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中国历史》(修订本)第二册中的《辽宋关系和澶渊之盟》,是《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一节教材的重点之一.这部分教材叙述了北宋初年的两次对辽用兵、澶渊之战、澶渊之盟以及澶渊之盟后辽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共四个自然段,第二、三两个自然段是这部分教材的重点.这部分教材与试用本相比,变动较大.试用本关于辽宋关系部分的标题是一个,即《辽的建立和辽宋关系》.修订本则把这部分变成了两个标题,第一个是《契丹的兴起》,第二个是《辽宋关系和澶渊之盟》.在第二个标题下面,新增加了北宋初年两次对辽用兵的内容.下面按课文顺序对教材作些分析并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关于_澶渊之盟_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宋真宗景德年间,辽、宋订立“澶渊之盟”,是中国历史上契丹族与汉族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关于这个和约订立的一些问题,史学界目前还存在着分歧意见,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试就有关“澶渊之盟”订立的背景、寇准在订约中的作用、如何评价这一和约等问题,谈点看法,以供讨论.(一)“澶渊之盟”的订立并非偶然,是在宋太宗两次攻辽失败以后,宋统治者对辽的战略方针从进攻转变为退让的结果.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宋朝平定北汉以后,宋太宗想乘胜收复幽云十六州之地,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攻辽战争.第一次是在太平兴国四年七月,第二次是在雍熙三年(986年)二月至七月.两次大战宋军均遭失败.以后,宋对辽无力再战,主和退让论调喧嚣一时.  相似文献   

3.
“澶渊之盟”是宋王朝在完全能够收复燕云失地情况下接受屈辱的不平等议和。“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的发展不能看作是议和的“积极的作用”。“澶渊之盟”暴露了宋王朝最高统治者对内实行镇压、对外推行投降政策的反动本质。它助长了侵略者的野心和掠夺欲望。赵匡义出兵北汉后揭开了宋辽战争的序幕、辽国是契丹族新兴封建王同汉族地主阶级的结合政权、和势必然几种说法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4.
<正>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十二月,宋辽双方签定的“澶渊之盟”是北宋时期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这个盟约不仅在北宋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同时对契丹的经济文化发展更产生积极的作用。历来史家对“澶渊之盟”多持贬议,认为盟约是北宋的耻辱,且压抑了北宋国力的增强,致使北宋在我国古代史上留下软弱无能的形象。其实,这个观点是片面的。本文认为应当从双方历史背景及盟约对双方的实际效果来评述,才可以得出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师教学用书》在评价澶渊之盟时,将北宋给辽缴纳的岁币称为它的沉重负担,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虽然单从数量上看岁币为数不小,但要是称之为“沉重”负担的话,恐怕就失之偏颇了。  相似文献   

6.
关于张皓在澶渊之盟中的事迹,沈括在张皓子张牧墓志和《补梦溪笔谈》中的记载与其他史籍有一定差别。墓志资料中,张皓是曹利用滞留大名后重新选派的使者,在曹利用到达契丹行营之前,他曾三次与契丹国主、国母会面并商谈宋、辽和谈事宜,居功甚伟。然在《宋大诏令集》等其他资料中,张皓是沟通石普和宋真宗之间的信使,因被契丹截获而成为沟通宋、辽统治者的中介,从未成为宋朝出使契丹的使者,他在澶渊之盟中的作用仅限于信息之间的传递。墓志材料溢美墓志的写作方式,使得张皓个人形象存在明显的"塑造"痕迹。  相似文献   

7.
公元1004年9月,辽圣宗耶律隆绪同其母萧太后率大兵自幽州(北京)大举南下,进攻宋朝,兵锋直抵澶州(河南濮阳)城下。11月,宋真宗在寇准等人的襄助下,亲临澶州抵御。12月,辽、宋两国停战议和,辽奉宋为兄,宋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如何评价这次战争,史学界尚无定论。一种意见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来说,是一次屈辱妥协的和约,翦伯赞、吕振羽、蔡美彪等同志均主此说;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屈辱妥协说“过于简单,它不符合我国多民族自古以来共同缔造祖国历史的事实,也不能正确反映历史上民族斗争与民族关系的本质”,因为“澶渊之盟”沟通了宋辽双方的政治、经济和文  相似文献   

8.
史学界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一直颇多分歧 ,至今尚无定论。对于“澶渊之盟”的性质 ,过去一般都认为它是一个妥协性的屈辱的和约。本文通过考察有关史料 ,对“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过程及内容的深入分析 ,得出关于“澶渊之盟”性质的结论 :“澶渊之盟”是宋辽两国间缔结的一个平等条约。双方互有妥协 ,但最终的谈判结果却不失公允  相似文献   

9.
辽金史简说     
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王朝。早在公元389年北魏建立时,契丹就与北魏发生了联系。西辽灭亡于1218年。契丹族的历史前后有八百多年。它的活动地区是东北三省、内蒙、西北、外蒙以至苏联中亚一部——巴尔喀什湖以西到花刺子模,南部包括河北、t山西一带。俄语把“中国”称为“Kumaú”(契丹),说明契丹族影响很大。但是有关契丹族的历史资料保存下来的很少,而《辽史》的错误又较多。因此,研究辽史,提出问题易,解决问题难。  相似文献   

10.
“澶渊之盟”是宋代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几乎都把“澶渊之盟”签订的原因归咎于宋真宗对于辽朝的惧怕和宋朝本身的积贫积弱等原因。本文认为盟约的签订是宋真宗开明务实和宋辽双方军事力量相当,双方均无法取代对立面,而在军事对抗中辽朝又占有地理优势等原因而签订的。  相似文献   

11.
"澶渊之盟"签订后,辽与中原政权长达数十年的战争状态随之结束,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澶渊之盟"不仅对辽经济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还对辽的社会构成、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澶渊之盟"对辽朝的影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辽朝经济文化、社会构成、民族关系政策变化的内因。  相似文献   

12.
景德元年八月,辽大举南下、宋朝野震动,宋真宗诏令且御驾亲征.双方于十二月初达成停战协议即“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战事,使边界得以长期安定,促进了双方融合交流.两族之间原有的避垒,随辽宋两个王朝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面逐渐消除,从而为中国实现牢固的统一创造了某些必要的前提,在中华民族统一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试论辽代的双轨行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北、南分制,契丹人与汉人“因俗而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是辽代统治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就辽代北、南分制的双轨行政制度略加阐述。 一、双轨制度是历史的产物 1.汉文化对契丹的冲击和影响 正当中原处于五代十国分裂割据之际,契丹族在北方草原上日渐兴盛。公元916年(神州元年),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从此称雄北国,威震四方,形成“东至于海,西至金沙,暨于流沙,北至(?)河,南至白沟”的大辽帝国,同后来的中原北宋王朝相抗衡,历时二百余年。  相似文献   

14.
关于辽代契丹族官制中实行世选制的问题,早在清代乾嘉时期就已被著名的史学家赵翼所发现,他在他的代表作《甘二史札记》(卷廿七)中列有“辽官世选之例”条,明确提出“辽初功臣无世袭,而有世选之例”.并举出《辽史》中的实例加以证明.在赵翼发现的基础上,陈述先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末曾撰《契丹世选考(附表)》(刊登于《史语所集刊》)8,1939.9)一文,进一步考证了辽代官制中具有北方民族特点的北面官的世选问题.指出世选是契丹旧俗,主要大吏,握军政柄者,  相似文献   

15.
关于契丹汗位的承袭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史多称辽太祖建国前,契丹可汗是由“八部大人”“每三年第其名以代之”。主张这个说法的,有《旧五代史》、《辽史》、苏逢吉《汉高祖实录》、叶隆礼《契丹国志》等。例如: 《旧五代史》卷137:“先是,契丹之先,大贺氏……分为八部,每部皆号大人,内推一人为主,建旗鼓以尊之。每三年第其名以代之。及安巴坚 (阿保机)为主,……不受诸族之代,遂自称国主。”《辽史》卷63:“八部大人法常三岁代,迭刺部耶律阿保机建鼓旗,自为一部,不肯受代,自号为王……。”这些记载,颇为现代学者所采信。如马家升《辽史证误三种》以为:新旧五代史关于八部相代  相似文献   

16.
公元一○○四年,宋王朝与辽国契丹族政权订立了“澶渊之盟”,这是宋王朝建立后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等和约。对于这个和约的性质以及由它带来的历史影响和后果,学术界在评价和看法上很不一致,意见分歧也比较大。本文试就这个和约的性质及有关的几个问题,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在色楞格河的游牧地域篾儿乞惕部虽然在唐朝未见著录,但到契丹族所建立的辽朝时,已经是一个重要的部落,所以在《辽史》中记载了他们的分布地域和简单活动情况。《辽史·道宗本纪》寿隆二年(1069)记称:“十二月已未斡特刺讨梅里急破之。”三年(1070)又称:“十一月丁丑西北统军司奏讨梅里急捷。”这里的梅里急即篾儿乞惕部,在辽朝已是一个人数较多的部落,才能不断反抗契丹族的统治,并于1069年遭到契丹军队的镇压。如果篾儿乞惕是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材1978年版《中国历史》第二册将澶渊之盟年代定为1004年;1987年版改为1005年。1987年版《中国历史》第一册叙述唐末农民起义时说:“880年,起义军占领洛阳……第二年初,起义军开进长安,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齐”(第144页)。高中《中国古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小传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地主阶级比较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北宋中叶进行了有名的变法运动,被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列宁称赞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列宁全集》第十卷,第152页注②)。北宋(960-1027)时期,契丹等族不断由北方、西北方向中原进攻,北宋政府面对严重的侵扰,采取屈膝投降的政策,每年向契丹族统治者奉送大量贡物。当时,封建国家用种种手段搜刮农民。地主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澶渊之盟的性质、产生的背景或原因,澶渊之盟对宋辽双方的影响以及同澶渊之盟相关的人物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些研究具有内容丰富、论述深入、角度新颖、方法多样等特征,但也存在重复研究和研究不平衡现象,对辽方的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