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德国地理教科书互相审查与合作研究1991年11月,当时的国家教委有关部门与德国乔治一埃格特国际教科书研究所签署了两国“关于教学计划、教科书交流与合作的议定书”,同时制订了“中国、德国关于历史、地理教科书的评审办法”.根据协议,双方交换了教科书.从那时起,笔者开始参与这个项目,负责对德国地理教科书中有关中国地理内容的评审.  相似文献   

2.
2014年高考已落下帷幕,纵观全国地理高考试题,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地理思想素养,散发着新课程理念的光芒魅力,很好地继承发扬了新课程改革多年来地理高考的精髓.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14年全国地理高考试题精彩纷呈,呈现出很多好题.本文选取部分好题进行简要评析.例Ⅰ:(2014年上海卷)2014年3月下旬,郁金飘香,莱茵欢唱,习近平主席率团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友好访问.1.在荷兰访问期间,中荷两国签署了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荷兰文化缤纷璀璨,其特色文化景观为:A.圆顶尖塔的宗教建筑 B.热情奔放的探戈舞C.轻柔艳丽的纱丽服饰 D.风车乳牛田园风光2.代表团访问的欧洲四国中,以核能为支柱能源,并与我国签署新建核电项目的国家是:A.法国 B.荷兰 C德国 D.比利时3.访问期间,中德两国签署协议,开展燃料电池技术合作,以加快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步伐.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德国地理教科书互相审查与合作研究 1991年11月,当时的国家教委有关部门与德国乔治一埃格特国际教科书研究所签署了两国“关于教学计划、教科书交流与合作的议定书”,同时制订了“中国、德国关于历史、地理教科书的评审办法”。根据协议,双方交换了教科书。从那时起,笔者开始参与这个项目,负责对德国地理教科书中有关中国地...  相似文献   

4.
2020年6月,德国出台了《高等学校入学资格生物、化学、物理化育标准》作为高中阶段科学标准,并同时在线发布了大量示范性教学任务.德国高中科学标准是德国近20年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首次在科学标准中要求真正实现德国传统的"化育"目标,并形成了能力的结构化体系.该体系涵盖四大能力领域,以基本概念为基础,以主要内容为落脚点,通过三级划分实现具体化、操作化.分析发现,德国高中科学标准和配套任务具备以下特点:回归学科的基本概念、全面融入的数字化战略、多元的评估方式和面向真实世界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5.
一、会议概况2014年8月18-22日,国际地理联合会(IGU)2014年区域会议在波兰古城克拉科夫举行,这是继80年前(1934年)在华沙举办第14届国际地理大会之后在波兰举办的第二次国际地理盛会.这次IGU区域会议由波兰地理学会联合亚捷龙大学地理与空间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织承办.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1,374位地理学者出席会议,除波兰357名参会者外,出席本次会议人数较多的国家有德国、日本、捷克、英国、中国、俄罗斯、美国、法国和匈牙利。  相似文献   

6.
1994年,<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标准>的正式出版标志着美国地理教育史上纲领性文件的诞生.此次标准的制定基于地方分权背景下标准本位的地理课程改革,反映了地理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开现代地理课程发展之先河,其影响波及日本、加拿大和英国等教育强国,为其课程发展提供了范本,具有突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2015年新年钟声敲过,在阳光和风雨中与广大地理教师一起走过35年的《地理教育》,又面临着充满生机的春天.回想1980年,《地理教育》诞生在地理教育复兴的春天里,起步时,季刊每期36页,单色封面,栏目无几,主要在四川省内发行.1 982年起,在全国公开发行.1 983年起,改为双月刊,封面改为套色.1 989年每期篇幅增至48页,封面多色套印,新增特色栏目.1999年改版扩版,每期增至64页.2003年后,每期增至80页,栏目从10个增加到20个,标准大16开版本,容量增至17万字,彩色双铜封面,70克胶版纸印刷内文.2010年又由双月刊改为月刊.今天的《地理教育》,已能满足广大一线地理教师的夙愿,形成导向性、可读性、实用性强的期刊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德就两国地理教科书中相关内容的互评北京师范大学资环系王民1993年6月,国家教委历史、地理教科书代表团访问德国,在德国北部的不伦瑞克市格奥尔格──艾克特国际教科书研究所参加了第一次中德教科书会议。作为中方代表,我在会议上作了“对德国中学地理教科书中...  相似文献   

9.
中学地理新课标已全面推行,它主要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等四个部分,包含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倡导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理念.目前高师地理专业教学与中学地理新课标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陈旧和教学内容欠缺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为了满足中学地理新课标要求,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高师地理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陈凌 《地理教育》2011,(3):53-53
一、德国地理多媒体教学特点宏观分析 1.多媒体教学内容——主题导向性强 有别于我国学科体系强的地理教学内容特点,德国地理教学内容多以“主题”形式呈现。因而德国地理多媒体教学内容具有主题导向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990年9月,我们受德国格奥尔格一艾克特国际教科书研究所的邀请,在德国西部访问了近两个月,主要考察西部德国中学地理教材建设的情况,下面简要地介绍我们所了解的西部德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等方面的概况。 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在西部德国,不论是以升大学为主旨的九年制完全中学(文理中学),还是以培养中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主的六年制实科中学,或是不入完全中学和实科中学的五年制普通中学(基础学校),以及新型的九年制综合学校,都设置地理课程。5~9年级或5~10年级,地理课作为必修课程,完全中学的11~13年级设置地理选修课。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地理高考模式已在全国全面施行,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已颁布。“创新、奋进、拓展”已是目前中学地理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如何实践、如何完成地理课程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如何在人们的深层意识中输入地理教育的新理念,仍有待我们广大地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德国的高等地理学教育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笔者近年多次在德国学习和参加会议时,有机会深入了解了其教学思想历程和教学方式。 一、德国地理学教育思想回顾 在过去的三十五年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状况的改变,对地理教学的态度和要求使德国高等地理教育一直在改变。60  相似文献   

14.
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课题,在中学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优势明显而且势在必行.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国际理解教育提出了有关要求,在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中学地理新课程教材中能够作为国际理解教育载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开展讨论交流、拓展知识视野、组织课外活动、运用评价手段和注重情感体验等方法进行渗透.  相似文献   

15.
德国是一个传统的教育大国,其地理教育也别具一格。德国不仅比较重视地理教育,而且其地理课程的设置、地理教学的方法、地理教学的评价以及地理教科书的编写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许多地理教师对于“标准”、“教材内容编排”感到“力不从心”。究其原因,他们更多地关注了“标准”规定的内容结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而对“标准”中的行为动词没有很好的把握。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如何科学而合理地把握“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已成为新课程实施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疑难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地理高考模式已在全国全面施行,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已颁布。“创新、奋进、拓展”已是目前中学地理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如何实践、如何完成地理课程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如何在人们的深层意识中输入地理教育的新理念,仍有待我们广大地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就包括《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内的《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专业标准"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它将开启地理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的新时代.认识和理解专业标准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促进地理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地理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高中地理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三主要阐述不同区域的特征,区域地理则对世界和中国的各个区域进行综合分析。区域地理是"必修三"学习的基础,"必修三"是区域地理的升华。本文以德国为例,把"必修三"和区域地理结合教学,从德国的地理位置、莱茵河流域的开发、德国能源资源的开发、德国农业、德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人口和产业转移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进行尝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学地理新课标已全面推行,它主要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等四个部分,包含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倡导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理念.目前高师地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中学地理新课标的理念不相适应,表现为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粗糙、实践教学比例偏低、形式陈旧僵化等方面,为了满足中学地理新课标要求,提出了高师地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拟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