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在对中国传统“文以载道”美学观的批判和对西方康德“审美无利害”、席勒“游戏说”以及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哲学美学观的借鉴基础上,提出了非功利的美学观。非功利说是王国维整个美学理论的核心,它强调文学的独立的审美价值,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化主、客体分离、对立的思维模式及由此形成的西方理性主义认识论传统,确立了西方美学“美真同一”的基本观念,并使得对真实的注重与强调成为西方文学基本的价值追求。西方现代社会主、客体的尖锐冲突,使非理性主义认识论发起对传统理性的攻击,并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真实观的哲学基础。现代主义将真实归结为主观精神对现实之荒谬、丑恶的感受,将对真实的追求导向非理性,表现了对西方现实更彻底的否定和更激烈的抗议。但它以牺牲理性为代价,使现代主义真实观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走上反现实、反文学的极端。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关系错综复杂,理清这种关系对研究鲁迅的文学及思想大有益处。从哲学思想上说,鲁迅受到尼采、施谛纳等人的影响。从文学实践上说,他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对现代西方现代哲学的吸收的历史基点是“民族自新”和“建立人国”。  相似文献   

4.
评西方现代主义文艺和后现代主义文艺严宝瑜现代主义文艺的思想渊源是叔本华、尼采的反理性主义哲学。这种哲学影响到各个时期各种不同的现代主义的文艺思潮和创作流派─—它们宣扬的世界观、运用的创作方法,甚至某些流派本身的产生,都来之于非理性哲学,受非理性哲学思...  相似文献   

5.
心性论对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心性论成为王国维沟通中西的基点。本文的论述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性"这一范畴在中国哲学和美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王国维的影响;第二,王国维对心性思想的继承及其与西方美学的会通;最后,以"境界说"为例,从境界的性质、产生和创造的主体三个方面对王国维美学在心性论基础上立足传统沟通中西的情况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6.
"垮掉的一代"文学与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20世纪的文学主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的特征,但它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并不完全对立。以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流派——“垮掉的一代”文学为例,对社会现实激烈的反叛、对自身命运清醒的认识以及特定的文学观念等方面都能够证明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之间既互相区别、各自独立,又互相渗透、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理性的毁灭》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非理性主义批判的重要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从非理性主义的形成、非理性主义的思想逻辑和一般特征以及非理性主义的作用等方面,表明了自己对非理性主义的基本态度和认识,坚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悲剧”这一美学概念最早由西方介绍到中国并被运用于文学研究,是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开始的.王国维在大量吸收叔本华哲学、美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并对其进行继承和改造,形成新的悲剧美学思想.主要从人生痛苦本质的描绘——“真”、无用之用的审美观——“善”、彻头彻尾的悲剧——“美”三方面分析《〈红楼梦〉评论》中的王国维悲剧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文学的主流是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裂变。非理性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共有的内在精神轨迹。我们对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所表现的非理性主义特征不能只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具体地、历史地加以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一 现代主义文学在本世纪20年代和50、60年代迎来了它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两次高潮,形成了一场反对西方传统文化、反对古典模式的大规模文学运动。在现代主义文学内部,尽管有着名目繁多、风格迥异的林林总总的流派,它们各自发表了许多“宣言”、“声明”、“纲领”或诸如此类的文章来宣布自己的文学主张,但都表现出一个基本的、也是十分鲜明突出的共同点:“反传统”。 从整体上看,现代主义文学的诸流派对西方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理性主义、以及基督教文明等等,都抱着强烈的怀疑和否定态度。2000多年来,由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人开创的雅典学派所倡导的理性主义、伦理主义和理想主义,经由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特别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们的推衍发展,到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人学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借助于西方的现代主义哲学理论来批判中国传统的人学观念,提出了现代主义的人学观念和文学观念,完成了人的第二次发现,确立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通过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对人的自然欲望的合法化、对野性的张扬和对超人意识的倡导来完善中国人已残缺的人性,为中国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学的转型提供了现代化的人学观念.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1877—1927)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他除在文学、哲学、文字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外,在教育学方面亦卓有建树。1911年以前,翻译西方教育学理论著作之多,几乎无人可以和王国维相比。借鉴西方的教育理论,根据中国的教育实际,他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中国教育改革的主张,论述内容丰富,观点科学,对我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对他教育思想的系统研究,至今尚是寥寥,本文试图对王国维的教育改革思想进行一些探索和论述。他的教育改革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苏联"同路人"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后苏联出现的“同路人”文学樗着当时苏联文学的最高成就,鲁迅积极译介“同路人”文学,并对这一文学多有论述。鲁迅对“同路人”文学的态度有时也很复杂,这与他对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文学的态度相关,“同路人”文学的现代主义艺术质素,其对陀思孕耶夫斯基心理现实主义艺术的师承,是鲁迅亲和“同路人”文学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严复与王国维是近代中国导入西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先驱性人物,由于其留学,研究及译述阅历不尽相同,严复主要导入了以培根,J.S.穆勒,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思想及教学理论,王国维则主要导入了以笛卡儿,康德,叔本华等人为代表的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及教育学说,在中国近代教育及其理论的初创时期,他们从不同的源头引进了西方近代哲学的“活水”,异源同流,殊途同归;他们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和学说,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各自作出了独特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集西方文学、哲学、美学于一体,并深受叔本华美学观影响下的产物,但其中也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西学”与“传统”两个方面理清其思想的源流,并指出王国维在接受西学过程中的变形与创见.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80年代末,文学批评界曾对中国现代派文学的真伪问题有过热烈的争辩.由于8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探索是以西方现代派为样本和典范的,批评界对之进行"真伪"之辩也就在所难免.批评界对现代派真伪的辩驳,既流露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强烈诉求,又隐含着来自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伪现代派"的讨论有助干纠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展中的偏颇和混乱状况,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走向具有积极的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生活在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变革之际,其生活行事往往秉持旧时代的价值,而思想则以其敏锐超绝于时代之先,极具现代性。王国维先生为学多有开创,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奠基人之一。他常运用西方现代思想解读古典之学,在诸如哲学、文学、史学研究方面皆开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与形而上学的歧途——王国维与常州词派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与常州词派在文学阐释上存在差异,常州词派继承中国古代诗学传统,以"比兴寄托"为旨,力图通过重建诗歌与历史的关系来阐发作品的思想意义,他们的文学批评是政治性和道德性的。而王国维则站在西方近代美学非政治和非道德的立场上,依据诗歌与形而上学的关系来阐发作品的思想意义。这两种阐释方式折射出中西两种不同的宇宙观。论文还同时揭示了王国维在走出中国古代诗学"阐释共同体",进入西方诗学"阐释共同体"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犹疑和矛盾,而产生这种矛盾的根源,正是被王国维在理论上一度唾弃的历史本身。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的价值关系是近年来学界已开始意识到的话题.从"新浪漫主义"入手探寻五四文学的存在主义倾向是一种新的"问题意识"生成点."新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五四启蒙现代性的历史语境,它以非理性主义为文化价值立场和审美思维形态,以现代主义为时代精神表征和艺术诉求方式,以生命哲学,生命诗学为创作话语的意义本体内涵.正是通过上述话语知识结构的建构"新浪漫主义"确证了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之间价值关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传统由古希腊人开创.动荡多变的历史条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城邦制促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形成,而且其理性主义在文学、艺术、哲学和史学中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