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较确凿的考证资料,纠正了鲁迅和他人著作中有关柔石生平的错讹。包括:生年、出生地、赴京求学及由京返乡时问、亭旁暴动时间及柔石与此次暴动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柔石     
“左联”的伟大旗手鲁迅和优秀战士柔石,都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气概,经历了时代风暴的洗礼,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鲜红篇章。他们之间的革命友谊和战斗业绩,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文学史上永放光芒。一柔石和鲁迅的相识是在一九二八年,但柔石作为鲁迅的学生,他与鲁迅的相见却早在一九二五年。是年早春,柔石从宁波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其时鲁迅在北大讲授“中国小说史”。鲁迅在一九三三年说:“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这里指的就是柔石在北大旁听  相似文献   

3.
鲁迅对柔石小说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启蒙观念、关注重心与小说模式方面。鲁迅对柔石深刻的影响使柔石成为一个地道的人道主义作家,柔石向鲁迅的学习是成功的,他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柔石烈士1923年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后,基本上结束了他的学生时代,1928年夏秋间投奔到鲁迅的麾下,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革命历程,痛惜正当而立之年即遭杀害。在这中间,他曾有过一段北去南回、浪迹江湖的经历,但比较起来莫过于去沪前在宁海家乡这一时期最为重要了。这里涉及到所谓“创办宁海中学”、“任教育局长”与因预闻“宁海县农民暴动”事而被迫潜逃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自鲁迅以下的有关文章,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或根本不确,或瑕瑜互见。本文根据至目前为止所掌握的史料希图对此进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左联五烈之一柔石,在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上确实受到了鲁迅的深刻影响,但二者也有着不同之处,二者小说中知识分子死亡意识有着明显的不同。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对待死亡表现出以死反抗,柔石笔下的知识分子表现出以死殉葬。柔石在思想及创作手法等各方面显得稚嫩,但稚嫩中也有自己的个性、实力和进取精神。从两者的文本对比中可感受到文学大师鲁迅的辉煌成就和青年作家柔石的努力奋进精神。  相似文献   

6.
1931年2月7日,进步文化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五位青年作家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柔石是血染早春的左联五烈士之一,在烈士英勇就义两周年之际,鲁迅先生发表了传世散文<为了忘却的纪念>.他在文中回忆了与柔石的交往,平实细致地讲述了柔石的人品和文品,从中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对柔石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烈士牺牲的悲愤之情.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抄录了柔石的狱中书信,信的署名不是柔石,也不是赵平福或赵平复,而是“赵少雄”。“赵少雄”是谁?课文没有注解。其实,“赵少雄”就是柔石,准确地说,是柔石此时的化名。陆方在《上海英烈传》第二卷里详细地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1931年1月17日下午,柔石来到汉口路东方旅社31号房间,出席党内一部分同志反对王明的秘密集会。不幸,他和林育南,以及‘左联’作家胡也频、殷夫、冯铿等与会同志遭到租界巡捕房逮捕。被捕时,柔石化名赵少雄,声称是北新书局的编辑,他被巡捕押着去北新书局对证。”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  相似文献   

8.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语言大师之一 ,不仅语言技巧娴熟 ,臻于化镜 ,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 ,都用得出神入化 ,让人叹为观止。在这里 ,略举两例省略号的运用 ,就可知一二。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 ,鲁迅是这样写得到柔石的死讯的。“天气愈冷了 ,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 ?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 ,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 ,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 ,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 ,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 !……”柔石是一个憨厚得过分 ,也就是鲁迅说的已经很“迂”的青年。不敢和女同乡…  相似文献   

9.
柔石小说的语调一贯比较沉重,《希望》《会合》两篇却显得比较另类,在此柔石运用喜剧化的讽刺艺术,对婚姻与革命给予了批判性反思。这两篇小说反映出柔石与鲁迅在思想上的链接。柔石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续了鲁迅的思路,以执着于真实的怀疑精神,在启蒙的立场上继续关注着"新"与"旧"的悖谬问题,喜剧性的叙述笔调使这两篇小说具有鲜明的反讽色彩。  相似文献   

10.
鲁迅对柔石作过这样的评价:“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鲁迅是在回顾总结自己的长期观察体验后提出这个结论性意见的,因而也是符合柔石为人实际的。从开始懂事起,柔石就注意“修养品性,完美人格”,对刚正不阿的先贤方孝孺等十分敬仰,以为楷模。即使后来担任了一官半职,依然克己奉公,以至被人视为“书呆”。他刻苦自勉:“社会是黑暗的,有的时候,做坏的人得便宜,做好的人吃亏。但我们因此做坏  相似文献   

11.
柔石小说的语调一贯比较沉重,《希望》《会合》两篇却显得比较另类,在此柔石运用喜剧化的讽刺艺术,对婚姻与革命给予了批判性反思。这两篇小说反映出柔石与鲁迅在思想上的链接。柔石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续了鲁迅的思路,以执着于真实的怀疑精神,在启蒙的立场上继续关注着"新"与"旧"的悖谬问题,喜剧性的叙述笔调使这两篇小说具有鲜明的反讽色彩。  相似文献   

12.
柔石小说的语调一贯比较沉重,《希望》《会合》两篇却显得比较另类,在此柔石运用喜剧化的讽刺艺术,对婚姻与革命给予了批判性反思。这两篇小说反映出柔石与鲁迅在思想上的链接。柔石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续了鲁迅的思路,以执着于真实的怀疑精神,在启蒙的立场上继续关注着“新”与“旧”的悖谬问题,喜剧性的叙述笔调使这两篇小说具有鲜明的反讽色彩。  相似文献   

13.
一作家柔石(1902—1931)和他同时牺牲的其他四位“左翼作家联盟”的作家一起,一般称为“左联五烈士”,也因鲁迅写的《为了忘却的记念》等文而知名。柔石在师范学校上学时(1921)起就开始写作,1928年在上海进入作家生活,到1931年被国民党逮捕杀害为止,时间不长,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留下了一定数量的作品。过去,他在中国的评价,例如说“左联五烈士不但是作家,而且,更重要的,他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他们首先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无产阶级的革命家,然后才是革命的作家。”那终究不过是作为殉难党员作家来评论的,还没有作过深入他作品世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和柔石一起牺牲的烈士究竟是二十三人还是二十四人?这虽然并不影响《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的教学,但这是历史事实,必须弄清楚。薛绥之同志在《鲁迅杂文教学的一些体会》一文(见《语文教学通讯》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中说,“如《为了忘却的记念》第四部分记叙了柔石等二十三人被害,……”鲁迅原文写:“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相似文献   

15.
“柔石”一名的由来1931年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龙华的青年作家柔石,原名赵平复,他的更改名字的故事,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曾有所记叙,但并未说明他为何爱用这一笔名的原委。其实,这个笔名并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有其深刻的意蕴。赵平复原籍浙江宁海。...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相似文献   

17.
左联五烈土之一、著名的青年作家柔石,很早就开始写作。现在留存下来的第一篇小说,写于1923年8月。经过两、三年短篇小说写作以后,柔石开始了结构长篇的尝试。他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旧时代之死》。这部小说由北新书局印行,出版于1929年10月。小说封面上画着一垛古老的城堞,城堞上空悬挂着一轮黯淡的月亮,它象征着旧时代象重城和黑夜一样压在人们的头上。  相似文献   

18.
柔石在自己的乡土小说创作中,对劳动妇女中的母亲形象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一个个悲剧性的母亲形象背后饱含着作家深切的感情,这与柔石自身特殊的经历和其所受的鲁迅文化精神的影响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1、“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柔石于1923年6月毕业于富有斗争传统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7月赴南京考东南大学未被录取,曾在杭州当了几个月家庭教师,于1924年赴慈溪普迪小学任教,至年底,因追求进步主持正义而被辞退。于1925年2月去北京,为北京大学旁听生,听过鲁迅的《中国小说史》和《文艺理论》课。由于柔石对鲁迅的景仰,当时  相似文献   

20.
读鲁迅的文章,只有对他的思想有了整体的把握,才能对他的具体篇章悟得更加深刻。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解读也是这样。由于在13岁这样一个敏感的年龄经历了家庭从小康坠入困顿的窘境,使鲁迅得以从小饱尝了世态炎凉,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更由于鲁迅生命力的旺盛,思想情感的丰富、细腻、敏感等等,使他对人世间的黑暗有着特别深刻、敏锐的体察。在他的另一篇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曾描述过他怎样向年青的柔石讲述世人怎样吃人,而年青的柔石又是如何不相信,且发出疑问:真会是这样的么?鲁迅并曾坦言,正因为自己对人世间黑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