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词传唱研究,其论题主要集中在宋词传唱者研究、传唱方式研究、传唱对宋词发展的影响研究等方面,综合考察这个时期的宋词传唱研究情况,是为了推动该项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后半期是中国文学研究一个相对辉煌的时期,表现在宋代词学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宏观的把握还是微观的探讨,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各种论文、专著、文学史齐头并进,内容广泛涉及词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本文立足于从宏观上把握宋词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从宋词的分期及其发展流变、宋词的风格及流派、宋词的审美、宋词的艺术形式等四个主要方面,对1990-2000年间关于宋词宏观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一次述评。  相似文献   

3.
宋词美学是文艺美学的一个部门学科。它是运用文艺关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宋词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的特定文学形式的美学本质、审美特征、创作艺术和审美规律的学科。二十世纪词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促使我们建构宋词美学学科体系的时机基本成熟。开展宋词美学研究。对于深化中国词学理论研究,促进文艺关学的学科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进行宋词美学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综合运用历史考察、社会批评、文本分析和审美观照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宋词研究,有着显著的进展。首先是研究观念的变化。传统的宋词研究,主要目的是为词创作寻求艺术上的借鉴与典范,所以论者或宗豪放或宗婉约,或重北宋或重南宋、或尚周姜或尚苏辛,各取一端,固执“我见”。而现代学者研究宋词,是把宋词作为一种文学史实来对待,目的在寻绎其发展演变过程,评论其优劣得失,作历史判断和价值判断,故研究的态度一般比较客观,能以较圆通的眼光对宋词进行理性观照。其次是研究方式的变化。前人论词,多是直观感悟式的评点,缺乏具体细致的剖析,而现代的宋词研究,注重实证和逻辑分析,既有主观的体悟,更重视理论的诠释。宋词研究,到了20世纪才由随感式的批评进入到科学的理性的研究层次。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分析宋词词牌名的许渊冲英译本,可得知许渊冲的译文讲究翻译生态平衡,并且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分析角度体现生态翻译学的适应与选择.该文在梳理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宋词词牌名英译案例中许渊冲先生的具体翻译实例,客观讨论了生态翻译学所阐述的思想.通过研究生态翻译学,在诗歌研究,尤其是宋词词牌名研究方面给后人提供相对新颖、全面的研究视角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宋词流派的划分问题是词学界长期论争而至今未尚圆满解决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自从明代提出婉约、豪放之分后,不同的说法纷纷出现。宋词流派研究总的趋势是走向精细化.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可能不会出现定于一尊之论。  相似文献   

7.
宋词小序蔚为大观,内容、形式丰富多彩;既是理解词作的钥匙,又有词学研究、词人研究的资料价值和艺术鉴赏的审美价值。纵览宋词小序,可以看到宋词典雅化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一 虽然20世纪的唐宋词史研究已取得显著成就,有关唐宋词史的著作也出版了多部,但时代进入21世纪后,随着研究的深入、视野的拓展、方法的更新和观念的变化,有必要重写能反映新世纪学术进展和学术水准的《唐宋词史》。新的唐宋词史,应该突破旧的叙述模式,建立起新的叙述模式和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9.
许伯卿先生所著《宋词题材研究》一书,最近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这是宋词研究领域的一大创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该书在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两大方面,都有超越以往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剖析了宋词传播与宋词发展的影响.宋词传播方式的变化影响了宋词的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发展.随着宋词传播方式的变化,宋词的题材得到了扩大;形式上突破了音律的约束,出现了诗化和散文化的特点;出现了婉约和豪放两大流派.  相似文献   

11.
明人对宋集的整理,是在元代图书典藏、刊刻的基础上进行的。明代公私对宋元遗籍的搜集和保存,应当说是相当重视的。明人整理宋人别集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对宋人别集的刊刻、抄录等方面。另外,在宋人别集的重辑、选编和注释上,明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选本,该书“唐宋兼采”的批评宗旨在其选目上有着鲜明地体现,不仅选取了众多具有典型宋调风格的代表诗人及其优秀作品,亦选录了不少颇近唐音风貌的诗人诗作。这一方面是编者的诗学观在实践中的体现,同时也是乾隆朝唐宋之争相对调和的背景下出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对于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历来褒贬不一。从该特点是否符合诗歌的艺术本质及规律、是否能被广大读者接受等方面,阐述了宋诗的议论特色出现及存在的合理性,肯定了“以议论为诗”是宋诗在唐诗基础上的革新与发展,否定了因宋诗中某些粗浅空泛的诗作而对其一笔抹煞的错误观点;并以苏轼、黄庭坚等成功实践者的典范之作为例,论述了“以议论为诗”在宋诗创作中的具体价值。  相似文献   

14.
柴勇 《保定师专学报》2008,21(2):103-106
宋代奢侈消费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一系列总体性变化,呈现出奢侈消费主体范围明显扩大的大众化特征和奢侈消费品的市场来源比重明显上升的市场化特征。透过宋代奢侈消费所呈现的新特征,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消费制度开始发生了由等级消费秩序向财富消费秩序的重要转变。宋代消费领域的一系列变化,正是在唐宋变革的大背景下生产方式与阶级力量发生重大改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诗话汇编是诗话体的一种新形式,也是诗学批评的一种新体类。叙录宋代存、残、辑、佚的近二十部诗话汇编,用事实摆出宋代诗话汇编发展的轨迹,不难得出诗话汇编成立于宋代的结论。诗话汇编之所以兴起于北宋,至南宋达到高峰,诗话的迅速发展是内因,宋型文化的推动和雕版印刷事业的发达是外因。  相似文献   

16.
“柳”在宋词中的运用是惊人的,它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且在我国文人的笔下展现出五彩斑斓之色.宋代词人以咏柳之语和喻柳之笔大量吟咏柳这一景物,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赋予了柳这一景物浓厚的文化涵蕴,形成了宋词中独具特色的柳文化.  相似文献   

17.
《全宋诗》及《订补》收录了234位宗室的两千余首诗。据宗室自身及诗歌创作的发展实际,将宗室诗分为五个时期描述,宗室诗的发展特点与平民特色既受制于宋代的“隔离政策”,又与宗室自身的平民化相一致。整体看,宗室缺乏一流大诗人,宗室诗亦缺乏鲜明特色;而另一方面,部分宗室诗投射出对赵宋王朝的特殊感情,部分宗室的诗歌创作则为整个宋诗的繁荣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巫山云雨"意象在唐诗与宋词中有着不同的表现,相关的词汇在宋词中出现频率比唐诗有所增多.唐诗中"巫山云雨"含义丰富,用法灵活,不似宋词里全关风月,这是由于世风及诗词的不同地位所决定.唐诗宋词中的"巫山云雨"意象常与相关或相近意象一起组成意象群.  相似文献   

19.
宋代发达的印刷业开启了中国文学的刻本时代,使传统的文学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所以其诗歌文集被大量的刊印。作品的大量刊印,苏诗才得以广泛被时人及后人接受并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变革是形成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学术的重要因素。对唐宋两代的社会变革,学界的认识纷纷,或主"唐中叶变革",或主"唐宋变革"。唐宋社会变革形成了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导致了唐宋文化之差异,也造成了两种不同文化形态下各具特色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