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侨作家纳博科夫的中国经典化过程伴随着汉译诟病,是因为局限于作品翻译和理解这位作家不足所致。实际上,纳博科夫无论用俄语还是英语书写小说,其后现代主义式叙述过程,或暗含着隐秘的俄罗斯身份焦虑,或诉诸对美国的情怀。微妙的纳博科夫特性,需要将其作品置于历史情景中才能观察到。相较而言,纳博科夫回归俄国却没有障碍,并非俄国译者能洞悉其微妙性,而是因为纳博科夫俄译了自己大部分英文作品。同样,纳博科夫因《洛丽塔》蜚声美国文坛后,又英译自己的俄语作品,所以美国读者对纳博科夫的误解可能性也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瓦解了小说的传统范式,纳博科夫的作品深受其影响。纳博科夫独特的语言风格、符码系统以及作品中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的人生终极主题,反映出纳博科夫朝向"彼岸世界"的美学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纳博科夫的作品的多义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劳拉的原型》是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最后一部作品。在这部未竟之作中,纳博科夫在小说形式上进行了实验创新,其文本结构、人物设定等都具有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特征。小说折射出来的这些不确定性,与纳博科夫独特的"真实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纳博科夫通过小说中相互交错、多层嵌套的复杂文本结构,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非现实的"真实观"。对纳博科夫"真实观"的正确解读是理解纳博科夫小说内涵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纳博科夫独特的叙事技巧、语言风格以及作品中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的人生终极主题,一定程度上造成纳博科夫的作品的多义性与复杂性,作为原型超文本的《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其中文本的叙事层次与空间形态十分独特,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结构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小说的精华.本文通过解读纳博科夫不同时期的作品,对不同类型的结构和多变的叙述层次进行分析,梳理出纳博科夫文学创作的倾向与主旨,为研究纳博科夫的艺术原则以及独特的创作风格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帆 《中学生英语》2023,(6):110-112
董伯韬的译作《纳博科夫诗集》,依据卡善选编的《诗选》汉译而来,完整地呈现了纳博科夫的诗歌艺术和诗学思想,填补了国内纳博科夫诗歌译介的空白。译者在忠实诠释原作的基础上,重现了纳博科夫的诗学观念,为理解纳博科夫诗歌提供了窗口。该译作使得英文原作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形态,推动了跨文化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纳博科夫在他的文学实践中时刻捍卫着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而其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性"与"另一世界"的空间建构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巴赫金"审美客体"理论,将纳博科夫短篇小说《木精灵》置于象征主义的宏观框架下,并与其前辈诗人爱伦·坡的作品《乌鸦》进行象征主义式空间对比,以此便可以走向纳博科夫作品所指向的附带象征主义烙印...  相似文献   

8.
对于极权社会的体验促使纳博科夫产生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造成了纳博科夫在自己的小说中不是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而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和文学现来进行写作。后现代的时间现实际上是时现代性时间现的反思和质疑,正是在这一点上,纳博科夫和柏格森、乔伊斯、普鲁斯特等人的时间现产生了继承和对话的关系。在后现代的文本形式下,纳博科夫抨击了极权社会对于人性的异化和摧毁,表达了自己对于现代性盲目乐观的否定。纳博科夫通过自己对于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创造,为人们创造出了艺术美本身,在这种艺术美的下面,深藏着纳博科夫时于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深深忧思。  相似文献   

9.
王娟 《海外英语》2011,(6):289-292
《洛丽塔》作为纳博科夫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一直以来都在吸引着全世界批评家的目光。《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第一部以美国社会背景进行创作的小说。小说主人公亨伯特因其有悖伦理的恋情不仅使《洛丽塔》成为二十世纪最受争议小说之一。本文对《洛丽塔》的分析另辟蹊径,从多种视角对该小说的写作风格进行:1)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和亨伯特的双重身份;2)病历和自白书;3)流亡和旅游小说;4)侦探小说;5)童话故事和美女与野兽的故事;6)语言的多样性。该文认为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是一部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的经典作品,表现了纳博科夫极高的文学创作天赋和艺术造诣。《洛丽塔》是语言的盛宴,充满具有艺术性的构思是一部集多种写作风格之大成之作。希望通过对《洛丽塔》独特的写作风格的探讨,引起更多学者对纳博科夫这位独树一帜的文学家更多的重视,使对他及其作品的研究能够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万曦 《文教资料》2008,(19):33-37
纳博科夫的作品充满了"跨界"现象.在他的代表作<洛丽塔>中,纳博科夫使情节的发展和主人公的命运穿梭于此岸与彼岸、时间与空间、现实与回忆、文学与科学之间,正是由于文本在这些领域的自由跨越.才成就了<洛丽塔>在后现代文学艺术中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11.
纳博科夫的小说文本中充满了丰富的戏仿现象。在纳博科夫笔下,戏仿不仅是具有讽刺性或滑稽性的文本游戏,而且是建构文本局部或整体的结构、设置人物与情节的重要艺术手段。通过戏仿,纳博科夫展现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如何对世间现象、主体意识进行诗性重现,探究了艺术与现实之关系。戏仿既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生产,更包含作家对文学创作行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纳博科夫的小说融艺术的激情与科学的精确为一体,体现了作者对细节的偏爱。纳博科夫坚持"细节就是一切"的艺术理念,用生动精妙的细节来构筑他的小说世界。本文从纳博科夫的蝴蝶研究出发,探寻他的文学细节观的渊源,并结合后期小说《普宁》与《梦锁危情》,从细节描写和巧合意象两个方面来探讨纳博科夫的文学细节观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善是事物最高价值的体现,艺术之善即艺术最高价值所在。《洛丽塔》体现了纳博科夫关于艺术之善的思考,传达了纳博科夫的艺术观与文学价值理念。本文从艺术之善、道德之善、以及艺术自主性三者之间关联的角度,探讨了《洛丽塔》中纳博科夫关于艺术之善的思考与表达,论证了《洛丽塔》是审美品质与道德内涵的结晶产物,揭示了纳博科夫对自然、社会与艺术之间和谐关联的独到领悟与阐释。  相似文献   

14.
国内纳博科夫研究自1981年起,经过20余年的努力,改变了由译者担任研究主力的局面,俄罗斯文学研究者和英语文学研究者也参与其中。随着研究队伍的壮大,研究范围、研究手段都有所突破。但是,国内的纳博科夫研究还只是初具规模,尚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研究现状的梳理,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促进国内纳博科夫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是一部极具英语语言魅力的作品。该小说的语言丰富多彩、斑斓纷呈:巴罗克式的语言,博杂而富有游戏性的文字,准确而生动的描写。这些语言艺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纳博科夫一贯的带有唯美色彩的创作思想——艺术性是他文学创造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6.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是一部艺术性很强的作品,巧合是其重要的结构艺术之一,纳博科夫通过使用巧合技巧,不仅突出了小说“命定论”的主题,增强了文本的虚构性,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一贯带有唯美色彩的美学思想——艺术性是他文学创造的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7.
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因其异乎寻常的主题而颇遭非议,纳博科夫强调小说与“色情”无关.他在作品中寄寓了对童年的偏爱,揭露并鞭笞了人性中最坏的行为——“残酷”,从这两点上讲,《洛丽塔》是一部高度道德性的小说.  相似文献   

18.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流传最广同时也颇受争议的作品,它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亨伯特与12岁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之间为常人所不容的奇异恋情。主人公亨伯特因为童年的一次恋爱一直对十二三岁的少女情有独钟,所以疯狂的迷恋洛丽塔,为了逃避困厄,于是二人开始沿着美国的旅行生活,充分体现了旅行文学的特色。下面的论述主要是从旅行叙事的角度出发,对二人的旅行生活进行思考,不仅能让我们理解旅行文学的传统特征,也对纳博科夫的旅行生涯和追求进行深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洛丽塔》是俄国作家纳博科夫用艺术形式组织的一个不符合传统伦理道德的故事,是纳博科夫“天堂”艺术观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20.
《洛丽塔》是著名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文章尝试在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观照下解读《洛丽塔》中人物的欲望情结:亨伯特的少女欲望情结,洛丽塔的叛逆逃离欲望;探讨纳博科夫对于"理性/非理性"这对哲学范畴的深刻思考,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冲突中,纳博科夫凭借《洛丽塔》让非理性对理性进行了一次彻底反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