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上周听课,听到李煜的《虞美人》,对“愁春水”之喻有了新的思考。以前看这一比喻,只从本体与喻体的相似处分析:春水东流,见愁之绵长;春水满江,见愁之深重。现在,多问几个为什么,似乎发现了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正>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位皇帝,后人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他在位时期,南唐国热益发奄奄不振,正处在北方北宋的强大压力之下,他每年都向宋交纳一定的贡物,以换取国家苟延残喘的生存。975年宋举兵进攻金陵(南唐国都),李后主被囚禁,从而他过着“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后因作者常写怀念故国的词,被宋太宗赵光义派人毒死,年四十二岁。  相似文献   

3.
《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内容主要表现了作对故国的思念。《南唐书注》中说“后主《乐府词》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皆思故国也”。在这一时期内李煜的很多词都表现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如《乌夜啼》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上片就环境烘托,下片只用一个具体的比喻,却深刻地反映出作切身感受的无可解脱的愁苦。[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李永超 《学语文》2009,(4):41-41
李煜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的闻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胡应麟在《诗蔽》中写到李煜“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祖……至此君方当是行家”。  相似文献   

5.
先看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相似文献   

6.
南唐词人李煜和南宋诗人陆游在各自的作品《虞美人》和《临安春雨初霁》(同时入选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中,都提到“小楼”一词,同为“小楼”,却有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一、思念之楼由南唐的末代皇帝,变为北宋王朝的阶下囚。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怎能不让词人伤感、惆怅,怎能不让词人思念过去的幸福时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此时的小楼只能勾起人无限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思念而产生的孤寂、凄凉、愁苦之情。又如李煜的另一词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相似文献   

7.
听雨     
江南多雨。雨,于我有不解之缘。耳畔潺潺的雨声,总使我浮想联翩:唐明皇入蜀地,于斜谷栈道,怅听那绵绵不绝的雨声,心伤贵妃,乃制《雨霖铃》曲以寄恨;南唐后主李煜羁拘他乡,哀听“帘外雨潺潺”,心悼故国,乃吊无限江山“流水落花春去也”;山水诗人孟浩然闲居  相似文献   

8.
<正>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选入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沦为"阶下囚"的李煜借这首词抒发了亡国之恨,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这首词的上阕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老师通常会这样解读:句中的"东风"一词可以理解为"春风",句中的"又"说明时光飞逝,归宋又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春天来了,词人借季节的变化感叹人的生  相似文献   

9.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似文献   

10.
我看李煜     
李煜,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亡国之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在我所喜欢的文人中,李煜位列第一。李煜的词大多写于亡国之后,所以带有忧愁之情。但是这些词却愁得美,愁得吸引人。放眼唐、宋两朝,又有谁能像李煜那样伤感?李煜把自己的无限忧愁全寄托在词上了。有人说李煜假若不是皇帝,他的词可能会写得更好。但我觉得,李煜若不是皇帝,更确切地说,不是亡国的皇帝,他又哪来那么多的愁,又怎么写得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样流传千古的名句?可以说,李煜是时代造就的诗人;但也是诗…  相似文献   

11.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如多少。小楼昨夜又东“不堪回首”却必须“回首”,不能忍受却必须忍受。在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上阕中,“春花”和“秋月”,“往事”与“故国”,“小楼”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东风”,“昨夜”的“月明”,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凄凉李煜,字重光,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意境。可以说,词人没有提到一个“愁”字,可那凄清主。他在位15年,一面对自己的小朝廷的存亡深感惋伤的愁情却浓郁到了极点。这实际上是在为下阕忧虑不安,每年用金银财宝讨取宋太祖的欢心,甘心蓄势,为…  相似文献   

12.
《浪淘沙令》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李煜(937-978)字重光,自幼精通文章、诗、词,善书、画。25岁时他继承父业做了南唐国主,当时中国北方已建立了强大的宋王朝,李煜秉性懦弱,年年向宋太祖纳贡,苟且偷安。他在位15年,整天和嫔妃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975年宋灭南唐,李煜肉袒投降,被俘到宋都汴京,封违命侯,成了“日夕只以泪洗面”的阶下囚。在他二年多的俘虏生活中,写了很多怀  相似文献   

13.
李煜的前期词与其性格是统一的,它们都受唐五代词风的影响,同时又是南唐社会的一个缩影,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决定了南唐必然亡国的命运。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讨论了李煜前期词与其亡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歼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身囚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其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忍屈负辱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相似文献   

15.
虞美人①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①相传李煜降宋后的第四年,即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刚满42岁生日那天(农历七月七日)晚上,在寓所使故妓演唱这首《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赵光义听到了,大怒,命赐牵机药把他毒死。这首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章。这既不是一篇声讨北宋的战斗檄文,又不是一份南唐复国的政治纲领,词作者李煜竟因为这首悲声千古的艺术佳构招致杀身之祸。这一文学史上的奇案确是值得我们玩味的。词章发端语突兀奇特:“春…  相似文献   

16.
文心 《学与玩》2023,(5):38-39
<正>看到这个标题,小读者们是不是很好奇:带着“间谍”任务参加宴会,看到的场景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看看五代时期南唐顾闳(hóng)中笔下的《韩熙载夜宴图》。“间谍”创作的画历史上,如果一个官员不被皇帝信任,他会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呢?才华横溢的韩熙载因为来自北方,到了老年,南唐后主李煜才想到他,把他扶到宰相之位,委以重任。  相似文献   

17.
姜海峰同志写的《李煜评传》,曾以概略寄我一观。内容丰富,立论新颖,凡数易稿,功力很深。近将出版,属我为序。我对李煜没有深刻研究,史传所载李煜平生大事,都见于作者的述评。我只谈谈我想到的两个问题: 一、李煜对妇女的态度“五四”以后,特别是解放以后,凡论述李煜及其词的,大概指为荒淫不足道。我甚疑之。尝读《新五代史·南唐世家》马令《南唐书》卷五,陆游《南唐书》本纪卷三,《宋史》478卷,并无一语指其荒淫。只有《新五代史》评云:“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  相似文献   

18.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后主李煜,字重光,别号蓬峰居士,又号钟山隐士。在位15年,纵情享乐,不修政事。宋太祖开宝八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幽  相似文献   

19.
南唐后主李煜与宋徽宗赵佶是一对非常相似的历史人物。他俩在位时,都是国势危艰的时刻。他们在政治上既无所作为,生活上又尽情享乐,对强敌的侵凌,一味妥协忍让,以图苟安,结果都当了亡国之君。他俩又都是极富才情的艺术家,诗词、音乐、书画皆能。他俩在亡国后所写的词都是抒发其故国之恩、亡国之痛,感情凄婉,艺术成就很高。  相似文献   

20.
南唐后主李煜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词人,他的词作虽历经千载却依然广为流传,并一直深受后人的喜爱。他的词中最为大家所称赏的是其历经亡国之痛后饱含深情的思国念家之作。然而,后人对他的感情词却关注不够,本文从亲情、爱情、思念故国之情这三个方面的词入手解析后主的情感世界,力求贴近李后主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