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花(八)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由表达,真诚写作”的作文教学理念,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学生作文要么“借米为炊”,把作文选上的文章拿出来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作文;要么“画饼充饥”,自己没东西写,坐在那里胡编乱造,从而形成了不属于自己的假而空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英语周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可是,大部分学生存在害怕作文的心理。“言之无物”、“无病呻吟”是学生作文的通病。怎样才能使学生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在教学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想自己愿意想的,说自己愿意说的,写自己会写的,才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蔡平 《学语文》2004,(3):34-34
好的作文是一种独创的精神产品,反映作者独有的个性,并打上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烙印。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写出真情实感。叶圣陶早就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而中学生目前的作文状况却远非如此:要么是一副老气横秋的“照本宣科”,要么是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要么是一  相似文献   

4.
胡刚 《江西教育》2003,(14):26-26
近年来,农村很多小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么凭空虚构、瞎胡编,写出的作文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要么仿写别人的优秀作文,出现“千题一试、千人一面”的现象;实在没办法,干脆就抄袭优秀作文书上的作品。学生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些基础知识题,不愿写作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一、知识面太窄,语言积累贫乏农村大部分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很少开放,形同虚设。学生又很少到书店里去买书,许多学生除了读教科书外,很少阅读到课外读物,写作有时闹出笑话。有一位学生在写《我喜爱的小学…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说:“所谓批,无非是向学生说几句提示的话,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该怎样想才对,该怎么写才好。”过去我给学生作文下批语,要么是“语言生动、情节感人”的“高帽式”,要么是“结构混乱,感情平淡”的“指责式”,抽象简单,虚设议论,学生看了不知自己的作文究竟好在哪里,差在何处。久而久之,学生看穿了教师的批语,批语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了。一年来,我总结过去作文批语的教训,运用启发式给学生作文下批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吴祚稳 《湖北教育》2002,(17):29-30
人们将近两年各地的中考乃至全国高考作文通称做“话题作文”,即命题者从设计的“材料”中引发出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让学生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自选角度作文。然而,临场作文时,常有一些学生面对“话题”,要么觉得无话可说,要么说的不着边儿。为什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写作就是这一能力的具体展现。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是“谈文色变”:要么是无事可写,交一张白卷;要么是无“谋”乱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写到哪儿;要么是东拼西凑。穿“百家衣”弄得不伦不类。总而言之就是对作文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不要说精于构思了。  相似文献   

8.
黄海波 《湖南教育》2002,(15):46-46
接通生活,培养习惯中学生最怕作文,尤其是当堂完成的命题作文。作文课上,学生要么抓耳挠腮,咬断笔杆;要么照搬作文选,从网上下载。作文材料雷同、构思雷同、表现手法雷同已是不足为怪!如何疗治?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学要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要“接通生活”,首先要培养学生处处留心的习惯,开辟和扩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譬如:写日记,教师光布置学生写还不行,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同时,适度开展课内外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作为写作素材,不仅能提高活动的质量,也是避免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提倡学生“写真实的作文,表达真情实感”,可学生的作文要么有真实却干巴巴没有一点血肉,要么是假话、空话连篇.在作文中,如何让习作体现“真”,散发真情的魅力?这里我们先看看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左眼瞎、右腿瘸的国王.一天,国王请画家给他画一张像. 第一个画家画了眼瞎腿瘸的国王端坐在宝座上,那国王画得可真是与真人一模一样.国王一看画像大怒:“这是我吗?把画家推出去斩了.”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小学生作文就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毫无生命活力。然而,当前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套用或抄用,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那么如何克服学生作文中的这些弊端,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写“真”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1.
“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在不少学校还相当地普遍。所谓的“差学生”,大多指“学习不好”或“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这些学生写的作文——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推测——要么是语无伦次,要么是病句成堆,要么是东拼西凑,要么是假大空,总之不会好。——几年前,我就对这种说法持有疑议。一次,到某中学讲作文,使我变得愈加清醒。那次,我先讲作文,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心里真正想说的话,然后出一道作文题《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12.
提到作文,大多数学生就会头疼,尤其是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让他们写篇作文, 更是抓耳挠腮,有如登天。万般无奈时,只有到现成的作文海洋中去探寻了。要么,把人家 的文章改头换面搬到自己的作文中;要么,抄录人家作文的事件;要么,干脆原文照搬,以 求完成“任务”。这样长此下去,学生永远也不会写作文。要想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让“巧妇易为有米之炊”。就该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观察的过程实际是积累材料的过程,感受社会的过程。小学生由于作业繁多, 阅读量小,语言贫乏,加之对社会,…  相似文献   

13.
李发平 《现代语文》2006,(9):117-118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总存在两大弊端:一是作文教学不得法,阅读与写作脱节;二是作文训练不到位,作文成效不明显。不少学生在作文时,存在着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汇贫乏,要么技巧不够等情况。这种状况,使作文的教与学处在尴尬的境地。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应该从博抄到仿写,从而提升到求新。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条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任何技能都必须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摹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这句话可谓真知灼见。下面就谈谈这条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4.
这里的“真”,即指学生作文要以自己的头脑写自己的文章。要敢于抒真情实意,勇于独立完成作文;“实”,即指学生要扎实地训练自己作文的基本功,而不是玩虚招、摆空架子。如此道理,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为什么要旧话重提呢?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作文要做到有真情为感,有事可写,就必须以实际生活为素材,有相当多的学生感到作文没啥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是因为平时生活素材积累太少,一到写作文就是“编”和“抄”。为了让学生作文时“有米下锅”,写自己想写的真人真事,说自己想说的真心话,抒自己想抒的真情实感,在作文课上,我改变了当堂命题的习惯做法,作文的题目、体裁、内容、中心都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能写出语句通顺、有条理、有中心的文章的能力。可见,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传统的作文训练总是局限在“出题——指导——草稿——评改”的模式中,学生作文总是在老师指定的圈内挖空心思去想,自然学生的作文内容普遍单一,学生不能写自己想写的事,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学生被动的、不情愿的成份居多。不难看出这种模式是难以实现《课标》提出的作文能力培训目标的。鉴于此,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由讲练模式的“幕后”走到自主作文的“台前”,作文指导由“限制”变为“放开”。坚持作文自主能力的训练,初步达到了自我训练、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作文水平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大多数学生作文的通病是千篇一律,有一句顺口溜“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你也谈,我也谈,谈来谈去都白谈”,道出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作文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折磨,他们要么觉得无话可说,要么人云亦云,按图索骥。其实,现代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传媒和视听手段,轻而易举地拥有大量的生活信息,他们的视野之广,阅读面之宽,是过去任何时代的学生都无法比拟的,怎么会出现“无话可说”呢?关键是缺乏创新思维,不能从广博复杂的生活表象中找出生活的本质特点,即便是找出了特点,也不能从一个新颖独特的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所以大多数学生只好说空话,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把作文的训练当成是单纯的训练,不少一线教师还发表了诸如“套路作文”“技巧作文”等等之类的论文,其实从作文教学的程序来说,这样的“论文”往往忽视了作文教学的育人功能,而且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学生则为作文而作文,要么就是胡乱编造,要么就是抄袭套题,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云南大学中文系的陈丽卿教授对我说:“搞不懂你们中学教师,在作文评卷中只会用及格分数上下浮动,对学生丁丁计较。一篇学生作文,如果文从字顺,有真情实感,给个百分制的八十分以上怕没问题吧?”以前我总认为,究其原因要么是水平太有限,要么是受“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影响太深。现在学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恍然明白了这其中有个“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如果把学生当作“对立面”,不能“欣赏学生”,那么再优秀的作文你永远也不敢划上个满分的!《语文课标》中说:“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  相似文献   

20.
提起作文,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每到作文时,大多数学生都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了应付“差事”,他们不是照搬作文选,就是东拼西凑乱堆砌,结果是要么千人一面,要么文不对题。为了解决学生写作文这一难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摸索出一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