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古代国学经典是优秀传承文化之一,它博大精深,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在世界上,一个没有经典和传承文化的国家,这个民族是难以承载历史和现实的重荷的。在现代社会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古代经典国学的精义仍以其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
传统经典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宣布废止中小学读经讲经科,这是近代传统经典教育的重要变革,这一举措从形式上解决了传统经典教育与近代修身教育的冲突,也引发了近代传统经典教育的存废之争。近代传统经典教育正是在艰难嬗变中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传统经典教育也成为近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经典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发挥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对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中经典名著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发现: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构建着我国统编语文教材中经典名著的价值内容体系,整体教材呈现出意识形态性、教育教学性、社会历史性、伦理规范性等特征。为更好地使价值内涵在育人目标方面落地生成,未来语文教学应以强化意识为目标筑牢育人价值,以学段特点为抓手推进实践教学,以学生实际为着眼点融入价值内涵,以名著阅读为导向传承经典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倡导,经典诵读已经走进学校,走入社会,融入生活,成了人们的生活规范、行为准则。经典作品资源库的构建将进一步让人们深入学习和理解经典作品,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将从中华经典诵读资源库构建现状、原因分析、构建的原则和意义等方面做全面的分析,对资源库的构建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不断完善资源库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就是经典。20世纪40年代到文革期间的红色经典并非稳固的文学经典。红色经典虽然依然被记录在权威文学史著作之中,但整体上看,对其文学性的评价逐渐降低;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红色经典相当陌生,少数读者以怀旧心理接受红色经典。红色经典改编与红色题材创作,是商业化、传奇化和红色化的混合,体现了各种文化、文学力量的相互妥协和融合。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趋势下,"文化软实力"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以人生维度:儒释道课程进入高校课堂为例,从树立学习国学经典的信心、调动青年学习动机,改进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来阐述传承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永嘉既是行政概念,又是文化地理概念。清代部分山水诗及仿谢灵运诗中多次出现的“永嘉”地理符号,不仅是坚守和传承永嘉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谢灵运诗歌经典化过程中的重要发生路径。“春草池”“富春渚”“七里濑”“谢公岭”等文化地理符号,是清人建立对谢灵运诗歌经典性认知的重要媒介。清人仿谢诗通过对谢灵运所建构的“永嘉”地理空间进行审美感知、艺术重构和情感共振,客观呈现谢灵运诗歌在清代的内时间意识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8.
高校经典阅读推广是高校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经典图书开展的富有创意的宣传推介或其他读者活动。根据构成要素,经典阅读推广可分为组织管理体系、文献资源体系、阅读课程体系、品牌活动体系和宣传报道体系。根据对经典的解析层次,经典阅读推广可分为经典赏析模式、经典解读模式、经典演绎模式。高校经典阅读推广须建立学校、学院、班级自上而下三级联动的保障机制,并且可以从经典素养培育、活动品牌塑造、社会辐射效应三个层面进行成效评价。  相似文献   

9.
文学史是以一种实在性与抽象性相兼的姿态存在着,且以文本、人本、思本和事本为其呈现形态。文本作为文学史的本体,主要指历代文学作品,即物化了的、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被文字所凝固的文学创作活动。无论什么时代的文学史或中国文学史的课堂教学都体现着文学史本体观。从文学史角度看,所谓文学经典就是入史率极高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入史率可以作为测定其经典化程度和水平的重要参数。文学经典不是永恒不变的化石。当代文学家及媒体对经典应作严肃、正确的阐释和积极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通过注释儒家经典的形式,对中国经学乃至中国哲学加以理论创新,把中国经学和中国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具特色的经典诠释学。朱熹的经典诠释学内涵丰富,融会经学诠释与哲学诠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本体论诠释学思想体系,并在诠释儒家经典的过程中,提出了系统的经典诠释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1.
笔者关注后经典叙事学研究第二阶段的新发展与新命题走向,指出创新和重点是探讨新引入的各个研究方法的融合和对比,以及对新的后经典叙事学流派之间关系的研究。从新叙事学研究领域、叙事学研究的历时转向、各后经典叙事学流派互融并进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本文所讨论的后经典叙事学研究动向,不仅仅是第二阶段的发展特点,也是主要命题。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体育教育观对经典教育思想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历史上一些经典教育思想作了一个简要的回顾,结合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指出改革的方向是对经典教育思想的回归,体育教学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也是充分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对经典教育思想的回归。充分吸收经典教育思想的精华会使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3.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高校的人文学科教育要加强开展研究性学习,在高等学校的人文学科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佳途径就是以研读中西文化经典为突破口,在人文精神陶冶中锻炼思维,启迪智慧,最终形成能力。而人文学科经典阅读中对阅读的对象选择和研读思考方法就成为研究性学习导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经典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是需要我们不断发扬光大的文学财富。在现行的教材中,古诗词、文言文、经典篇章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针对学生群体的经典读物也层出不穷,家长、老师对学生经典的积累更加关切和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常常面临一些问题,学生对经典漠然、无兴趣,学生课上课下死记硬背,无意识、无应用,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经典的内涵情趣和逻辑。学生处于机械学习的现状。因此,笔者将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为背景,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入手,以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即: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态为视角来谈该理论对经典诵读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的学术视野考察文学经典的建构,更多地看到文学经典生成的外部因素,看到每一个文学经典的特定的文化话语场,看到文学经典处在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开放体系之中。作家作品的经典化,往往是通过纳入国民教育序列、编入教科书而实现。文学研究者则可以而且能够通过文学史叙事体的作用,去影响集体无意识的主流文化,进而促使国家话语霸权顺应时代文化的潮流。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叙事经典的价值维度,针对现当代文学经典选择中的种种问题,找出不应“入史”、不应划为经典的诸种状况,以为文学经典建构之警策。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文化基因是汉字或语言的表达,文化基因理论应作为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文化基因也对文化体系的本质特征具有一定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理应将文化基因的教育放在中心位置,即进行经典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7.
经典阅读成为了语文教学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发掘经典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与经典的精神对话中,提高语文素养,涵养人文精神,这已成为了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探索中的一个重点。让“闲暇”进入语文课堂,使学生从容阅读;用“细读”深入作品内核,使学生体悟作品内涵;借“多元”阅读彰显师生个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文学经典的定义和标准对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我的安东妮亚》进行了解读,从思的内涵、诗的品性、史的价值三个方面分析此书,认为该小说是一部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地位的、充满诗意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文学经典的定义和标准对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我的安东妮亚》进行了解读,从思的内涵、诗的品性、史的价值三个方面分析此书,认为该小说是一部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地位的、充满诗意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丹现象应当进行反思.首先应对于丹解读经典的方式提出质疑,在大众传媒时代,经典的普及与传播活动,应当坚持批判继承的立场.其次于丹现象从属于当代经典热现象,对这一现象应进行症候式阅读.最后从学者与大众传媒的关系看,对知识分子的公共角色与公共责任问题应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