、漏、错、疏等疑。1郾第18页有一道关于“投掷贰分硬币求分率”的思考题和第85页有一关于“伍分硬币认识圆”的教…  相似文献   

6.
吴亚萍 《福建教育》2005,(3A):32-33
二、小学数学教材资源的开发——建立“用”教材的意识教学内容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基质性要素。目前学校数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各种版本的数学教材。这些教材各有特点,而且都是精心制作,为教师选择教材、重组教材、用好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教”教材,缺乏创造性地“用”教材的意识与能力。这种“教”教材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以往教材偏难、偏深,教学中说教和传授的痕迹太浓.学生很少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新课标实验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了“新”,许多数学知识都有着丰富的生活背景。但是我们在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很多很多,应该为我们所用,来充实教学。如在学习“数一数”时,教材设计了“美丽的校园”情景,给初入学的学生初步展示了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8.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等问题以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在教材编写和内容选择方面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但自从2001年夏新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推行以来,不少出版社、书商纷纷把目光聚焦于新课程改革这个“大蛋糕”,谁都想抢占商机,从中尽可能多的分得一大块——一套套打着“根据新课标最新理念、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旗号,贴上新课程改革标签,面向中小学这个巨大的图书消费市场的教材、教辅读物充斥市场,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培养和成长”课题组从问卷调查、座谈、专访等调研活动中获悉,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对此现象却颇有微辞——在被调查的容量为523名教师的样本中,  相似文献   

9.
“短除法”作为学生“找最大公因数”与“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长期存在于传统的数学教材中。作为一项数学技能,在《数学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要求是“熟练掌握”。而现在的《数学课程标准》中直接将此内容删去。  相似文献   

10.
胡妙玲 《福建教育》2009,(12):54-56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编排相对旧教材有一些调整,目的是改变旧教材中繁、难、偏的编排缺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师生负担。现就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对策,与专家、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师在教材与教法上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自2003年起,我们从原数学大纲教材转而使用数学课标教材(这里指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课标教材,下同),迄今已经四年。课标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确实一改大纲教材中存在的"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状况,以既有数学价值又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结合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积极弘扬数学的文化特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其中教材观的转变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蓝本,并非教学活动的“圣经”。“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教师要展开或补充,  相似文献   

14.
高中《地理》(选修)上册教材在2003年进行了修订。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删除了许多繁、难、偏、旧的知识,内容、图表、案例的选取更贴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实际,并为教师自主处理教材、进行个性化教学留下更大的余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仍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从二年级到六年级,都安排了“数学广角”的内容(北师版、苏教版教材中也有类似的安排),其中渗透了运筹优化、逻辑推理、数学编码、抽屉原理、排列组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这些内容在老教材中是没有的,是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这些内容涉及中学甚至高等数学中的一些内容和思想方法,很多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不熟悉,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把握。“数学广角”的教学在我省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和薄弱之处。  相似文献   

16.
张宏 《教育艺术》2008,(4):79-80
我国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增加对学生创新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减少了过去教材中出现的“深、难、繁”,应该说,会逐步改变过去。一些学生“谈数色变”的状况,可是,我最近对我们学校的高中学生进行了一项“是否喜欢数学”的随机调查,却惊人的发现,有过半的学生不喜欢数学,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一直以来,我们都将“教材”等同于“教科书”。实际上,“教材”包括的内容很广泛。新课程改革即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对教材的处理应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山东省桓台县实验学校的周云老师就着重讨论了教师钻研教材的角度,认为应从编者、学生、教师三种不同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剖析,力求做到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细致分析教材知识点,并能巧妙地展现新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初一心理健康教材经过了几年的教学实践历程,即将采用的新的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其显著特点就是加强品格修养,重视实践活动,重点解决“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我对新课标及新教材的内容、教法及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数学新教材与原来的教材比较,更注意实践性、社会性和创造性。要教好新教材,教师要用好“找、做、玩、问、用”五字。  相似文献   

20.
<正>一、问题凝视:透视"找规律"的课堂现场数学教材《找规律》为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载体。通过"找规律"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不断拓宽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