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闲谈之中,友人谈了这样一个笑话: 在一次有外宾参加的宴会上,当一盘雪白如玉的去皮鸡蛋上桌以后,外国友人不知这盘光耀夺目的菜肴为何物,问翻译是什么东西,不料,翻译也忘了鸡蛋应译成什么,只好灵机一动,说道:“这是公鸡夫人生的儿子。”外国友人先是一愕,转而又哈哈大笑起来,称赞翻译译得好,有幽默感。而翻译也没有想到,一句困境中脱口而出的话,竟使自己意外地摆脱了困境!真是歪打正着。对端上桌来的那一盘菜,翻译本应译为“这是一盘鸡蛋”,是表示自如意的意思。可惜,翻译一时忘了这句话应如何翻译,好在翻译还算机灵,很快就找到了一句相近的话:“这是公鸡夫人生的儿子”。这说明:在各种交际的场合,人除了应有其  相似文献   

2.
琐者,零零碎碎之谓也。就是冠之以“琐”字,也诚惶诚恐得很。然而,又经不起编辑的多次催促和鼓励。于是搜索枯肠,拼凑成文。即使是琐谈,也少不得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作品。为行文方便,除确有必要者外,一般不注明出处。这里,先向被引用者致谢。因手头资料有限,也不敢保证引用部分一字不错;就写作谈写作,很多问题无法谈清楚,所以常常会涉及新闻基本理论和采访学上的一些东西,这难免“横生枝蔓”;又违了“为文之道”——还请读者谅解。凡属我自己的意见,一般写“我认为”之类的字眼,不图显示自己,实怕“鱼目混珠”。若以下所谈能对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有些微帮助,则大喜过望了。  相似文献   

3.
“很有意义的工作”——“鲁迅与校对”琐谈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传媒》1997,(2)
鲁迅一生办过7个出版社,编过9种期刊和好几种丛书,还为不少作者编选集子,校订译稿,修改文字。大量的编校工作耗去鲁迅毕生很多的精力,占去他不少创作和休息时间,然而他却乐此不疲,始终如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种非常需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其中也大有学...  相似文献   

4.
“标点”的概念和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出版电子化、信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编辑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日益提高,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标点符号的研究与应用却远不如对文字那样重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林穗芳先生最近系统地研究了标点符号的概念和历史发展,对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对编辑工作者理性地把握标点符号,从而在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上起一点表率作用很有好处。林先生的研究成果是分析、比较古今、中外关于“标点”的词源,以及标点符号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特点中得出的,史料翔实,观点清晰,对编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标点符号的理论和历史也很有益处。本刊将分三期刊出林先生的研究成果。本期刊《标点符号的概念和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下两期分别刊出《汉语“标点”的词源和历史演变》、《外国“标点”的词源和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5.
一部影片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的镜头组接而成的,因此在电影制作中,需要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为许许多多不同的镜头,分别拍摄完成后,再接照原定创作构思,把这许多分散的、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使其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从而形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断、场面,直到一部完整的影片,这种表现手法通常称为“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方法运用到:消息写作中,也是极有用处的。一篇消息,通常也是由许多“镜头”组成的。运用这  相似文献   

6.
近日在《新华文摘》上读了舒芜先生一篇文章——《标点符号与文章风格》。他说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李易,在工作中发现一些作者使用标点符号时各有特色:陈迩冬爱用破折号,黄肃秋文章里惊叹号多,张友鸾好用句号,周汝昌“大括号里面又套小括号”,舒芜喜欢分号,王利器“一逗到底”。标点符号的使用,体现着作者的风格。舒芜说“对作者的‘标点权’,应该与著作权一样尊重,轻易不要随便改动,磨掉了特点”。  相似文献   

7.
8.
毕业考试后,许多同学借故不来参加班级联欢会,只有几个成绩堪忧的同学来到教室,一切显得异常冷清。为了纪念最后的时光,同学们来到码头上一艘废弃的船上举办毕业会,发泄心中的愤懑与委屈。第二天醒来后,他们却发现船在浩瀚的大海上航行,船上还有个不速之客……呼救无门的孩子们为了生存,选出船长,各司其职,并寻得了淡水和食物。  相似文献   

9.
10.
不久前,有位通讯员告诉我,他整天忙于采访撰稿,但采用率太低,有些灰心了;事有凑巧,接着又有一位通讯员告诉我,他现在功底不够,想停笔,好好读几年书再写稿。当时我没有认真思索,也没有谈什么,现在看来,这两位同志的想法都有些偏颇,实在应该谈些意见,帮助纠正。我们知道,经济学中有投入和产出一语,是讲经济效益的,我以为从事新闻写作也有个投入和产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编辑修改稿件,常常根据文章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对文稿的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这虽属于在原稿内容、文字、表述范围以内的一种“自我调节”,但也确为编辑修改好稿件的一种重要方法,万不可草率对待。所谓“结构”,指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如果...  相似文献   

12.
"河北三雄"是指我国著名学者陈垣先生的"及门弟子"王重民、孙楷第、傅振伦,他们对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有着重大的贡献与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了三雄之一王重民先生,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巨大的学术成就及对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饮差大臣”与“抖搂精神”晓徐“饮差大臣”,“抖搂精神”。这不是笑话,而是出自某大出版社出版的《历史课堂教学艺术》一书。该书误既多且离奇。如:第4、5页倒3行、正1行,讲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时,给林则徐加“差大臣”衔。显然,“饮差”乃钦差之误也。第13...  相似文献   

14.
报载:某县干部下乡了解农民修建沼气池的情况。问一个农民道:“沼气池大约要挖多深?”农民答:“六尺即可。”县干部回城以后,在一次有关修建沼气池的会议上问一技术员:“你看到的沼气池农民是挖多深?”技术员答:“两米。”他马上显得很不高兴地批评说:“你这是怎么搞的嘛,农民说沼气池要挖六尺深,你却说是两米,两米有多长,够深吗?”结果,引起哄堂大笑。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15.
中学时代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例话》,印象很深。50年代初,有机会多次听叶老关于语法修辞和文章写作的讲话,记忆犹新。通过一些作品的分析与评论,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欣赏能力与鉴别能力。近年在有关同志的督促下,写过几篇有关图书评论工作的文章,还参加编选了书评集子,因而阅读了不少书评文字,不免有所  相似文献   

16.
“以点论价”,顾名思义,是指电视剧买卖双方根据收视率,即“点”的高低,最终决定价格的一种购销方式。它不像以往那样,你说个价,我再还个价,双方都认可便拍板,而是把播出后的收视率当成最终决定价格的刚性指标。这种依照收视率高低“以点论价”的购销方式,1999年5月在上海最早试行。当时,上海电视台购买的是电视剧《田教授家的28个保姆》。此后,重庆、南京、安徽、江苏、北京等省市级电视台也相继尝试了这种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板斧”与“修枝剪刀”音像出版单位的压缩整顿开始在即。提到“压缩整顿”,人们难免会有这样一个印象:又要“砍”了。诚然,在这次全国范围的压缩整顿中,是要对那些犯有严重错误的音像出版单位予以撤销,并且对一批不具备条件或者布局不合理的音像出版单位进行合并,有的要令其停办。但对此,绝不能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砍砍杀杀”、“板斧行动”,笔者认为,将其喻为“修枝剪刀”  相似文献   

18.
无论新闻被冠以什么样的称谓,其是否有报道价值以及如何报道才能引发受众最大的收视兴趣,必须考虑如何显现新闻对受众的有用性,即这个消息是否能给人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地缘、人缘、文缘、神缘等方面论述了闽东与台湾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20.
有人会说,网络标题和纸媒标题的标准是一样的,应当把有冲击力的、重要的、有对抗性的、有趣味性的、反常的、显著的(醒目的)、有时效的、流行的、实用的、有教育价值(重复发生可能性大)的词汇,以及动词写在标题中,名词也应当动词化。上述标准的确适用于网络,但网络毕竟有网络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