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卓 《收藏》2013,(15):146-152
雕漆是中国传统髹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是采用天然漆树汁(俗称天然大漆),在木、铜、竹等胎体上进行多层髹漆,待涂抹出一定厚度后用刀在其表面进行浅刻或浮雕等装饰的工艺。雕漆按其所髹漆色和髹涂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剔红、剔黑、剔彩、剔犀几种。雕漆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与玉雕、牙雕、景泰蓝一起被称为北京工艺美术的"四大名旦"。  相似文献   

2.
漆艺     
中国是世界上漆树最多,发现和利用漆资源最早的国家(图1)。从漆树上割取的灰乳色液汁,称生漆,俗称土漆、大漆,有抗潮、防腐等功能,可直接调制漆胎,或加工提炼成各种色漆。将漆涂、绘于器物表面,可以做到色泽亮丽、锦上添花,而且层次丰富、意韵蕴藉,独具艺术魅力。漆艺古称髹饰,以天然漆为主要原料的传统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皆取其坚牢于质,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19)
正关于明代《髹饰录》中所记载的犀皮漆,笔者认为当时的艺术表达形式及制作手法可能与王世襄、袁荃猷在《髹饰录注解》中引用的方法不同。文中推测清代犀皮漆技法和彰髹类起纹技法可能已经混称为犀皮漆,所以袁荃猷女士记录桂茂栲用打捻方法所制的犀皮漆,跟明代《髹饰录》所记载的制作方法是不同的。笔者认为,明代以前,所谓犀皮漆是在相对平滑的底子上逐层鬃涂不同颜色的大漆,然后打磨出层次分明的花  相似文献   

4.
刘卓 《收藏》2013,(8):146-152
雕漆是中国传统髹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是采用天然漆树汁(俗称天然大漆),在木、铜、竹等胎体上进行多层髹漆,待涂抹出一定厚度后用刀在其表面进行浅刻或浮雕等装饰的工艺。雕漆按其所髹漆色和髹涂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剔红、剔黑、剔彩、剔犀几种。雕漆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与玉雕、牙雕、景泰蓝一起被称为北京工艺美术的"四大名旦"。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6,(1)
正扬州经典漆器有限公司和扬州漆器艺术研究所近期联合推出纯雕漆系列精品漆器雕漆中国众多漆器工艺品种中的一朵奇葩。所谓雕漆,就是在特定的坯胎上反复髹涂的经过加工提炼过的中国大漆(大漆选用湖北毛坝海拔3000米以上漆树每年4~8月产出的原漆)、明油以及矿物质颜料银珠(99%的高纯度),经搅拌、过滤调配而成的红色漆,待干燥后,用刀具雕刻出各种精美的浮雕纹  相似文献   

6.
王柏杨 《收藏》2016,(10):206-209
关于明代((髹饰录》中所记载的犀皮漆,笔者认为当时的艺术表达形式及制作手法可能与王世襄、袁荃猷在《髹饰录注解》中引用的方法不同。文中推测清代犀皮漆技法和彰髹类起纹技法可能已经混称为犀皮漆,所以袁荃猷女士记录桂茂栲用打捻方法所制的犀皮漆,跟明代《髹饰录》所记载的制作方法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6,(5):183
正雕漆中国众多漆器工艺品种中的一朵奇葩。所谓雕漆,就是在特定的坯胎上反复髹涂的经过加工提炼过的中国大漆(大漆选用湖北毛坝海拔3000米以上漆树每年4~8月产出的原漆)、明油以及矿物质颜料银珠(99%的高纯度),经搅拌、过滤调配而成的红色漆,待干燥后,用刀具雕刻出各种精美的浮雕纹饰,即为雕漆。雕漆又名剔红。  相似文献   

8.
明代鲁荒王朱檀墓的陪葬品中发现有多件漆器家具,它为研究明初的家具式样和髹漆工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为了解明鲁王墓出土红漆木桌的髹漆技术,本工作在对木桌保存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漆膜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X)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从而对漆桌的髹漆材料和工艺有了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8,(12)
正中国嘉德2018年秋拍夜场征集到12件雕漆器(图1),其中元代1件,明代3件,清乾隆8件,数量尽管不多,然而值得藏家关注。雕漆的制作方法是:先在胎骨上髹涂一定厚度的漆,少则二三十道,多则上百道,每髹一道,须经半天左右时间晾至半干,之后才能雕刻花纹。同琢玉一样,雕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耐性、韧性及有序性,可以视作大陆型农耕文明在宋以后的一个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6,(7)
正雕漆嵌玉为扬州独有的名贵漆器工艺品种,它综合了雕漆与百宝镶嵌两大工艺,清初已形成。《中国玉器全集》选载的故宫藏品,乾隆朝剔红雕漆百宝镶嵌荷花屏风宝座即为扬州所制。雕漆工艺创制于唐代,其工艺先在所制器物之上髹涂近百层到几百层中国大漆,雕刻成各种图案和锦纹,纹样精美,形象生动,刀法圆润,色泽纯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明清时期,漆器艺人在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6,(9)
正雕漆嵌玉为扬州独有的名贵漆器工艺品种,它综合了雕漆与百宝镶嵌两大工艺,清初已形成。《中国玉器全集》选载的故宫藏品,乾隆朝剔红雕漆百宝镶嵌荷花屏风宝座即为扬州所制。雕漆工艺创制于唐代,其工艺先在所制器物之上髹涂近百层到几百层中国大漆,雕刻成各种图案和锦纹,纹样精美,形象生动,刀法圆润,色泽纯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明清时期,漆器艺人在雕漆图案和锦纹上又创制了百宝镶嵌,到了近代,扬州漆器艺人结合扬州玉雕工艺,选用翡翠、玛瑙、青金、白玉、珊瑚、碧玉、珠贝等几十种高档材料,充分运用多种名贵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6,(17)
正红雕漆,汉族漆器工艺的一种,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制作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则达二三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红雕漆又名"剔红",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剔红》中记载:"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似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剔剑环香草者尤佳。"剔红漆色有深红  相似文献   

13.
陈连兴 《收藏》2007,(2):129-129
中国以“丝国”“瓷国”著称,而同时也是“漆器之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已懂得用漆树的汗液涂在木器和陶器的表面使其美观耐用,历代都有漆器精品出土。明清时期,漆器制作更是达到一个高峰,工艺种类多达14类,如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漆、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百宝嵌等。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6,(15)
正红雕漆,汉族漆器工艺的一种,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制作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则达二三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红雕漆又名"剔红",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剔红》中记载:"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似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剔剑环香草者尤佳。"剔红漆色有深红近于紫色的,有正红的,有色浅而略呈黄色的,以颜色纯正、光泽明亮者为上品。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6,(11)
正据黄成《髹饰录》记载,我国雕漆技法最早出现于唐代:"剔红,即雕红漆也。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精粗,亦甚有巧拙。"雕漆是在厚重的漆层上进行创作雕刻,作为一种传统技艺,雕漆经历了从唐朝到清代整整五朝,时间虽已流逝,但其技艺依然传承延续。雕漆器是一种典型的工烦料贵的工艺美术品,制作时不但工序复杂,耗工繁巨,技艺亦高难。一件真正的雕漆艺术品,一般要刷漆几百遍,厚度达15毫米左右的漆才能进行雕刻。一件作品历时三四年才能完成。雕漆艺术品典雅高贵,纹饰精美考究,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那一抹庄重大气的"中国红",也总能夺人眼  相似文献   

16.
耿宝昌 《收藏》2013,(3):42-47
中国漆器生产历史悠久,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征的漆器是中华艺苑的一枝奇葩。古代先民使用天然漆的历史很长,考古资料表明,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有朱漆木碗,是现存最早的漆器,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天然漆在胎体表面结成坚韧的漆膜,既抗潮、防腐、耐用,又可装饰精美图案,惹人喜爱。漆器胎质以木为主,也有竹、藤、皮、纸、夹纻、金属、陶瓷等。漆器素以"百里千刀一两漆"工艺而著称,制作经上百道工序,工艺繁琐,且成器保存难度颇大,故为珍贵。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6,(13)
正据黄成《髹饰录》记载,我国雕漆技法最早出现于唐代:"剔红,即雕红漆也。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精粗,亦甚有巧拙。雕漆是在厚重的漆层上进行创作雕刻,作为一种传统技艺,雕漆经历了从唐朝到清代整整五朝,时间虽已流逝,但其技艺依然传承延续。雕漆器作为一种典型的工烦料贵的工艺美术品,制作时不但工序复杂,耗工繁巨,技艺亦高难。一件真正的雕漆艺术品,一般要刷漆几百遍,厚度达15毫米左右的漆才能进行雕刻。一件作品历时三四年才能完成。雕漆艺术品典雅高贵,纹饰精美考究,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那一抹庄重大气的"中国红",也总能夺人眼球。在收藏市场上,精美的雕漆作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追捧。  相似文献   

18.
王维一 《收藏》2013,(15):79-81
可以制枕的材料多种多样,自古以来有玉、石、金、银、铜、陶、瓷、木,乃至今天的布、化纤材料等等。在众多材质之中,有一种枕,既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也似乎还遗留于现代人的记忆之中,它就是漆皮枕。漆皮枕是以木为骨、以藤为筋、以皮为表、以漆而髹的一种独特的枕头。它与漆枕相类,但却大不相同。漆枕仅为木胎髹漆而成,本质上仍属木枕一类,历史颇为悠久,比如1957年在信阳长台关的一个大型楚墓中发掘出了大批漆器,其中就有漆枕一类,这说明了至迟到战国时期已经开始使用此类枕头。而巧合的是,在皮革上髹漆也同样在战国墓中可以找到先例,如1952年存长沙五里牌遗址出土的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制作漆器最早的国家,精美细腻、尊贵典雅的中国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同陶瓷、丝绸一样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而享誉世界。我们通常所说的漆器,是在涂漆的器物上进行彩绘、研磨、镶嵌、雕刻等艺术加工制作而成的各类工艺品的统称。漆器的用漆乃天然漆,俗称"大漆"。在胎体完成后,按其不同的装饰工艺,分为彩绘漆器、镶嵌漆器和雕漆等多种。1993年我国发行的《中国古代漆器》邮票中,有一枚是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距今已有  相似文献   

20.
楼钢 《收藏》2015,(5):42-52
黑釉瓷器由青釉瓷器演变而来。最早的黑釉瓷出现在东汉中晚期的东南窑场,此时黑釉并不稳定,与青瓷同窑烧制,含铁量约为4%~5%,所以是否定义为黑釉器还是含铁量偏高的青瓷器,仍可商榷。两晋开始出现真正的黑瓷,浙江西部的德清窑在东晋时期烧制的黑釉器釉面滋润光泽,色黑如漆,几可与漆器媲美。此时釉料中含铁量为8%左右,大大超过青釉器含铁量,可见已经正式形成黑釉专用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