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明 《华章》2010,(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水平需求的提高,民生问题在我国社会越来越突显出来,解决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首要问题.民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在做出各种政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差异机会平等。差异机会平等在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差异机会平等理念应成为现时代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民生是指与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利益问题,如衣食住行、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虽然马克思主义文本并未直接论述民生问题,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民生发展思想。马克思也正是从民生问题的逻辑主线出发,创立了唯物史观。因此,在民生建设中,可以马克思民生发展思想为指导,通过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推进社会制度改革等方式改善民生,以更好地促进民生发展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实现职业教育公平是惠及民生问题的核心要素。分析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影响因素,剖析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策略应对,对我们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稳定、和谐。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条件和基础条件。解决民生问题重点要做到:重民生、保民生、安民生、强民生、和民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的重要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运用,它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既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本质,又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社会的重要问题。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民生思想,着眼于新的实际,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生观。其主要内容包括根本指导思想、理想归宿、基本目标、行为主体、法制保障。研究和学习十六大以来党的民生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邹桦 《华章》2011,(14)
住房保障是现代城市社会一个重要民生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住房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就目前中国住房制度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找出我国住房保障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一系列改革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从探索民生问题解决途径的过程中, 引发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和重视。认为民生问题的解决, 离不开对农民问题的解决。“五四”运动后孙中山的社会历史观逐渐发生变化, 利民、为民、重民的思想观念促使他转而认识到, 只有发动、组织和依靠农民力量解决农民自己的问题, 才能最终解决民生问题, 取得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民生问题是一个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社会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生理念与践行不断发展的源泉;矛盾的不断演进是民生内容丰富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突出重点,逐一击破是民生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人民群众是民生问题解决的主体和依靠力量;成熟的社会心理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是一个价值关系范畴和社会历史范畴。研究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研究,可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视角切入;对马克思主义民生实践的研究,可从历史和问题两个视角切入;对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总的方法论原则指导下,采用问题分析、价值分析、系统分析、矛盾分析、比较分析等具体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提出马克思思想历程存在“认识论断裂”。审视阿尔都塞所谓马克思“认识论断裂”的三个理由,可以得出结论,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概念密切联系、人的问题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不可或缺的内容与主题、意识形态与科学理论的难以截然区分,这就表明阿尔都塞关于马克思思想中“认识论断裂”主张是有失偏颇的。剖析阿尔都塞所谓“认识论断裂”主张的失当之处对于弥补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人的本质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上的困境、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人的内在联系、明确科学与意识形态的辨证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民生、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主要有: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基础是发达的生产力,主体是人民群众,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目标是公平正义,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要保障是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生态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人与自然辩证关系为核心内容,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阐述了生态问题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明了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是实现共产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区别于其他流派生态观的理论特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的生态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自称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可以解决晚期资本主义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危机。哈贝马斯重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并对马克思生产范式理论进行了批判。从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批判的解读以及哈贝马斯交往范式与马克思生产范式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从根本上说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学术路径的倒退。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百年史实的展现:社会进步论(“前唯物史观”)、“阶级斗争”主导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能动的革命的历史唯物主义、“推广论”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到当今的以“以人为本”为内涵的历史唯物主义。史实表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文本的重新解读而一直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而这种嬗变却恰恰是时代诉求与马克思主义文本重读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地探究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既是对他们以前的思想中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完善,也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体现着时资本主义的判断和对现代化的追求。民生就成为社会主义在中国所关注的一个根本问题。古代与民本相联系的民生思想有一种社会主义的潜能;近代以来,民生问题与大同思想的现代转化相联系,使中国现代化追求与西方社会主义取得了共鸣。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追求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创新,体现了对民生问题解决的不同路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把民生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的诸多意义中,民生是最紧贴教育人文本义的。作为地方教育范式的“教育之乡”,深刻反映了教育的民生意义。“教育之乡”本为民意表达,源自生计思考,彰显乡民权益,适成民居环境。南通教育个’案揭示和实现“教育之乡”的民生意义有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区域与全国的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绝对贫困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制度上反贫困的举措是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针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