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子龙 《寻根》2011,(2):135-137
今居住在鞍山市及附近的回族同胞,世代相传他们的祖籍是在一个叫"小云南"的地方。笔者认为,曾经是云南县旧地的今祥云一带,是"小云南"之地。据《祥云县志》等地方志书载:汉元封二年(前109年),  相似文献   

2.
《神乌赋》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乌赋》试论扬之水1993年2-4月,连云港市博物馆在江苏东海县尹湾发掘了六座汉墓,发掘简报刊於《文*物》1996年第8期,同期并载专文介绍了六号*钩鐾恋牟糠旨螂埂F渲斜嗪*114至133的简牍*是一篇存64字的《神乌赋》──简牍"赋"书*"傅"。...  相似文献   

3.
宋斌 《寻根》2010,(6):55-57
《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全诗长达353句、1765字,不仅是汉乐府民歌中、也是中国诗歌中罕见的长篇叙事诗。《汉书·艺文志》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也。  相似文献   

4.
喻静 《中国文化》2012,(1):79-87
一刘秉忠行状:道人抑或宰相? 刘秉忠的传记资料主要见于《藏春集》卷六《附录》所收之同朝人张文谦撰《行状》、王磐撰《神道碑铭》、单公履撰《墓志铭》、姚枢撰《祭文》。《元史》系"刘秉忠"条于卷一五七之"列传第四十四",《元诗選》初集亦有传略。内典则见于南宋志磐《佛祖统记》和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等,多从《藏春集》中摘编。杨曾文在《宋元禅宗史》中为刘秉忠作了简明小传。本文所论和刘秉忠生平甚为相关,故再为立传并有意凸显相关处。  相似文献   

5.
正《隋柳礼盛墓志铭》2017年12月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志盖缺失,志石长48厘米,宽48厘米。志文32列,满32字,共计895字。楷书,有界格。志石中、下部分残损,字迹不辨。兹据原石收藏者所提供拓本迻录并考释志文如下:隋故大兴县令许昌侯柳府君墓志铭并序  相似文献   

6.
邓晓芒 《中国文化》2009,(2):181-187
我对传统中国文化的批判,可以税开始于80年代后期撰写的《灵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一书,最初的书名叫《表演人生》,完稿于1987年。当时虽然正处于"文化热"和"新启蒙"的颠峰,但却没有哪个出版社愿意出这本古里八怪的书。书稿本是应江西人民出版社的约稿写的,属于《边缘丛书》中的一本,  相似文献   

7.
正劉關張之貌劉備之貌,《三國志·蜀志》稱其"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元至治新刊《三國志平話》增"龍準鳳目,禹背湯肩",不知何故,乃略其"顧自見其耳"一句。《後漢書·呂布傳》記布臨誅詈備爲"大耳兒",則備耳之大足徵也。帝王貴相,人所艷稱,想《平話》蓋偶遺之耳。至羅貫中《三國志傳》,則不忘書其"兩耳垂肩",且益以"面如冠玉,唇若塗硃"八字,而刪去"禹背湯肩"四字,當以其不知所云也。"龍準鳳目"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化》2012,(6):25-27
童,最基本的意思是"小孩子"。由此而来的"童话"、"童书"、"童趣"、"童真"等就均与"美好"、"纯净"相关联了,这是一个能令成年人心为之软,情为之动的字。当年罗大佑演唱的《童年》感动过无数人:  相似文献   

9.
从嫘祖传说谈我国蚕桑文化的起源地高翔我国古称"华夏"。"华夏"二字的本义不外乎指文明服饰之发达,《左传·定公十年》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之句,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谈到服饰,就不能不涉及养蚕治丝,追溯其源,人们自然会...  相似文献   

10.
《滇载记》书后王文才《滇载记》一卷,杨慎编纂,并跋云:"余婴罪投荒,求蒙、段之故于力图经,而不得也。问其籍於旧家,有《白古通》《玄峰年运志》,其书用文,义兼象教。稍为删正,令其可读,其可载者,盖尽此矣。"书叙南诏种族之始,列唐宋滇王与元总管世系,至明...  相似文献   

11.
陈元 《寻根》2023,(2):119-124
<正>一近日,笔者见到岳麓书社2008年出版的《楚南苗志·湘西土司辑略》一书中摘录的南宋朝奉大夫彭忠念的一段谱述,其言:太尉,因欧公怀隙,故不入《五代史》。太尉兄弟居永丰沙溪,于五季之衰,而富贵独盛焉。时欧公之祖,为其门下士,遭彼祖母之丧,家贫不能葬,太尉怜之,  相似文献   

12.
卢兴国 《寻根》2014,(5):128-130
崔氏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崔氏族系,名人辈出,唐代是最为显赫的时期。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崔氏在唐代先后任宰相者共有27人。另据科举史籍载,唐代崔氏先后出了22位状元。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谚语。现今崔氏人口有450余万,居姓氏人口第58位,后裔遍及海内外。崔姓源于姜姓,周武王称王天下后,姜尚(即姜太公子牙)因辅佐文王、武王建国有功,受封东夷族齐国故地建齐国,为公爵。传至齐丁公假时,有嫡长子季子,本应继承齐国君位,但他性格宽厚,把国君之位让给了弟弟姜乙,自己到一个名叫崔的地方,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延续下来,后来又分邦建姓,将崔邑的名称“崔”做了姓氏。  相似文献   

13.
黄帝祭典及其文化意蕴何炳武在中国历代祀典中,对黄帝的祭典引人注目。自古以来,对黄帝的祭祀的记载多种多样。有的把黄帝当为始祖祭祀。据马《绎史》引证《竹书纪年》及《博物志》:"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这说明黄帝死后,他的巨子把他当作祖先而加...  相似文献   

14.
湯用彤與胡適 在《胡適日記》中多處記有胡適先生與用彤先生之來往,我在《湯用彤與胡適(一)(二)》(刊于《中國哲學史》雜志,2002年第四期)中用了一部分,這裏對未錄部分再補錄于下,并作些簡單說明。  相似文献   

15.
公孙季功即公孙弘,季功乃公孙弘之字。刘敞所见本《史记.平津侯列传》载公孙弘之字当作"季功",后世之本乃转写去"功"字。与公孙季功连称之"董生",就是指董仲舒。公孙弘、董仲舒与夏无且的交游,当在文帝后元二年至七年这数年之间,最迟亦当在景帝初期,不大可能会延及景帝中元之后。周桂钿先生对董仲舒生年的推断是比较可信的。"太史公曰"明确指出了《史记.刺客列传》所载荆轲刺秦王始末的材料来源,乃是出于公孙季功、董生转述夏无且之说。现传《战国策.燕三.燕太子丹质于秦章》乃割取《史记.刺客列传》而成。《史记.刺客列传》全篇都应该出自司马谈手笔。  相似文献   

16.
崔春鹏 《寻根》2011,(3):135-137
崔姓从西汉初年开始分为两支,一支居清河,另一支居博陵。从汉代到唐代,"山东士大夫以五姓为第一,朝廷衣冠以尚书端揆为贵仕"。五姓,即中古北方五大家族:崔、卢、李、郑、王;崔氏家族位居山东士族之首。凭借着士族特权和良好的儒学礼法传统,崔氏成员联翩出仕,  相似文献   

17.
彭亮 《寻根》2013,(4):15-17
"温故而知新"见于《论语·为政》,又见于《中庸》。历代以来,对"温"字的注解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以汉代郑玄为代表,他以"温寻"释"温",以为"温故"就是"故学之孰矣,后‘时习之’",也就是现代汉语中"温习""复习"——"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巩固"(《现代汉语词典》)的意思。按照这种解释,"温故"其实与"学而时习之"相近。  相似文献   

18.
柳宗悦是日本学术界闻名遐迩的大家,毕生致力于宗教哲学和东方美学研究,留下上百万字见解精到的论著。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美学实践家,以东方人独到的眼光另辟蹊径,于百姓日常生活器物中,发现"出尘超俗之美",由此创立"民艺"理论。几十年来,柳宗悦的"民艺"事业蓬勃发展,自己则被誉为"民艺之父"。  相似文献   

19.
李迪先生的《水晶漏和永动机思想》(载《寻根》1998年第2)期,所引的史料原载于南京图书馆珍藏的《神道大编历宗通议》手抄孤本上,笔者在写《水运仪象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的时候想查阅而未得。珍贵信息一旦得来不费功夫,喜何如之!李先生断言...  相似文献   

20.
文昌信仰源流与文昌文化龙吟一、世俗传说的梓潼神东晋史学家常璩在其名著《华阳国志·汉中志》中说:梓潼县"有善板洞,一曰恶子,民岁上雷抒十枚,岁尽不复见,云霄取去。"今人刘琳在校注中引用《七曲山记》、《元丰九域志》、《封氏闻见记》和《玄中记》等的记载,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