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3.
居秀娜 《师道》2010,(5):30-31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仁增 《福建教育》2005,(5A):30-3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和关爱,对阅读心理的科学反映。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不少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结果学生对课文的“反应”的确出现多元化,如提出“太阳对人类也有害”(《太阳》)、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即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本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被动地进行阅读活动,没完没了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充其量只是在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本来应该属于学生自我的阅读活动中,学生失去了“本我”,成为应答的机器。这,能实现“对话”吗?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还阅读教学以本来面目,把本来应该属于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比如“发现”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与关爱,对阅读心理的科学观照。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个性的“期待视野”,鼓励学生多角度、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进入文本,与作者、与同伴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角色体验中,激活思维,生成智慧,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内化,语文素养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提升。可以说,多元解读已成为当今阅读教学的鲜明特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元解读不等于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也不等于所有的“个性化解读”均应大力提倡,它是有一定规范和原则的,要坚持正确导向,避免走向极端。那么,怎样善于点引,让学生多元解读呢?  相似文献   

10.
陈瑞琼 《教师》2011,(14):23-2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张扬生命的风帆,个性解读,朗读园地才会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元解读”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元解读”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图就文学作品“多元解读”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语课程改革的推进,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元解读”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元解读”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本试图就学作品“多元解读”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同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朱小军 《现代语文》2007,8(4):34-35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价值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的,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文新课改也倡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最后完成有赖于学生的阅读、欣赏和批评,或者说有赖于学生的接受。由于语文阅读教学所依赖的文本常常是“形象大于思想”,  相似文献   

14.
多元解读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依据主要来自教育学、接受美学和阅读心理学.教育改革的方向、语文教材的特点、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进行多元解读.在进行多元解读时,必须注意正确对待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适当把握多元与异见的边界,正确把握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丽萍 《考试周刊》2011,(64):102-103
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是阅读领域的热点与成就,令人遗憾的是却出现了不少违背文本多元解读规律的“假多元解读”。本文从多元解读来探讨英语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6.
张瑜 《教育教学论坛》2014,(36):220-221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过程,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和尊重学生的这种独特感受与体验,阅读教学也是师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多元解读。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我们在实际教学操作中也应该坚持"多元有界"的指导思想。本文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了阐释:文本维度、主观维度和社会维度。  相似文献   

17.
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倩 《现代语文》2009,(4):32-34
近年来,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及不断深入,“多元解读”一词成为热点词被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如何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进行“多元解读”的探讨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提醒我们:阅读教学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凸显以人为本,张扬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中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理念下的阅渎教学,教师要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