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教学观念必将成为转型时期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主旋律。在构建新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时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教学观念,同时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的实现体育教学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孙福成 《科教文汇》2007,(11X):120-1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现阶段“以物为本”的高校体育逐渐向“以人为本”新理念转变的趋势。“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新理念将成为未来高校体育教学与改革的依据,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校体育教育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未来发展中的基本原则。人们逐渐认识到,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的这种新理念也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3.
胡科伟 《科教文汇》2014,(33):119-120
“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的,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本文就针对“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具体分析了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流程,并提出了实现“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几点策略,以期能够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的概括分析,提出符合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从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目标、组织管理、评价机制等的方面做了具体的阐述,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霞 《科教文汇》2009,(31):215-216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在各个方面全面展开,而教学模武的改革是改革的中心环节之一,关系到小学体育教学的长足发展。本文以“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为视角,浅析新课标下,“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大意义,从而深入分析其实施策略,希望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深入改革和发展尽到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韩忠炜 《科教文汇》2009,(3):199-199
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体育学科基础理论和体育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本文通过“双分”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主要在理论层面分析了双分式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分层次递进教学、分小组合作学习优点。  相似文献   

7.
刘云朝  顾跃 《科教文汇》2014,(18):96-96,103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成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改革理念,它是未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对于确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究了“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体育俱乐部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中德两国在学校体育方面的可比性,剖析“俱乐部型”教学模式本身的特点和德国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特点,采阐明我国高校“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对此,提出了其对我国高校设立俱乐部的4点启示:高校体育俱乐部应以人为本;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学生自主参与;高校体育俱乐部运作的民主性;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的明确界定。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葵 《内江科技》2009,30(4):42-42
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现状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了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及人们对“素质教育”、“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误读等因素而引发的高校体育教学若干异化现象,旨在引起高校体育工作者的警示和关注。  相似文献   

10.
摘要根据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精神的要求,在分析了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的主要对策,并对现代体育教学评价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教学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水平为目标的课程。多年来,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先后推出了多项体育教学新举措,着重在大学体育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与探索,形成一个日渐清晰的系统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凌瑶 《科教文汇》2008,(31):99-99
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是把人的本体发展置诸首位,语文教育也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从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手段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大学语文“以人为本”的教学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陈文 《中国科技纵横》2010,(6):119-119,143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体育保健学的教学改革目的也是要提高其体育教学质量,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关键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广大青少年能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体育保健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课逐步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更能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三自主”教学形式转变。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如何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新时期体育教育的需要,这是中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课程通过营养健康知识的体育教学干预,既凸现了该课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又充分拓展高校教学资源的实践运用,提升拓宽大学生健康认知结构水平,把握自我“终身健康”观念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陈学海 《中国科技纵横》2010,(22):100-100,77
目的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用科学、客观的形式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中,重新构建以“人文精神”为主要内涵的高校体育教育。方法从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把人文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中,研究人文精神融入高校体育的重要意义,为人文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提供有利依据。结果高校体育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课堂教学效果。结论“人文精神”有机融入体育教学必将是未来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成云 《科教文汇》2009,(15):85-86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模武,俱乐部形式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对目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剖析,找出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并提出新的“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及其可行的依据,为我国大、中、小学新课标目标的设置提出新的设想和可实施的依据,对新的俱乐部教学模式给予新的定义和设想,为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找出新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对新课标内容的对比分析,探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思路,从而为实施新课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尹林 《大众科技》2010,(2):152-153
体育选项课是新形式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产物,当前实施体育选项课教学存在的困难主要是场地器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导致供学生选择的项目匮乏。选项课程的设置应与学生所学专业或其未来从事的职业特点相结合,“三自主”教学模式与“分层次”教学模式相结合,由学生自愿选择一至二个项目,教师因材施教,达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水平和终生体育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也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要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和目标,要坚持学校体育的活动性质,要坚持改革与发展并举。根据以上原则,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以人为本,淡化竞技,重在健身,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使高校体育教学尽快适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