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是美,有美的文字,美的画面,美的人物,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如果教师在培智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挖掘语文中“美”的因素,将蕴涵的“美”呈现出来,让智障儿童“与美丽相约”,就能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是美的宝库,作为古今中外现实生活反映的每一篇文章在内容上都有无数美的因素。负载这些内容的形式,都是姿态纷呈的美的形式。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构成“整体美”;戏剧的动作、对话、背景组成“冲突美”;散文体现清越、隽秀、玲珑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问题,已有不少同志进行过研究。本文想从人物、词语、结构这个教学系统出发,谈一谈语文美育的新做法。一、加强人物分析,以美的形象去启发学生的美感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以语言为手段,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美的形象。这些形象具有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特点。语文教学应该针对这一特点,加强形象教学,运用作品中美的形象,启发他们美的感知,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如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悼念了烈士,寄托了哀思,在揭露中外杀人者的罪行的同时,为读者塑造了爱国青年刘和珍这一美好的形象。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始终微笑”、“态度温和”、“沉着勇毅”、“殒身不恤”、“欣然前往”等细节描写,让作者所刻画的友爱团结、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爱国青年刘和珍这个美的形象活动起来,从而冲撞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的美感。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过程,概而言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意境进行感受、领悟,进而得到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教益的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呢?一、体会形象,理解“美”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纷繁的社会生活进行观察、思考、选择,并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塑造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因此体会形象,即通过朗读或品味课文,使学生从人物形象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中去寻求和感受人物的形象美,并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心灵美,是进行美育的重要环节。《七根…  相似文献   

5.
对视觉文化的理解存在文化和方法两种视角,文化视角强调视觉文化的文化特性,方法视角强调视觉文化理解过程的能力获得,特别是对美的习得。通过分析语文的学科视觉文化特性,我们发现视觉文化的理解过程和语文教学目的实现过程在目标上存在一致性——对美的追求。运用视觉文化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性是实现语文教学美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视觉引导一文化解读一价值发现一审美培养”这一视觉文化方法的逻辑,能够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审关能力,形成理解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个美的世界,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听、说、读、写等环节,用教材中的美、生活中的美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美的事物的熏陶、感染下,达到情感理性化,建筑起美的心理结构,对其精神世界发生作用,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美的体现语文世界的美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大方面。(一)美的形式:包括美的语言、美的色彩、美的风格、美的结构等等。1.美的语言。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第一要素”。语文教材中的语言,其形象性、韵律美不同于其它艺术品。为了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作家往往用尽心思求得传神之笔、传情之笔,使艺术…  相似文献   

7.
强调学生的情商教育,我们就不得不首先让学生能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美。而语文就是一个美的富矿。语文是美的富矿,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也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既有苏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也有易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既有傲然挺立于大西北的白杨的伟岸崇高,  相似文献   

8.
<正>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很多教师解读这一语文要素时,容易出现两个误区:其一,只关注“思维”过程,而忽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二,只聚焦“思维”状态,忽视“人物的思维”以故事情境和情节为蓝本。所以,语文要素之间蕴藏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课文的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推动着“人物思维”的发生、发展;而依循人物内在的思维过程,就如同把握了故事发展的脉络,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之思,  相似文献   

9.
“和美语文”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提出并实践的教学主张。美的辞藻、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意蕴,和美语文从古今中外哲人中汲取精髓与智慧,旨在克服小学语文教育中诸多的极化现象,以一分为三的哲学观,求得对立统一,从和谐融通中实现语文教育的生态之美。多年来,和美语文在阅读教学方面逐步形成了“美不胜收、韵味无穷、有感而发、品味高雅”四大教学智慧。尤其是那“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构建的和美课堂,令人沉醉不已、深受启迪。  相似文献   

10.
“美”是语文教学的主题,语文教学要求努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真正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生活美、意境美、文化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美的课堂?如何对学生进行美的引导、美的认知与培养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的世界是一个美的世界:美的景、美的人、美的物、美的的情感......现代文是这样,走进古诗词,你会发现同样的美!有人说,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热爱诗就是热爱生命。正因如此,我们不难发现古诗词在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少,《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中要求学生“通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基于这一要求,语文教学中对古诗词就不仅是读读背背,还应让学生学会欣赏。“欣赏”在现代汉语中一解释为“认为好,喜欢”,好在何处?为何喜欢?这就是说“欣赏…  相似文献   

12.
下雨了,突如其来的雨使出行的人们纷纷躲进这小小的服装市场. 这个服装市场虽然小,但是卖的衣服却种类繁多.一个小女孩儿也进来躲雨,她环顾四周,无意中看到了一条黄纱巾.她停住,呆呆地看. 这条纱巾好漂亮,它很扎眼地挂在货架上,飘着,就像一只黄蝴蝶.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是真善美的统一,美的境界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语文课堂教学对美的追求,就是师生对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的追求。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上看,语文教学美在何处?首先,美在和谐。和谐是各种相关因素配合恰到好处的结果。语文教学中,涉及的因素很多,只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美的境界才可能形成;只有当师生的配合创造了一定的美的情境的时候,才具有美的特性。请看下面两个例子,讲授《夏天也是好天气》一课时,导入新课后,便从标题的理解开始,然后,布置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夏天也是好天气”的句子。一会儿,学生都找出来了。老师就…  相似文献   

14.
《外国小说鉴赏》是苏教版高二年级第二学期两本语文教材之一。这本教材一反小说教学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的套路,依据“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八个话题,选编了十六篇外国经典小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的小说鉴赏应该如何落实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小说鉴赏课,  相似文献   

15.
求解“美的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的劳动、劳动的两个尺度是“美的规律”的基础,但是由此却得不出两个尺度就是“美的规律”的结论,我以为,“美的规律”似应包含以下规定:第一,美的创造必然表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第二,美的创造和欣赏是一种趋功利的活动,所以,美的创造和欣赏从根本上是人的自我欣赏,可以说,“美的规律”就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欣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爬天都峰》一课,故事中出现了三个人物,一个是“我”,一个是“老爷爷”,另一个是“爸爸”。在人物对话中,“老爷爷”两次把“我”称作“小妹妹”。笔者认为,这种称法实在有些不妥。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商之。“小妹妹”这个称呼,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俗一般来说有以  相似文献   

17.
特级教师韩军在《四十回首》中说:“《诗经》是美的,《楚辞》是美的,唐诗、宋词、元曲也是美的;文言是美的,白话也是美的;汉语叙事文是美的,汉语议论文、抒情文都是美的。语文课堂,为什么不能是美的?汉语构筑了汉语的文学艺术,我们为什么不能构筑汉语课堂的艺术?”作为在教坛上探索了多年已取得很大成功的语文教师,他的反问体现的是一种自信,但这反问也是对语文教师的一种灵魂拷问和精神激励。要把语文课堂变成美的课堂,要把语文教育变成艺术,就不能忽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倾听艺术。  相似文献   

18.
语文,因它的文字鲜活而美,因它的生活化而美,因它的创造性而美……正如薛有庆在《新课程呼唤美的语文》一文中所说的:“语文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多么精练美妙的概括,这就注定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因此,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堂亦是充满了美的旋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创设美的语文课堂势在必行。现在我就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美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康棣棣 《职业技术》2006,(12):202-202
喜欢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小说有些年头了,尤令人激赏的是其小说中的人物塑造,血肉丰满,浑若天成。其中篇近作《吴川是个黄女孩》中的人物既有其以一贯之的特点,又有一些新的变化。一、一个伤痕累累的“赢者”的形象《吴川是个黄女孩》(以下简称《吴》)中的主要人物“我”,虽然也称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学到领会事物美或艺术美的方法,产生美的感觉或体会,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学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美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自然美、社会生活美、人物心灵美等内容,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