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英文出版的北京周报于三月四日创刊.这个刊物的任务是向国外及时地报道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的发展情况.由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人士对新中国发生了兴趣.已经出版的"中国建设"等外文杂志还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因而又创办了这个刊物.北京周报每期载有专文、特写,并设有各种专栏."一周大事述评"专栏扼要地报道了中国国内一周间的重大的政治事件、城乡建设的重大成就,以及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外关系"一栏报道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友好往来,文化交流和贸易等情况.为了使国外读者了解我国对重要国际问题的态度,北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柯灵先生的编辑生涯的开始是以1930年夏在浙江绍兴创办的《中国儿童时报》为标志的。最近,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发现其早年创办的第一份刊物——《时事周报》,修正了这一传统说法。《时事周报》,1930年3月22日在上海创刊,32开本,竖排铅印,内页共16面,外加封面、封底,每周一期。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军事、党务、教育等,从第二期起开始登征订广告,试图向外省市发行,但收效甚微。不久,因经济发生困难,被迫停刊,前后存在还不到两个月。  相似文献   

3.
钱奇 《新闻记者》2004,(9):12-12
《文汇读书周报》出版一千期作品精粹,最近结集为“文汇读书周报文丛”,由文汇出版社出版。该文丛共三种,《辫子,还是辫子》是文汇读书周报品牌栏目“书人茶话”文章的精粹结集,关注“窗外风雨”,注重趣味性、可读性和思想性。《听听那风声》主要是“人物专访”、“人物志”等栏目文章结集,无论短小精悍的“书人小影”,细致入微的“大家肖像”,还是深情款款的“师友杂忆”,所记录的都是一段难忘的书人书事。《都是媒体惹的祸》所收均为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的曾引起书界广泛关注的文化争鸣。如《红与黑》翻译问题讨论,张紫葛“传记”真实性讨…  相似文献   

4.
上海"孤岛"时期的图书出版紧紧围绕"抗日救亡"主题,迅速反映局势变化,针对性强,表现形式灵活,宣传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资本论》等大量精品图书,鼓舞了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和抗战信心,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温济泽同志的遗著———《第一个平反的“右派”———温济泽自述》,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温济泽(1914-1999)1929年参加革命,坐过国民党的牢房,也蹲过“文革”的“牛棚”。他是30年代李立三“左倾”路线下参加南京暴动工作在世的三个见证人之一;他亲历40年代延安王实味事件,并受李维汉嘱托,在80年代王实味冤案平反中起过重要作用……。在党内,他以思想活跃、敢说真话著称。这本35万字的著作记录的,有他亲历的中共党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有他交谊往来的政坛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宣传马列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1921年12月,处在秘密状态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在上海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创办了党领导的第一个妇女刊物——《妇女声》半月刊。王会悟是这个刊物的编辑之一。主要稿件都是由李达审阅修改的。该刊明确宣布其刊行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七年冬,上海沦为“孤岛”,文化战线上的救亡工作,在党的领导下,针对客观形势的演变,作了相应的部署,于是各种救亡报刊,相继出版,以新的姿态投入战斗。《战声》三日刊,经过筹备,于一九三八年四月在上海创刊,篇幅为十六开大小,每期四  相似文献   

8.
作者题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为了给新中国出版史提供若干具有“标志性”的重要史料,遵《中国图书评论》编者之嘱,笔者根据有关资料编撰了本文。为便于查阅,分为“重大事件和活动”、“重要典籍出版”“重要政策法规”和“组织机构沿革”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到图书馆借阅过书籍的同志都知道,读者要借阅某种书籍,必须先查询图书目录,找到该书的目录卡片,记下该书的“索书号”,才能找到他想要找的那种书籍。图书馆,就是靠着这个“索书号”,把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乃至几千万册的藏书组织起来,有条不紊。图书馆员就是根据这个“索书号”准确地取出读者所  相似文献   

10.
陈阳 《新闻世界》2013,(4):195-196
本文主要研究上海“孤岛”时期《申报·自由谈》利用副刊文体的丰富多样性针砭时弊,揭露敌人阴谋,反映现实,从而唤醒国民积极抗日,形成了有力的抗El救亡舆论氛围,推动着上海民众的抗日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1.
1998年7月23日,怀玉山在暴风雨中呻吟!猛兽般的山洪在山区横冲直撞,顷刻间山体滑坡、交通通讯中断、房屋倒塌、良田被毁……我和同事徐丽英遭遇上了这百年不遇的山洪暴发,被困怀玉乡,渡过了永生难忘的五天五夜。第一天晚上9点,摇曳的灯光下,怀玉乡党委书记肖建荣正打着手势向乡里的全体干部职工作抗洪抢险的紧急动员,9小时240毫米的强降雨将考验这里的每一个人。短短十多分钟的会议不时被打断,一会儿有人报告公路大塌方;一会儿有人报告鹿场围墙被山洪冲倒,逃了十多只鹿;一会儿又有人报告通讯中断:会议室里的气氛越…  相似文献   

12.
在抗战期间的上海,诞生了一份综合性半月刊《少年读物》。它在以文艺科普的形式为“孤岛”少年普及知识的同时,坚持抗战立场,具有自由派爱国知识分子同人刊物的独特面貌,体现了“孤岛”期刊救亡、启蒙、消闲三重价值追求,是少儿出版史中不应被遗忘的一份优秀期刊。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与写作》2007,(12):52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改组.国共合作建立。1926年6月北伐前夕.国民党出版的报刊有近百种.其中大部分是由共产党人主持.以国民党机关报刊名义出版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报刊。《政治周报》就是当时较有影响的报刊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1936年6月10日,中共党员夏衍、周扬等在上海组织筹办了《光明》半月刊。作为一份进步文学刊物,为便于打开销路,该刊采取与生活书店联合办刊的方式,由洪深担任发行人,洪深、沈起予为主编,夏衍、沙汀等担任实际编务。洪深是我国早期电影的开拓者、导演、剧作家、戏剧评论者,曾任左翼剧作者联盟总书记,在文艺界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上海"孤岛"的党内外文化工作者出版发行图书报刊,在现代书刊出版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16.
日寇紧紧包围中的“孤岛”,在党的领导下,文化战线上的同志,本着抗战必胜的信念,再接再厉地坚持战斗,以舌和笔为武器,运用合法和非法相结合的灵活方式,先后建立了大大小小不同形态的文化堡垒开展救亡活动。经过一年来的艰苦斗争,抗战形势有了新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团结留在“孤岛”上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文委决定办一个综合性的、以研究思想理论为重点的大型刊物,教育群众,进一步提高政治认识和理论水平,以利于文化战线上贯彻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7.
一、重要典籍出版建国后首次出版《毛泽东选集》——1951年10月开始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首次出版《列宁全集》——1955年12月,《列宁全集》中译本第一卷出版。1963年2月出齐三十九卷。首次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56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译本第一卷出版。1986年5月出齐五十卷。首次出版《鲁迅全集》注释本——1956年《鲁迅全集》注释本开始出版。回959年出齐十卷。建国后第一本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刊创刊。——1958年6月《红旗》杂志创刊。首次整理校点《二十四史》——周恩来总理于1971年4月2日指示整理《H十四史》和《…  相似文献   

18.
尽管跨下江轮,从卡港驱车去江都镇,只需一小时的行程,可对于他们两个——阔别故里、乡情难抑的游子来说,总觉得归乡路是那样的漫长。我,也许因为与他们都是新闻界的同行,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思。情切心更急,我知道他们是多么希望早一点儿领略故乡的风姿,听一听淳朴的  相似文献   

19.
全美现有的1500份日报中,家族拥有、发行量在4万到6万份之间的仅剩30家,《费耶特维尔观察家》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是“一二九”时期北平党的地下组织主办的一个宣传抗日的刊物。创刊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六日,停刊于一九三七年二月十六日,前后共出五期。它的读者主要是广大知识分子和各阶层爱国人士。它一诞生,就亢立高呼:“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联合起来,抵抗我们民族的敌人!”它教育广大读者,认识“只有抵抗日本强盗的侵略,才能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