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平仓、社仓是清代仓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探索常平仓、祉仓的兴衰过程,论述了其在清代社会经济生活、财政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并运用了社会学的随机抽样法,对清代常平仓、社仓进行了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救灾和稳定物价为核心功能的仓储制度,在国家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清代的常平仓制度继承前代仓储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以更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常平仓的建设运行。清代常平仓发挥着储粮备荒、赈济灾民、借贷便农、平籴粮价的重要功能。作为维护封建政权政治经济稳定的制度机构,常平仓的建设运转和功能发挥根本地受到封建社会制度设置、管理模式、吏治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这也使得常平仓的兴衰与清朝封建统治的兴衰相始终。考察清代常平仓的制度得失、作用局限、兴衰状况以及背后的原因对了解中国古代仓储制度乃至封建社会国家政权社会调节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仓廪一直是封建帝国财政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仓廪事业中的常平仓和义仓在缓和阶级矛盾,保障自耕农维持再生产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文章从常平仓和义仓的设置、运营及效用,绩效评估作一简单的探讨,以期对唐代的仓廪事业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社仓是朱子奉行儒家社会理想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活动。通过对朱熹筹建和推广社仓活动的简要回顾,力图阐明社仓等实践活动和道学家所追求的儒家社会理想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常平仓与宋代灾荒救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平仓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用于平抑粮价、调剂赢余的重要手段。宋代沿袭先前传统,设立常平仓,并对常平仓进行有效管理,使常平仓在平抑粮价的基础上,在宋代灾荒救助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由于人为原因,宋代常平仓在灾荒救助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弊端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义仓、常平仓、社仓是宋代最重要的三种仓储机构,三者互有差异,同时保有共性。在差异与共性当中,官方与民间两种力量贯穿其中,并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官方与民间参与仓储机构的不同方面及程度,可以考察宋代救荒主体力量的分布及其转移。义仓体现出宋廷对民间力量的重视,常平仓象征着官方力量的主导性,社仓的出现则标志着民间力量主体性的凸显以及宋代救荒力量从官方向民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李庆奎 《天中学刊》2006,21(6):104-107
预备仓是明代所独有的官方救荒仓储,在灾荒救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随着预备仓的衰落,民营色彩很浓的常平仓、社仓、义仓等救荒仓储大量重建,地方社会势力更多地参与救赈事宜,并且逐渐确立了对地方公益事务的支配地位,使基层社会的权力架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仓储是我国建封社会里一项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措施。早在战国时李悝就创立了“平粜法”,后历代相沿,大力发展。加汉耿寿昌设置的常平仓,隋长孙平举办的义仓,宋朱熹推广的社仓,明实行的预备仓及清代的诸仓兼行。它们都是“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①“谷贱增价所籴,谷贵则减价而粜”,②取余补缺,挹此注彼,调济流通。旨在缓解灾情,平定市价,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巩固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9.
社仓是我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常平仓、义仓等仓储各司其职、相互补充。清初历经康熙朝的初创尝试、雍正朝的大力推行,逐渐建立起全国范围内较为成熟有力的社仓网络。在仓储的具体管理中,雍正朝仓储建设尤其重视对地方官员过多干预、劝捐方式简单粗暴、侵吞仓谷等弊病的整治,于川陕、河南等地区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清朝的常平仓组织完备,法律严密,堪为历代之集大成者,保持了平粜、出借与赈贷三大功能,在清朝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曾在相当长的时问内,良好地运行着。但嘉道之际,随着整个国家管理能力的下降,常平仓逐步弱化了它应有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1.
明太祖在总结常平仓、社仓等救荒仓政的基础上创立了预备仓政,形成了重要的仓储备荒体系。明朝统治者通过设立预备仓,一方面解决了远距离运粮的问题,避免了赈灾粮食的转运之苦,减少了救灾中粮食运输的消耗,且为灾民就近取食提供了条件,使灾区人民的生命得以维持。另一方面,预备仓的建设为实行“先赈后闻”的荒政政策创造了条件,避免了因报灾——勘灾——赈灾途中时间的消耗,加快了救灾的进程。避免了灾害来临之时流民成群、饿殍遍野的境况,为明朝前期政权的巩固提供了保障,成为了明朝重要的仓储救荒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正>社仓是中国古代民间仓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新津县的社仓始建于乾隆时期,分别建于长乐、太平、兴义三乡,并由社仓经首经管。社仓经首是社仓的管理者,由民间公举地方士绅担任,主要负责社谷的借贷,社田置买、租佃等工作。清末,新津县社仓的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社仓取消了借贷谷物、收取息谷的做法,以管理社田、收取田租为主要经营方式。社仓经首  相似文献   

13.
清代湖南的常平仓不仅有着它的地方特色,也折射出清代仓储的影子。突出体现在: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高储额,备兵米,协济全国,一定程度地发挥了备荒救灾,稳定社会的作用。它的兴衰与功用与清朝的兴衰相连。  相似文献   

14.
朱熹于乾道七年(1171),在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开耀乡五夫里创办“五夫社仓”,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一个《社仓事目》,于淳熙八年(1181),呈请孝宗皇帝批准“行下诸路州军”。此后,社仓也就成为农村储粮备荒及社会救济的主要形式,朱子社仓法(后人把《社仓事目》连同“五夫社仓”经营管理办法统称“朱子社仓法”)即成为一个以实物形式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5.
对于唐代前期河西地区的和籴,许多文章都曾提及,但是迄无专论面世。并且,我认为大部分文章对唐代前期河西和籴的叙述都欠详尽,评价亦欠允当。为此,特撰本文,以求教于方家学者。一、时间《白氏长庆集》41说:“所谓和籴,则官出钱,人出谷,两和商量,然后交易也。”《唐会要》卷88“仓及常平仓”条载:“百姓有粜易者,为收籴,事须两和,不得限数”。这便是对“和籴”的简单解释。也就是说,和籴是百姓与封建政府之间的粮食交易。官府则设置常平仓来收储和籴粮。这种和籴的做法和常平仓的设置,始自西汉,而后代有兴废,至隋代还实行  相似文献   

16.
清代湖南的社仓兴起于雍正,鼎盛于乾隆,衰败于嘉道。其经办不仅体现了湖南的特色、创新与成就,也折射出清代社会与仓储兴衰的影子。更揭示了仓储运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阜新地区巴拉根仓故事的考查,阐释了巴拉根仓故事展示智慧、道德训诫、精神宣泄等多重民俗功能,对巴拉根仓故事的存在意义进行了深层次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尽管建立社仓系统的功劳总是归于朱熹一人名下,但是本文强调建立社仓如何从诸儒的社交往来,道学群体和官员合作中产生发展.我并不是想贬低朱熹的贡献,而只希望我们可以回溯到诸儒的群体中去考察他们之间的交游与合作,而不仅仅局限于朱熹一人.也希望我们可以稍微增强我们对于朱熹的社会与政治关系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唐代封建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农业生产发展较快,仓库充实。《旧唐书·职官志》载:唐政府设置仓部(为户部所属四司之一),“掌判全国仓储、受纳租税、出给禄廩之事”,“凡都已东租,纳含嘉仓”。含嘉仓位于洛阳宫城的东北部。仓城创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年)(见唐杜宝《大业杂记》)。唐代不断修建、扩大、面积达四十余万平方米,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型官仓之一。1969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这个粮仓的遗址,1971年在仓城的北部和中部地区进行了较全面细致地调查钻探,探出  相似文献   

20.
"社公"是壮族民间对"土地神"的一种称呼。在壮族地区对"社公"是非常崇拜的,并形成一种社会信仰。通过调研广西武宣县石迭村对社公的祭祀过程,探析出"社公"祭祀的主要社会功能在于春祈秋报,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团结邻里、宗族,构建和谐社区;祈祷神灵守护一方安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