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2009年惶恐不安的“猪流感”之春,有一部关于日本侵华战争暴行的电影《南京!南京!》也引起了中国舆论的骚动和冲突:一方照例是高深的抽象派,对其“人性高度”或艺术深度大加赞赏;另一方则简单直接地贬斥这种编造屠杀者的“人性”故事乃中国人的二次耻辱,甚至谩骂为“汉奸电影”。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视的普及,频道的增多,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新闻,这是大家获知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受众的要求是看电视需要放松,新闻如何让人轻松?如今一些电视台为了满足受众需要独辟蹊径,办起了“电视晚报新闻”,比如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北京台的《第七日》、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辽宁电视台的《新北方》等等。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人都知道,很多卖座的电影后来都宣称要改编成游戏,以便让那些迷恋电影但不特别喜欢玩游戏,抑或迷恋游戏但不怎么看电影的人共同热衷,比如(《教父》。而游戏直接改编成电影的趋势也早就开始了,比如《生化危机》。游戏直接改编电影的数目并不十分庞大,但你很容易就能从音像店的搁架上找到一张《生化危机》的DVD光碟,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当然是意味着——一篇专题因此诞生了。  相似文献   

4.
娱乐节目最近几年在整个传媒界异军突起,此类节目突破了一些传统理念,使用了一些全新的手段,不仅吸引了大量忠实受众,而且有些已经成为了所在媒体的“标志性产品”。比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辽宁电台的《娱乐双响炮》、河北电台的《快乐串串秀》等等。  相似文献   

5.
王立雪  刘静 《声屏世界》2014,(10):72-72
<正>7月底,国产动画电影《秦时明月》以弹幕形式放映。8月初,由乐视影业发行的《小时代3》也有了弹幕专场,甚至连武侠片《绣春刀》都凑起了热闹。弹幕电影甚至一度引发"小时代迷"和"秦粉"关于"谁是弹幕电影第一"的争论。弹幕电影,更像是即时吐槽,或者是以电影的名义,人为制造一次吐槽者的集体狂欢。这是一个吐槽的年代,人人都可以拿  相似文献   

6.
郑红 《视听界》2011,(1):110-110
近年来,电影首映式已经成了电影营销宣传的重要手段,且不再是电影主创人员集体与观众见个面的简肇仪式,而是以豪华、奢侈的场景改变着人们对首映式的固有印象,其对电影的宣传作用甚至对票房的直接拉动非常明显。2008年,江苏卫视第一次对《功夫之王》的首映式进行了直播,开启了江苏卫视对电影首映式项目的运作和开发。2009年,江苏卫视进一步对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参拍的《建国大业》、《南京!南京!》、《十月围城》等电影进行首映式宣传。  相似文献   

7.
一款好的游戏都需要一部好的剧本,最好的剧本莫过于电影的剧本,只要电影票房足够高.那一定能带动同名游戏的销量,即使游戏做得非常差,依然还会有很多人去买游戏,例如《蜘蛛人2》.有些人甚至总结出一个规律,凡是与电影同名的游戏往往都是垃圾游戏.但也有例外的时候,Starbreeze Studios开发的《超世纪战警:逃出屠夫湾》(The Chronicles of Riddick:Escape From Butcher Bay)却是不可多得的好游戏,著名网站Gamespot给该游戏的XBOX版本打了9.3的高分,而PC版也在紧张制作当中。  相似文献   

8.
周兰 《现代传播》2005,(6):129-131
目前,在我国,在推出一部电影的同时、或前、或后,往往会出现一本或多本介绍电影的书,内容包括电影剧本、拍摄背景、导演思想、演员访谈、专家解读等等,一应俱全。这种电影书,我们姑且称之为“纸上电影”。比如,现代出版社有一个梦剧场系列丛书,就专门出版这种“纸上电影”,已出版了近五十本这样的书,其中有电视剧有电影,象《大腕》、《寻枪》、《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等电影都被搜罗在里面。每本书也即每部“纸上电影”的内容大致包括:电影剧本或电影小说、主创人员创作谈、剧组感悟、影片拍摄花絮、专家和观众的电影评论、大量的剧照和电影…  相似文献   

9.
南京的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将新闻之眼投向了社会新闻,从贴近性的角度看做得不错。但也有一些新闻做得有些出格了。比如“暗访卖淫女”的节目,将记如何与卖淫女接头、商谈、及卖淫女脱衣的镜头详细的呈现在了银屏上:比如“中介里的争端”的节目,将争议双方的对骂、对打,甚至连滴落的鲜血都给了特写性镜头。这样的新闻看了让人有种不适感,有些群众将之怒称为“新闻三级片“。  相似文献   

10.
安百杰 《青年记者》2007,(12):100-102
在电视新闻采访和电视节目制作中,现场的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比如,央视《新闻调查》把“接近真相,从现场开始”作为自己的定位理念,除此之外,江苏电视台《江苏新时空》栏目开办了一个子栏目《正在现场》,而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则把《南京零距离》的另一档姊妹新闻栏目命名为《绝对现场》。作为中国电视新闻的旗舰,央视新闻频道更是把“第一现场”当作自己频道的追求境界。  相似文献   

11.
新闻拼盘     
《南京!南京!》日本首映8月21日,描写南京大屠杀的中国电影《南京!南京!》在日本东京中野区公民会馆首映。当天有近千名日本民众前往观影,并与到场的导演陆川进行面对面交流。电影分为中午和下午两场,每场550人的座位座无虚席。由于本次放映只限东京地区,很多  相似文献   

12.
娜斯 《青年记者》2007,(1):64-65
每次回国,总惦记纽约家中订的那些刊物看不上,因为美国的周刊星期一寄到家中,所以星期一晚上是我翻阅杂志的时间,已成规律了,不如此就有生活离轨之感。对于纽约略有些化的人来说,星期日的《纽约时报》是雷打不劝的阅读,星期六出去玩,最完美的星期天午后则是喝着咖啡读《纽约时报》星期天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公元2009年.世界电影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电影《阿凡达(Avator)》改变了大部分电影观众和导演的视野,有些电影专业媒体甚至以“3D元年”来描绘导演詹姆斯&#183;卡梅隆创造的《阿凡达》上映的这一年。  相似文献   

14.
樊勇 《新闻爱好者》2011,(17):100-101
如今,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并越来越受到业界同仁的关注。一个节目类型火了,全国很快就会"一片红"。比如《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被看好,立即就有《阿六头说新闻》、《兰州零距离》、《成都全接触650播报》、《民生大参考》、《郑州大民生》、《都市报  相似文献   

15.
正经过多年的发展,民生新闻栏目已经进入了发展黄金期,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地方民生新闻栏目,比如《南京零距离》(江苏电视台)、《法制现场》(南京电视台)、《天天630》(重庆电视台)、《百姓视点》(龙岩电视台)、《新闻110》(福州电视台),等等。由于广大观众对民生新闻栏目的热烈追捧,民生新闻栏目的收视率也普遍高于其他新闻栏目。现在大部分的电视台都开设有民生新闻栏目,但  相似文献   

16.
时下,去电影院里看场电影已不再是什么难事,但在广播里听电影录音剪辑却成了奢侈的享受,对于很多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或多或少都有一段久违的译制片情节。这源于我们都从收音机里感受过乔榛、丁建华、童自荣等富有魅力、洋味十足的声音,《佐罗》、《追捕》、《爱情的故事》等影片我们都是先听后看的。在艺术家们创造的优雅氛围里徜徉,那一句句动听的话语还在脑海中萦绕,可如今,收音机里已经难觅"电影录音剪辑"的踪影,为什么各家电台都纷纷放弃了影视类的节目呢,当然,这里的原因很多,比如涉及电影的版权问题、获取电影录音的渠道问题、收听习惯等等。现在电台的文  相似文献   

17.
欧考 《新闻实践》2007,(11):60-61
挪威是一个报业相当发达的国家。根据2005年有关统计资料,仅434万人口的挪威,有163种不同类型的报纸,发行量从几千份到几十万份不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世界新闻》、《晚邮报》、《每日邮报》、《卑尔根时报》等。报纸在挪威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挪威人生活的一部分。你稍微留意便可看到:在挪威大大小小的餐馆和咖啡馆,许多挪威人都是一边用餐喝咖啡,一边手持报纸认真阅读。  相似文献   

18.
北京晚报从6月22日起,每天用两个整版篇幅刊登“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特刊──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回答”。到26日已刊登了五大专题,即:道路、旗帜、领袖、精神、口号,共回答了问题32个。 有些问答通俗易懂地介绍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基础知识。比如:社会为什么会有政党,政党为什么要有领袖?毛泽东为什么受到人民的拥戴?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总要高举旗帜?旗帜上为什么总会写上领袖的名字?等等。 有些问答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阐述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比如:社会主义道路是共产党选择的,还是人民选择的?…  相似文献   

19.
张艺谋的战争史诗大片《金陵十三钗》从学生书娟这位女性的视角出发,用追忆式的旁白讲述故事的始末,堪称南京抗战题材电影叙事的典范.文章首先梳理了以南京为题材的系列电影以及张艺谋系列电影的叙事,试图探讨影片《金陵十三钗》叙事的典范性.接下来主要以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影片展开研究,详细剖析女性视角的叙事方式在影片中的展现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丹丹 《大观周刊》2006,(43):126-126
英国作家希尔顿写了一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书中讲到一架美国飞机在穿越青藏高原时,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失事。幸运的是,机上的人都活了下来。他们来到一块陌生而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有雪山、有草原、有湖泊、有峡谷、有喇嘛寺庙、有热情好客的居民,甚至还有天主教堂和会讲英语的老人。于是,他们当中有些人留了下来,而有些人则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原来的世界。随着时间流逝,很多曾经离开的人都想再回到那里,可由于路途艰险,他们再也记不起回去的路,只记得那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叫——香格里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