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杰辉 《文教资料》2008,(30):60-61
翻译标准对翻译实践和研究来说至关重要.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是严复的"信、达、雅",自提出后,雄霸中国译界百年之久.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翻译标准的深入讨论,尤其是"雅"的讨论,以求使读者全面地理解"信、达、雅"和严复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2.
随着更多的游戏进入中国市场,游戏翻译的质量成了备受玩家关注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情境下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对提高作品的翻译质量以及促进玩家理解有一定的帮助。本文将"信、达、雅"的翻译理论应用于游戏翻译,分析了角色扮演类游戏翻译的特性和应采取的策略和原则,探讨了"信、达、雅"在翻译实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谈到中国传统译论,"信、达、雅"是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翻译话语。即便是在拥有完备的语言学体系的西方翻译思想的冲击下,它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试以其本体为出发点,通过对严复与"信、达、雅"、"信、达、雅"与中国传统译论、西方译论、传统文论的关系以及前人的批判五个方面对"信、达、雅"做一个多方位的分析,试图来阐释其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严复的"信、达、雅"对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严复认为翻译时译者应尽可能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还原源语的意境和神韵。本文从严复的"信、达、雅"理论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沙博理英译本《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邓炼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06-107
目前关于"信、达、雅"的翻译准则对品牌翻译的适用性有诸多争议。从对"信、达、雅"翻译理论的内容入手,结合品牌命名的原则,对译者在品牌翻译过程中求"信"使用的翻译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品牌翻译的过程同样遵循"信"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国译界对文学翻译标准"信"与"不信"的研究总是在"信、达、雅"的整体框架内延展和深入,这种研究多是单向的、静态的、二元对立的。而实际上,文学翻译的本质和过程决定"信"是文学翻译的基础,分为客观现实的"信"和主观价值的"信",而"不信"又是必要的、不可避免,分为无意性"不信"和有意性"不信"。因此,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中,"信"与"不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学翻译应使二者间保持多维、双向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严复翻译标准"信、达、雅"一直以来备受翻译界译者们、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存在的争议也颇多,有学者认为严复翻译标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我们现在的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不大,但是大部分学者们都承认严复翻译标准的合理性。本文站在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上来阐述严复翻译标准"信、达、雅"的合理性,本文首先对严复、功能翻译理论以及严复翻译标准"信、达、雅"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选取《天演论》中的个别段落详细分析该标准的合理性,得出严复翻译标准与严复本人及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该标准非常具有合理性。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严复翻译标准,取其精华来指导我们今后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8.
严复的"信、达、雅"三难说对翻译标准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信、达、雅"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信"是最基本的,指译者要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达"是指译文要顺畅,"雅"是指译文要有文采。"三难说"主次有序,既提出了"达"对"信"的制约,又提出了"雅"对"信"和"达"的影响,三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索中西方翻译标准,重点剖析了严复的"信、达、雅"与奈达的"动态对等"原则,通过不同的侧面了解和认识中西方两种代表性的翻译标准,找出两种翻译标准的交集,深化对翻译标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对布宁1933年诺贝尔奖获奖感言的四个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来说明译者的双语水平、文学常识、文化知识和翻译态度对译者进行翻译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哲学本体论是关于在者的研究,翻译本体论是对"翻译之所以为翻译"的规定,因此翻译本体论对翻译的"信"度要求不同于传统的译界对"信"的评论,更加注重了人的主体的个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主要是译义",这曾是翻译界达成的共识.可是,在文学翻译领域,再现原作的风格同等重要,还要保证译作的艺术鉴赏性.<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三个中译本,张译片面强调"信",成译偏重"切",许译"信"、"达"、"切"统一,证实了这三个标准是理想译本的前提条件,因而这些名著必须重译.  相似文献   

13.
柳甲荣 《海外英语》2011,(13):183-184
该文由翻译标准中"信、达、雅"三原则中的"信"展开讨论,承认对于翻译而言,"信"是极其重要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以往的绝大多数翻译将过多的注意力投入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信"即"忠实"的问题上,而忽略了原语和目标语,尤其是原语本身"信"的问题。在以对古诗《静夜思》中"床"字在原语汉语和目标语英语两种语言中的不同释义为例证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回译法去尝试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严复倡导翻译的三个原则——"信、达、雅"的理解,尤其是"雅",学界理解较为分歧。文章从严复代表性译作《天演论》的吴汝纶序、自序和译例言分析入手,认为在翻译中,严复最关心的是在"信"的基础上达到"达",而翻译像《天演论》这等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不仅能达到"达",而且还能行远。既符合汉以前字法、句法的文体,又能表达精理微言者,非先秦诸子文体莫属。所以,严译三难中的"雅",其确指为先秦诸子文体,至为明确,学界不应概以"文雅"模糊掉他的本意。当然,以先秦诸子文体之雅言来翻译,针对的是有"精理微言"类的著作,而严复毕生所翻译的八部作品,均属此类,也是需要说明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着重探讨了文学翻译中"信"的有限性。作者认为:1.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对原作内容的"信"优先于对原作形式的"信";2.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始终更多地受到译语(往往是译者的母语)和译语文化的制约,影响到"信"的实现;3.译者本人的文体风格也始终会如影随形地与原作的风格相互参差、左右、渗透,影响了"信"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6.
"信、达、雅"这一日译汉翻译标准的核心是"信",如何使译文能达到"信"则取决于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把握住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所在,把握住这句话的语境是什么。才能选择相应的日译汉翻译方法进行翻译,最终使译文"信、达、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51):24-25
被誉为西方的"现代翻译理论之父"的尤金·奈达是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也是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他的翻译理论主要得益于他的圣经翻译实践,在全球翻译界具有深远的影响。严复的三字理论"信、达、雅"是中国翻译界最为成熟和影响深远的。奈达和严复相差半个世纪,其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及各自独特的见解。本文对中西方两大主导翻译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种更适合时代发展和新形式的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8.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主线,围绕建构主义理论与翻译的本质、翻译教学任务以及翻译课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在对翻译教学方法的探索中得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译教学模式,顺应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符合《教学大纲》对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主线,围绕建构主义理论与翻译的本质、翻译教学任务以及翻译课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在对翻译教学方法的探索中得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译教学模式,顺应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符合《教学大纲》对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林晓冰  柳伟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19-121
应用语言哲学中的意义理论和理解与解释理论,可以获得对严复的"信"的翻译标准的更深层解读。"信"的翻译标准要求译文忠实原文文本的意义。文本的意义是复杂的、多层面的。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理解无法克服历史的局限性,绝对的文本理解是不存在的。理解的相对性决定了"信"的标准的相对性。"信"的相对性不否认"信"作为翻译标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