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2005年与2012年横截面数据对江苏省13个地市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江苏省区域高等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协调程度逐渐加强,但局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超前与滞后问题并存,区域之间高等教育的非均衡性比较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办学定位,增强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内部外部结构的非均衡性早已成为客观事实。高等教育的主体——各个高等学校的特色、优长,以及学科专业形成的自己的特点优势,实际上也是高等教育结构非均衡的另一种写照。引起众多非议的学科专业设置的同质化、雷同化等,是非均衡结构导致的悖论现象。在完成向大众化过渡之后,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及其走向,应侧重研究结构的非均衡性,通过特色、优长谋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反映到高等教育上也呈现出区域间的非均衡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区域化也就成为题中之义。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化 ,将有利于二者的相互促进 ,形成个性化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转型期中央与地方高等教育权力博弈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详细地探讨了我国转型期中央与地方高等教育权力博弈的性质及其特征。本文认为,转型期我国中央与地方高等教育权力博弈的性质共有四种,即非规范性、强制性、非均衡性和层次性。在不同阶段,权力博弈性质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非规范性和强制性,在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则以非均衡性和层次性为主。  相似文献   

5.
当前,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但地方高校财政性投资差异明显。本文用生均预算内经费指标衡量了我国30个省(市)地方高等教育财政的不均衡性,并经过分析地方政府举办高等教育努力程度、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地方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中央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的支持程度对地方高校财政不均衡有较大影响,提出了促进地方高等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别建立省市高等教育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和省市经济、教育投入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加入三种共性评估指标,通过熵权法对这两种体系进行个性及共性的分析。将高等教育分布均衡性的问题转换为两种体系的讨论,并量化数据,加以分析。从对2011年的数据处理结果来看,符合目前高等教育分布均衡性的现状,证明该方法有效,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省城高等教育随着以省为主、中央和省(市)两级管理模式的建立而发展迅速.由于经济、文化及教育基础等的差异,我国省城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体系的完整性、发展的能动性、发展的半独立性、办学的开放性和省城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等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包括量的增长与质的变化 ,两者呈非均衡性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其核心则是教育质量的多样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促使高等教育融入终生教育体系。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方面 ,应注意解决好规模速度、资金投入、资源的开发与合理配置、毕业生就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日本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协调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发展转型时期各国都要面临的难题。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日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坚持国(公)立与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分层分类发展的原则,在“质量提高”与“规模扩张”上兼具均衡性与非均衡性双重特征。可以说,这种延续至今的发展模式,成为日本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一条独特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Malmquist生产率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份1997-2008年间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效率获得了提升,但是高等教育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间发展失衡.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以及协调三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整合教育资源成为今后高教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