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道,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时。大如席,岂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灾。雨雪霏霏,像空中撒盐,像柳絮飞舞,缓缓然下,真是有趣,没有人不喜欢。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听说谁厌恶雪。  相似文献   

2.
    
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道,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到四寸。大如席岂不是一片雪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灾。雨雪霏霏,像空中撒盐,像柳絮飞舞,缓缓然下,真是有趣,没有人不喜欢。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听说过谁厌恶雪。就是在冰天雪地的地方,爱斯基摩人也还利用雪块砌成圆顶小屋,住进去暖和得很。  相似文献   

3.
数字夸张     
我们通常把夸张分为扩大、缩小和超前三种,如“燕山雪花大如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他酒没进口,人就醉了”。在扩大和缩小夸张中,有不少是运用数字构成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数字夸张。数字夸张常用的数字有“一、两(俩)、三、八、九、十、百、千、万”等。  相似文献   

4.
“春雨贵如油”是夸张还是比喻?尊敬的李老师:我是一位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一些问题,特写信向您请教。1986年北京人文函援大学出版的《现代汉语教程》(王松茂编任义民校)一书中引用鲁迅《漫谈漫画》中的一段话,认为“燕山雪花大如席”运用修辞手法是夸张。这...  相似文献   

5.
一、导语设计 白雪,皎洁、明丽、飞动、飘逸,引人遐想,发人深思。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墨客通过对白雪的描绘,表达他们特有的思想感情。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以夸张的手法显示了他对北国雪花之大的惊讶。毛泽东同志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展现了一幅北国壮丽的雪景图,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相似文献   

6.
数字夸张     
我们通常把夸张分为扩大、缩小和超前三种,如“燕山雪花大如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他酒没进口。人就醉了”。在扩大和缩小夸张中,有不少是运用数字构成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数字夸张。数字夸张常用的  相似文献   

7.
古人防寒术     
古代的冬天似乎来得特别早。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旧历八月塞外已经是满天飞雪了。李白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这样的地方也禁不住大雪的肆虐。这样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古人是怎样防寒的呢?  相似文献   

8.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生存视野中却杳无了。古典诗词中到处弥漫着飞卷如席、如诉如泣的盛大雪况:“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像我等而立之辈,虽未历沧海桑田的大变迁,但儿时作文里的“雪”气还是蛮足的,好歹也目睹过那让人隐隐动容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吧。可现在满嘴冰淇淋的孩子们呢?令其捧着课本吟诵那莫须有的“大如席”,他们会不会牙疼呢?而未来的孩子,该不会把头探进冰箱里去体验雪的滋味吧?没有雪的冬天,还配得上叫“冬”吗…  相似文献   

9.
    
(咏雪的文章多得数不清,梁先生究竟能翻出什么新花样?且让我们往下看。) 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道,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寸,大如席岂不是一片雪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用科学报导衡量艺术语言,用大不敬的语言评说李白的千古名句,实属罕见。)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灾。雨雪霏霏(“雨雪”为偏义复词,指“雪”不指雨),像空中撒盐,像柳絮飞舞,缓缓然下,真是有趣,没有人不喜欢。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听说过谁厌恶雪。(终于赞扬“雪”了。“柳絮飘舞”美,“撒盐”却带有功利意味,“食盐”不是可以吃么?以“雨”  相似文献   

10.
三女婿夸马     
夸张是突出事物特点、表达强烈情感的一种修辞方法,它可以从大处夸大,如“燕山雪花大如席”;出可以从小处夸大,如“心眼比针眼还小”。此外,还可以从时间上夸张,如“一女婿夸马”。据说,塞外有个财主从街上买回来一匹宝马,三个女婿闻讯都赶去祝贺。他们想拍老丈人的马屁。便尽量往好处去夸。  相似文献   

11.
一歌词剑作,允许夸张,借助夸张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使作品艺术形象更鲜明、更真实。“燕山雪花太如席”是夸张;“怒发冲冠”是夸张,“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  相似文献   

12.
雪(节选)     
梁实秋 《同学少年》2009,(12):40-40
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道,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寸。  相似文献   

13.
    
<正>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道,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英寸。大如席,岂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灾。雨雪霏霏,像空中撒盐,像柳絮飞舞,缓缓然下,真是有趣,没有人不喜欢。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听说谁厌恶雪。就是在冰天雪地的地方,爱斯基摩人也还利用雪块砌成圆顶小屋,住进去暖和得很。  相似文献   

14.
“打油诗”的鼻祖当推张打油的《雪》诗,明代杨慎杂著《升庵外集》还记载了张打油的这首《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翻开中国诗史,咏雪名句不胜枚举,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晓,故穿庭树作飞花”,李商隐的“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如霜”,  相似文献   

15.
宋朝的雪     
<正>好像唐朝的雪下得比较大。"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大不大?"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有点惊人,但李白所言也不是孤证,岑参说:"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这么大风,吹出"大如席"的雪花,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还是不敢信,不打诳语的老杜您该信了吧?"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可不是很大吗?  相似文献   

16.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 用中性笔一下一下地敲着下巴,苦苦思忖着该如何破题。偶尔望向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和漫天的雪景映入眼帘,尽管并没有传说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但晶莹的雪花也给了我无穷的希冀,作文的感觉像倾  相似文献   

17.
修辞漫谈     
在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为了突出地表现某一事物的特点,强烈地表达思想感情,故意言过其实,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法,就是夸张.有一首民歌说:“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极言这种种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之大,是超过客观实际的夸张说法.通过夸张的表现方法,在这里突出地颂扬了人民群众在生产斗争的实践中的高度热情和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意气风发,干劲冲天,迅猛异常,这种现实性为夸张的方法强烈地反映了出来.夸张,是以现实的真实性为基础的,并非说假话.鲁迅说:“漫画虽有夸张,却还是要诚实.”又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有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  相似文献   

18.
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北风行》)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最艰难的寻找——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相似文献   

19.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咏雪"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历代不乏佳句名篇。王维的"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写得浑然敦厚;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洋溢着绮丽芬芳;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驰骋着诗人浪漫想象,论名篇则有谢庄的《雪赋》、  相似文献   

20.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用中性笔一下一下地敲着下巴,苦苦思忖着该如何破题。偶尔望向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和四周洁白的雪景映入眼帘,尽管落雪并没有传说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那么盛大,但晶莹的雪花还是给了我无穷的希冀。灵感像玻璃杯里的啤酒泡沫一样冒了出来。我在想:当人为眼前的困局犯愁时,为什么不去往窗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