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为了求得中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物质基础是土地。而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保护耕地不仅是保护农业的基础,也是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利用是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挖掘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走旧城内涵发展道路,是解决我国“吃饭”与“建设”矛盾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源与环境优势。国家把柴达木盆地确定为循环经济实验区,对于保护和发展青藏高原以及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尽管政治、经济和文化对其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但人口、资源、环境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同样不可替代。我们要遵循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处理好高等教育与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环境,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尽管政治、经济和文化对其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但人口、资源、环境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同样不可替代.我们要遵循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处理好高等教育与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环境,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证生态旅游资源能够得到永续利用.生态旅游应该是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必须加强对旅游容量的研究,以保证生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理想的人居生活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要做到人居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应在建设中遵循五个原则,它们是: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地域性、合理利用资源、运用高科技。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梳理各个相关的规划与战略,发现涉及城镇化规范的文件有很多,但是实际发展过程中按规定操作的较少。贵州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凸显,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有限,必须从实际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进一步改进的路径。针对贵州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提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与建议。首先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其次要高效节约用水,合理开发与利用矿产资源;最后,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促进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一些地方旅游资源在粗放式经济、盲目开发等不合理利用下正受到损害,因此,促使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应用,合理的开发离不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渗透。持续发展的涵义有3个最基本的要点:一是公平性原则;二是持续性原则;三是共同性原则。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进行游览活动与社会环境系统关系变化的一种规范。文化旅游的市场潜力无限,只要开发角度新颖、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充分挖掘独特的民族文化精髓,可供利用的资源将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9.
文献资源建设一直是图书馆事业的核心问题,而文献资源的选择与控制是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选择与控制体现在不同类型文献资源的和谐发展、重视网络免费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资源馆藏体系、复本量与使用权的配置优化和采访方式的合理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下的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可持续发展下的环境资源产权界定区别于一般的产权界定,具有特殊性。针对我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上存在的价格失真、产权虚置、产权流转不灵和监管不力等方面的缺陷,应从产权明晰化入手来建立合理的环境资源产权结构和高效有序的环境资源产权交易市场的制度创新理念,实现由单一的环境资源产权结构向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转变,实行环境总量控制,建立排污权所有权制度,力求建立合理的环境资源的价格体系,促使环境资源产权交易方式的多样化,建立一套环境资源使用权的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标准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其客观标准。从总体上看,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应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本文从人力资源配置过程的视角具体分析探讨了投入产出的效率标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标准、总量和结构均衡标准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协调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标准。  相似文献   

12.
调研国内外生命科学进展及其人才培养信息,对豫西地区的生物生态资源、经济发展及基础教育进行调查与分析,对相关专业的人才市场做出评估,构建科学合理的相关专业及人才培养方案,为地方基础教育及经济发展培养师资及应用技术人才.结合豫西区域资源进行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四川省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存在许多问题:农村学校生师比呈两极分化,农村师资整体素质较低且专业结构失衡.其根源在于农村师资配置方式单一,教师经济地位低,生活工作条件差且缺乏激励机制.均衡城乡师资首先应提高农村教师职业竞争力,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其次应加强教师交流和培训,促进存量师资的均衡配置与素质提高.最后应利用计划市场双重手段,调节增量师资的城乡配置.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是指以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资源过渡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是原有的社会发展范式的核心理念,但是按照这一理念所展开的发展实践却导致了社会发展场阈中人的缺失,以及众多社会问题的凸显,很多国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为了走出发展困境,构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实践的新的发展范式,弗朗索瓦.佩鲁、阿马蒂亚.森和保罗.谢弗等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分别提出了价值本位、自由本位和文化本位的社会发展范式。以马克思实践论的双重维度——理性维度和价值维度——为理论视角,辩证吸收已有的关于社会发展范式转换的研究成果——由"重视经济增长范式"到"重视人-文化-价值进步范式",审视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可以发现: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发展范式转换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其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世界各国普遍发生的一些社会问题。其特殊性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性层面——市场经济、工业化、科学技术和分工等——还没有发育成熟;第二,中国社会发展范式转换是由党和政府主导、主动完成的。中国的社会发展范式转换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因此在发展范式转换的实践过程中应该有独特的发展对策,应当建立适应发展范式双重维度转换的应有机制;虽然当前批判并制约社会理性层面发育的时机还尚早,但还是要将社会公平与正义作为政府制定各项政策和法规的核心价值诉求,尽力避免市场经济、工业化、科技和分工等的发展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它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环境问题已越来越突出,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解决单靠市场机制本身是无能为力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以实现市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道德作为变量因素对生产力发展的诸因素的辐射、渗透和调整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力;道德对调整和完善经济制度的价值;道德对合理配置和利用人力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辽宁城镇发展具有资源型城市比重大、区域发展能力增强,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建设能力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来自城市等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对资源的消耗、沿海重化工业为主的布局对环境带来的压力、二元体制带来的城乡差距扩大等成为制约辽宁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因此,要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多元化城市环保投资体系,促进辽宁城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负载指数法对内蒙古各盟市水资源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人口数量、降水量、水资源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也不一样,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但是整体来看,除了呼伦贝尔市,各个盟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都比较高、开发利用潜力比较低,开发条件很不乐观。因此,应该从社会、经济、环境整体系统出发,合理利用水资源,努力改善水环境。  相似文献   

20.
均衡发展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和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重要的战略性指导思想。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迫切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并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合理、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促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部门与办学机构相互扶持、均衡发展,使职业教育向以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终身教育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