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毕苑在《教育学报》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教科书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基督教在华传教士于1877年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他们的工作对中国教科书的产生起到了很大作用。1897年,可考的“教科书”第一次在中国出现,是南洋公学外院所使用的几种教科书。“教科书”在官方文牍中出现的时间稍晚一些。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全社会寄希望于教育,教育寄希望于全新的教科书,个人、书坊、官方编撰的教科书,均呈现出功利主义的自觉意识。教科书在进化论的引领下,崇尚"科学"改造社会的理性启蒙,呼唤"审美"改造人生的感性启蒙。教科书启蒙功利主义在积极构建"现代人"存在的合法性,在渗透着市民社会的开放视野中,坚守着价值无空场的本土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学者从历史学、出版学、教育学、社会学几个视角对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的发展脉络、编审制度、学科分类、编辑特征、出版机构、作用功能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对这个研究领域的成果加以梳理,我们发现这一领域的研究价值和空间都非常大,有待于学界进一步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4.
教科书中国化运动旨在克服引进教科书的弊端,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教科书。它改变了大学教学完全依赖引进教科书的状况,促进了中国近代大学教科书发展。历史证明:教科书只有坚持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适应社会需要,才能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毕苑 《教育学报》2005,1(1):90-95
晚清时期修身教科书在民国以后向公民教科书的转换,是展现中国国民教育近代化历程的生动模本。修身教科书在内容上包含了以孝为首的纲常伦理观念、个人修养教育和国家社会观念的灌输,开启了近代国民教育的第一步。到20世纪20年代末“公民”教育代之而起。由于中国特殊历史时期政治化的影响,公民教育更多地表现出了政党色彩和历史局限性。即使如此,它对国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近代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蒙学读本向近代教科书转变的过程发生在晚清。一般公认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师范生陈懋治等人编《蒙学课本》三编,还有1898年无锡三等学堂俞复、丁宝书、杜嗣程和吴稚晖等创办者编就的《蒙学课本》,是中国人自编教科书之始。新学堂和近代出版业的发展促进了教科书的诞生。文明书局20世纪初推出的一套“蒙学教科书”,汲取了西方分科思想,在学科设置上较明显地具有了近代学科意识。商务印书馆的“最新教科书”,按照学制规程来编辑课文,不论是规模的健全还是编辑的规范性,都标志着中国近代教科书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略论商务印书馆对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最负盛名的民营书局,其出版的《最新教科书》使“教科书之形式方备”。商务印书馆在教科书出版中注意不断创新,领导着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潮流,并长期处于教科书出版市场的“执牛耳”地位。同时,商务印书馆还为其他书局培养了大批教科书出版人才,为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堪称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母机”。  相似文献   

8.
略论商务印书馆对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最负盛名的民营书局,其出版的《最新教科书》使“教科书之形式方备”。商务印书馆在教科书出版中注意不断创新,领导着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潮流,并长期处于教科书出版市场的“执牛耳”地位。同时,商务印书馆还为其他书局培养了大批教科书出版人才,为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堪称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母机”。  相似文献   

9.
选取清末民国时期我国出版的化学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从出版数量、时间、内容来源等方面对教科书的出版情况进行了计量分析和背景考察,总结了教科书的内容特点。研究发现,近代中国的化学教科书伴随着西方科学的引进而诞生,其发展深受清末民国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教育制度变革影响,具有知识面宽、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注意联系国情、提倡爱国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外在表现之一。它的变化与发展的轨迹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一面镜子。近20年来,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类型。由于混淆了“历史的价值”与“历史研究的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加之理论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支配,以往学术界着力研究条约口岸,却忽略了自开商埠的历史存在。因此,应对涉及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历史的既有学术研究状况作出分析评价,强调历史研究中被忽略了的“实证”与“描述”的方法,提出自开商埠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诸多学术问题,以期构筑一个框架来支撑和规范正日渐受到学术界关注的近代中国自开商埠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角度考察了中国近代史的衍变与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与细化,研究方法的不断演新.本文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关系等方面对此作了系统的回顾与评述.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群育观念的复兴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降,严复、梁启超等人"群"观念的提出,旨在唤起国人的"合群"意识,以达到保国保种的目的.孙中山、蔡元培等人的教育主张奠定了民国时期群育列入教育方针的基础,梅贻琦、罗輈重、潘光旦等人的教育主张丰富了群育思想.当前,德育含义太泛,实际上是弱化了德育,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群"和中国近代提出的群育思想继承发扬,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4.
自历史学科在晚清成为中国学校教育体系中一门独立的课程以后,中学历史教科书在民国时期便日新月异,而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教科书结构体系的不断完善与趋于多元。章节体、大小字、前言与课后习题,以及史料与图表等的普遍运用,奠定了我国现代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形式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近代物理教育的角度,介绍了爱因斯坦为我国培养物理学人才和途经上海作相对论演讲等工作,从而指出爱因斯坦为我国物理教育所作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我国北方地区的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师生对于三种语言教育认同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较之西部其他少数民族,上述4个北方少数民族对三语教育的认同度较高,能够客观认识三语教育,认为三种语言间存在内在联系,并希望少数民族外语教师能够具备三语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内忧外患,从思想上来讲是处于急剧转变的历史时期。文章从教育学术观、教育教学观、教育知行观和教育人才现等角度来阐述中国近代早期教育思想的转轨,及其在中国教育发展进程中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可以充分体现中国近代教育创新的时代精神,阐明中国近代思想转轨与创新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所占有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列强入侵,社会动荡,统治阶级为摆脱外敌欺侮,在政治、经济、教等方面进行革新。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领域,率先在学制系统、教育结构、教学体制、管理体制上进行了改革,以造就切时急用之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